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愛人是吉林省內一個鄉村小學的教師,二十多年來一直都在農村工作。一個是副高階五級教師,一個是中級八級教師,每個月都有穩定的工資收入,在當地小縣城居住,算是小康生活吧。衣、食、住、行無憂,生活無不良嗜好,思想上要求自己不斷進取,因為現代社會發展太快,不利用假期學習充電,就會被這個新時代所淘汰,甚至與孩子溝通都存在代溝,沒有共同語言,不進步就會說你啥也不懂!作為近知天命的年齡要有“不待揚鞭自奮蹄”的自覺精神。
兩個女兒都就讀師範大學,一個是部署的東北師範大學,一個是省屬的吉林師範大學。
老大東師於2021年7月份畢業,保研。現就業於省內一個重點高中,任教高一語文學科,每月的工資超過我這工作27年的老教師了,畢竟鄉村小學和重點高中無法比擬的,薪資更是沒有可比性。工資高的同時,也真是勞累辛苦!沒有付出哪有回報。從剛開始入職時懵懵懂懂的手忙腳亂、無從下手,到期末時的得心順手、思路清晰,那種艱辛成長只有作為家長才能深深體會得到。
老二就讀於吉師,現大三。寒假回來自己做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考研。既不是本校的,也不是東師的,而是吉林大學的研究生。這個決定確實讓我們心慌,一是不明白為什麼這樣選擇;二是擔心失去應屆畢業生身份而錯失就業機會。作為小學老師的我們猶如井底之蛙,不懂就問吧,才捋出一個思路:先有個碩師計劃;其次參加校招;接著考研;然後考事業編;最後考特崗。我們的意見是保就業,再考研,她說回學校諮詢一下老師再做決定。所以說作為父母我們要有“大雁高飛頭雁領”的擔當,及時引領方向,如何抉擇靠的只能是自己。
這就是我們一家四口,三個在編老師加一個“準教師”的現狀。生活上既美滿又充實,心情上既喜悅又擔憂,工作上既企盼又順其自然……
作為家庭中的主導,我們要有“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情懷。父母不是領導,而是你的導師;父母不是敵對,而是你的朋友;父母永遠站在你們身後,永遠默默地支援著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