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地動儀
東漢著名科學家張衡造出了一個神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可以感應地震的儀器,比1894年世界上第一部可以進行臺網觀測的英國地震儀提前了1762年。但是,自打地動儀問世後,僅僅記錄了一次隴西地震,就彷彿煙塵般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這麼精緻的儀器,可惜只派上了一次用場。
在《後漢書》中,古人是這樣描述地動儀的: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如酒樽,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形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地動,樽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
渾儀是一個歷史時期內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儀器。有資料表明,在公元前4世紀,中國就已經使用渾儀觀測天象了,比古希臘約早60年。
記裡鼓車
記裡鼓車出現於西漢時期,是一種會自動記載行程的車輛。在車中,裝著一套減速齒輪系,當車輪轉動時,齒輪也隨之運轉,每當車行一里時,齒輪系中的兩個大齒輪各回轉一週,透過傳動機械,使車上的木人揚起手臂擊鼓一次,以示里程。 記裡鼓車是科學技術史上的一項重要發明,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科學家、發明家研製出的自動機械物體,可以說是一種古代機器人。
指南車
指南車是一種能夠指示方向的車子,是古代帝王出行時的儀仗車輛之一。利用機械傳動的自動控制裝置,將大小不一、齒數不同的齒輪,安裝在車輛中,利用車輪作動力,帶動齒輪轉動。當車輛轉彎時,兩邊的車輪轉速不同,驅動木人向車輪轉速高的一側偏轉,不論車向及車速如何轉變,木人的手臂始終指向固定方向。指南車的發明標誌著我國古代對齒輪系統的應用居於領先地位。學術界認定最早的發明者為三國時期馬鈞,南北朝時期祖沖之等亦造指南車。
神舟一號飛船返回艙 實物
1999年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成功發射返航,從發射升空到返回地面,遨遊太空21個小時,獲得圓滿成功。
到2021年,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中國的航天不斷飛向星辰大海。
火箭發動機 實物
YF-77火箭發動機是中國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為新一代大運載火箭長征五號芯一級研製的燃氣發生器迴圈大推力氫氧發動機。
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無釘無鉚,全部用木材建造,卻屹立近千年而不倒。這令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也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