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志願軍的15歲年輕戰士由於擅自開炮,連長要關他禁閉,而團長卻要給他二等功,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場趣事。
這件事情的主角叫做張典文,是一個15歲的志願軍新兵。張典文這個孩子是個典型的老實本分的農家子弟。和那個時代所有的農家子弟一樣,他們的家也剛剛從共產黨的手裡分到了田地,對於農民來說有了屬於自己的田地,生活就有了奔頭。
所以張典文對於共產黨的感情是非常的深厚的,在15歲那年,他毅然決然拿起了鋼槍,跨過鴨綠江,保家衛國,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志願軍的戰士。參軍入伍之後,他被分配到47軍140師419團1營炮兵連當了一名炮兵。
為了能夠練就更好地殺敵本領,張典文的訓練十分刻苦,每天光炮彈裝填就得練習不下100回。此外還有測量發射角度、擺放發射架等業務,他每天也要練上好幾回。
然而,一個15歲的小夥子正處於人生經歷最為旺盛,最為好奇,最閒不住的一個時期。他對於每天這樣簡單機械的重複,總覺得有些枯燥乏味,他做夢都想好好地打他一炮,把不可一世的美軍炸上西天。
終於有一天,他逮住一個不是機會的機會。這天他被分配到的任務是去擦炮架子。擦著擦著,情不自禁地伸手去用大炮上了瞄準鏡仔細觀瞧著美軍的陣地。
然而這一瞧不打緊,張典文發現了在美軍陣地中的異樣,美軍在那裡建起了一座類似於帳篷的建築,和以往大不相同。
此時此刻,在張典文的腦海中出現了這麼一個瘋狂的念頭,為什麼不干他一炮?
竟然決心一下,他二話不說,一邊在心中默默地背誦,早已爛熟於胸的射擊要領,一邊靜靜地除錯著火炮。在調整好射擊角度之後,他毫不猶豫地將一枚早已整裝待發的炮彈塞入了炮管。
轟隆一聲,一發炮彈脫口而出,直飛美軍陣地。隨之而來的就是連綿不絕的爆炸聲。這讓還沉浸在開炮的喜悅與興奮中的張典文愣住了,不就是偷偷地開一炮,咋還鬧出那麼大動靜?
這一發炮彈下去,不僅把敵人給嚇得半死,還把自己的人也給嚇壞了,要知道張典文的這一炮沒有經過上級的批准,屬於擅自行動,這在紀律嚴明的志願軍中,屬於嚴重的違紀行為。
聞訊而來的連長劈頭蓋臉的就問:剛剛那一炮是誰放的?
此時此刻的張典文已經被嚇懵了,大腦處於宕機狀態,根本反應不過來,還是他的班長反應快,把張典文擅自開放的事向連長做了彙報。一看張典文,連長就氣不打一處來,瞪著眼睛衝著他說,沒有軍令,你就敢隨意開炮,我關你禁閉。
沒有命令擅自開炮,這件事情可了不得,這很有可能暴露我軍的炮位,導致我軍的炮兵陣地遭到敵人的報復性射擊。
這時候的張典文才意識到,剛剛只顧了自己一時爽快,這下可闖了大禍。別看張典文是一個志願軍戰士,但他實際上的年齡只有15歲,一個15歲的少年哪經得起這樣的風浪?現在這樣的局面,他根本無法控制。而圍攏在他身邊的戰友們也在你一言我一語地對他的擅作主張的行為進行批評。連長餘怒未消地說:快收拾收拾給老子關禁閉去。
正當張典文懵懵懂懂的準備去關禁閉的時候,指導員哼哧哼哧地跑了進來,一邊跑一邊大聲的喊到連長好訊息,咱們又立功了。
立功?連長被這突如其來的喜訊搞得一臉蒙圈,何功之有?
指導員很快就從他的眼神中讀出了疑惑,他開口說到:“連長你看,我們這回又露臉了!”
指導員緩緩道來:“剛剛接到團部的電話,團長說我們剛剛那一炮直接炸了美軍的彈藥庫,團裡在問是誰打的炮,俺們團長說要給給他記二等呢!”
“這就是他打的!”連長指了一指張典文。
張典文此時此刻頭埋得老低,還沒反應過來。而這時圍在身旁的戰友們卻已經為張典文鼓起了掌來。好不容易才弄明白髮生了什麼的張典文,怯生生地問起了指導員:“指導員,那我的15天禁閉還要關嗎?”
此言一出,大傢伙都笑出了聲。
就這樣,張典文這麼一個愣頭青,就因為一個莽撞的舉動,剛剛入伍幾個月,就在志願軍的史冊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