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快,今天是2022年2月6日,假期的最後一天,大家明天就開始新一年的工作了,祝願大家新的一年工作順利,收入豐滿。看看在歷史上今天發生了些什麼事情!
1922年2月6日侵犯中國主權的“九國公約”在華盛頓簽訂。
“九國公約”全稱為《九國關於中國事件應適用各原則及政策之條約》。是日,美、英、比、法、意、日、荷、葡和中國北洋軍閥政府在華盛頓會議上籤訂“九國公約”。條約規定“維護各國在中國全境之商務實業機會均等”,“中國之門戶開放”的“原則”。此條約是對中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侵犯。此條約扼制了日本在大戰時對中國的壟斷權,而代之以美國為首領和英、日帝國主義共同控制中國的侵略局勢。毛澤東說,1922年美國召集的華盛頓九國會議簽訂了一個公約,又使中國回覆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在中國已經形成獨佔地位,才放棄“門戶開放”政策。
1948年02月06日 東北解放軍攻克四平。
四戰四平是東北解放戰爭期間,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同國民黨軍隊在四平街(今吉林省四平市)的四次作戰。第一次作戰為四平解放戰,是東北民主聯軍為了奪取戰略要地四平,同駐守在四平的國民黨軍隊展開的戰鬥。第二次作戰為四平保衛戰,是國民黨新一軍全面進攻四平,東北民主聯軍守城部隊奮起還擊,打響的四平城區保衛戰。第三次作戰為四平攻堅戰,是東北民主聯軍與國民黨軍決戰於四平外圍的戰鬥。第四次作戰為四平收復戰,是東北人民解放軍集中力量肅清四平國民黨守軍的戰鬥。在四平四次作戰中,國共雙方累計投入兵力達94萬餘人次,總計作戰時間長達63天。四平各次作戰的得失都直接或間接地關係著國共在東北的全域性性戰略得失,因此,雙方不惜投入精兵良將,鼎力相奪,攻守進退,互有勝負。四平幾易其手。東北民主聯軍在四平之戰中,以總計傷亡4萬餘人的代價共殲滅國民黨軍6萬8千餘人,最終掌控了戰略要地四平。
1956年2月6日國務院釋出《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
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普通話。在文化教育系統中和人民生活各方面推廣這種普通話,是促進漢語達到完全統一的主要辦法。同年2月10日,中央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在北京成立。從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三週為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週。
歷史上漢語的最後一次退變,滿人把紫禁城周圍10裡之內的漢人全部趕走而專屬滿人居住,這個範圍稱為北京的內城,而10裡之外稱為外城。內城的滿人說滿語,外城的漢人說明朝官話即南京話。很快滿人發現滿語在老林子裡打獵伐木還能湊合著用,一進城面對花花世界詞彙量遠遠不夠,靠滿語沒法生活,只好硬著頭皮學漢語。問題是滿人學漢語有先天缺陷,入聲字發不出就一下子全部丟棄,造成現代漢語同音字急劇增加,語言表達能力大幅下降。歷史最直接的史料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國語”一詞是清朝末年提出來的,之前叫“官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