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經過幾年的堅苦卓絕的解放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反動派,已是節節勝利,捷報頻傳。國民黨蔣介石為首的反動派已是無力迴天。以毛主席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黨中央為籌建新中國而日夜忙碌著,就新中國的首都選址而考量著,當時候選的城市有11個,即哈爾濱、西安、延安、上海、成都、北平、開封、洛陽、重慶、廣州、南京,也就是從這11個城市中選出新中國的首都,經過多方諮詢,權衡利弊,時任東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長王稼祥遠見卓識的一番話,最終打動了毛主席。我國首都最理想的地點應選在北平,北平位於沿海地區,屬於經濟發達圈內,而且扼守連結東北與關內的咽喉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謂今日中國的命脈之所在。北平又鄰近蘇聯和蒙古,無戰爭之憂,雖然離海較近,但渤海是中國內海,有遼寧、山東兩個半島拱衛,從戰略上看也比較安全,一旦國際上有事,不至立即使京師震動。北平是明清兩代的帝都,從廣大人民群眾的心理上願意接受。
毛澤東非常贊同王稼祥的分析,並認為:將首都就定在北平。蔣介石的國都在南京,他的基礎是江浙資本家。我們要把國都建在北平,我們也要在北平找到我們的基礎,這就是工人階級和廣大的勞動群眾。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設於北平市,同時更名為北京市。
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現在已經是國際化大都市,在中國和世界都是聞名遐邇的大都市,在我國地位無以倫比,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她的明天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