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來等去,春節放假前的那天並沒像上一年那樣等到新大合同簽訂的訊息。於是鉀肥人本以為可以安安穩穩過大年了,可是另外一個訊息卻如期而至,那就是2月1日起立陶宛正式禁止了白俄羅斯鉀肥過境。這有什麼影響?年後氯化鉀、硫酸鉀會怎麼走?暫時收拾收拾長假的心情,幹會活兒吧!
氯化鉀"有好禮"漲不停
白俄羅斯被歐美打著"民主"的口號實施制裁已經很久了,"小弟"立陶宛為表忠心更是早早宣佈了要禁運白俄羅斯鉀肥,這期間的種種已經持續發酵了太久,相信大家都已經十分清楚了。我之所以又絮叨了半天,主要想說的是:白俄羅斯從去年8月份就開始不斷地說有什麼"替代方案",但直到現在都被正式禁運了,除了指責和控告,這麼久的時間卻沒能拿出任何實際有效的應對辦法,真的挺讓人無語的。不管那些政治的東西,總之這事對於咱國內的鉀肥行情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
目前國際氯化鉀價格在600-800美元區間,傳聞春節前大合同談判又有接觸,外商的意向價在600美元稍上方。儘管這樣的價格仍算是窪地,但是較上一次大合同247美元的價格其漲幅可是有點可怕的,關鍵是目前國內市場的價格僅相當於580美元左右。如果白俄羅斯鉀肥能運出來,那麼大合同談判我方將佔據絕對主動;但現在白俄羅斯暫時還沒有好辦法,假設它運不出來或者運力太小,那麼大合同談判我方確實要被動很多,只能依靠固有的進口大國地位、白俄羅斯被制裁的時效性、高價時代的時效性以及國際鉀肥產能的新擴張等因素來爭取了。
白俄羅斯鉀肥被制裁已經是既定事實,不管程度到底會有多大,但肯定是不如從前的。而其份額將被其它鉀肥供應商所吞食,而且不幸的是在歐美那一塊就差不多夠了他們的胃口,於是在亞洲市場區域他們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姿態可想而知。所以對於這一次的大合同的結果,要麼是不太高的價格和有點少的數量,要麼是很高的價格和相對多點的數量。除非白俄羅斯或者他的盟友能多給力些。或者,這樣的人為因素導致的價格大漲是全球農民買單的,歐美農民一樣逃脫不了,而其導致的結果現在誰都不好下結論,就像疫情到底何時結束一樣,所以或許會有很多的人站出來反對或者想辦法吧……
不管咋說,眼下國內的氯化鉀需求儘管不佳,但是供應相對仍更顯緊張,在大合同局面不太有利的形勢下,尤其是國產鉀還可能繼續減產的情況下,就算是大合同應該不會太晚簽訂,就算是需求也仍可能再減,但虎年裡的氯化鉀價格恐怕是低不到哪裡去了。從當下港口的常規港存和保稅港存數量來看,大合同簽訂然後再大量到貨這需要一個不短的時間,期間至少在一季度裡氯化鉀價格恐怕還可能再創新高。
說到這裡,還是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出手幫助一下唯一依賴進口卻又十分重要的鉀肥吧,因為鉀肥單純依靠市場的自主調節早就已經無法及時應付目前的困局了。
硫酸鉀"無所謂"歇不夠
2021年的傳統肥料行情裡曼海姆硫酸鉀可以說是"最貴而最慘"的那個!直到現在硫酸鉀價格還是一直在追隨著氯化鉀而漲,但對於曼海姆硫酸鉀廠家而言還遠遠沒有達到擺脫虧損困境的程度。在很多地區,52%全水溶粉狀硫酸鉀的實際出廠價還沒有進口62%白粉氯化鉀的到廠價高。除了極個別副產品鹽酸價格高的地區、有化工產業鏈而可以把硫酸鉀視作副產品的廠家以及有氯化鉀採購優勢和自建複合肥的廠家外,其他大部分廠家都是虧損狀態。據中肥網統計,前三年曼海姆行業平均開工率為63%,而從2021年6月至今長達8個月的時間裡開工率一直低於這個數字,其困境可見一斑。
目前曼海姆硫酸鉀擁有兩個歷史之最,一個是史上最低開工率,一個是史上最小與氯化鉀價差。前者在春節期間的最新數值僅為32%,這樣的開工率相信用不著多解釋什麼了;中肥網資料顯示,前十年50%粉狀硫酸鉀平均出廠報價和港口62%白鉀平均自提報價的價差為670元,2021年該數字僅為248元,最近三個月這個數字已為負100-150元。
由於當下的市場環境下硫酸鉀需求被削弱,而且還沒有到農用硫酸鉀的需求旺季,加之出口暫時被幹預,所以硫酸鉀行情不佳。但高成本是硫酸鉀價格的支撐,低開工率則是硫酸鉀行情扭轉的關鍵。如果說2022的氯化鉀價格低不到哪裡去,那麼高成本、低開工的硫酸鉀的高價格勢必要被市場所接受;因為高價的需求被減弱以及產能偏高是事實,所以未必能再漲多少,但當有一天鉀肥價格回落,硫酸鉀應將收復失地。
(中國化肥網 作者阿杜/審稿車豔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