本文引用:馮為, 李世明, 楊雀屏, 吳越, 崔鳳偉. 社群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律面訪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中國全科醫學[J], 2022, 25(04): 475-479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61
FENGWei, LIShiming, YANGQueping, WUYue, CUIFengwei. Preval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ceiving Regular Interviews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Mental Disorders in Communities.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J], 2022, 25(04): 475-479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61
背景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因自知力欠缺及高複發性、高致殘性等特點,對社會穩定造成嚴重威脅。做好社群面訪管理工作意義重大,透過定期面訪患者本人,可以更好地綜合評估患者病情,以便及時採取措施,提高管理服務質量。
目的 瞭解社群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律面訪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為提高社群患者的面訪服務管理質量提供參考依據。
方法 2020年10—12月,利用2019年底江蘇省嚴重精神障礙管理系統中建檔管理的無錫市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基礎檔案及隨訪管理資訊,分析當年度無錫市社群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律面訪情況,採用Logistic迴歸分析規律面訪的影響因素。
結果 共納入27 778例研究物件,其規律面訪率為81.08%(22 523/27 778)。Logistic迴歸分析結果顯示,非本地戶籍〔OR(95%CI)=0.704(0.640,0.775)〕、年齡≤44歲〔OR(95%CI)=0.522(0.472,0.578)〕、學歷為高中及以上〔高中/中專OR(95%CI)=0.493(0.446,0.545),大專及以上OR(95%CI)=0.470(0.415,0.532)〕、目前有正式工作〔OR(95%CI)=0.715(0.668,0.766)〕、未婚〔OR(95%CI)=0.746(0.665,0.838)〕、經濟狀況為非貧困〔OR(95%CI)=0.587(0.517,0.666)〕、沒有進行抗精神病藥物治療〔OR(95%CI)=0.491(0.440,0.548)〕、服藥時長0~10年〔OR(95%CI)=0.881(0.778,0.998)〕、不是"以獎代補"監護補助物件〔OR(95%CI)=0.807(0.704,0.926)〕、不參加社群康復服務〔OR(95%CI)=0.844(0.716,0.996)〕是患者規律面訪的消極影響因素(P<0.05)。
結論 無錫市社群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律面訪率尚需進一步提高,應重點關注非本地戶籍、年齡≤44歲、高中及以上學歷、目前有正式工作、未婚、經濟非貧困、沒有進行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服藥時長0~10年、不是監護補助物件和不參加社群康復服務的社群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可透過制定傾斜性政策、開展宣傳教育、降低患者病恥感、改善患者疾病認知、加強患者社會支援等措施提高患者規律面訪率。
關鍵詞: 精神障礙,嚴重 ; 社群衛生服務 ; 面訪 ; 影響因素分析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精神疾病症狀嚴重,導致患者社會適應功能嚴重損害,患者對自身健康狀況或者客觀現實不能完整認識,缺乏對行為的控制力,容易發生危害公共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對社會穩定造成嚴重威脅[1]。據統計,我國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已超過1 600萬人,90%以上患者生活在社群[2]。為實現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治療和康復服務從醫院到社群的順利過渡,2009年原衛生部將中央補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專案納入公共衛生服務專案[3],社群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服務工作自此在全國範圍逐步鋪開。面訪(預約患者到門診就診、家庭訪視等)是社群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服務的內容之一[4]。由於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具有高複發性、高致殘性等特點,社群精防醫生需要定期面訪患者本人,以便更好地綜合評估患者病情、家庭監護能力、社會功能等,及時調整或採取措施,提高管理服務質量。但現實工作中,患者或家屬可能因為對疾病的認知信念差、擔心隱私洩露、害怕被周圍人歧視等各種原因拒絕醫生面訪,這對及時且客觀地評估患者病情、防止患者病情復發、做好社群管理服務造成一定阻礙。本研究對無錫市建檔管理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律面訪情況進行分析,為提高社群管理服務質量提供參考依據。
閱讀全文請複製連結
https://www.chinagp.net/article/2022/1007-9572/1007-9572-25-04-0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