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吃飯,直接關係到身體健不健康。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最大的切身利益就是物質無限豐富。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單講吃這一塊,想要滿足口腹之慾,實在太容易了。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吃不到的。如此,在吃方面很容易就放縱自己。
我就是放縱自己十幾年的吃貨。基本上聽過的美食大部分都想辦法去吃個遍。什麼這個滋補,那個大補,這個養顏,那個強腎。把自己吃成個大胖子,胖了幾年後,外表看起來高大威猛、紅光滿面,實際上自己知道身體有問題了。頸、腰、腿、頭、胃、腳底等都在痛,還嚴重失眠。
那時候,沒有碰到哪怕一個跟我講養生的人,只有介紹我找更高階滋補美食的人。於是,更加追求滿足口腹之慾,吃了更多“好”食物,身材越發肥胖身體狀況越發走下坡路。那時以為“補”就是養生,以為是善待自己。根本沒有意識到是在放縱自己。
回想起來,可以用兩個成語概括:“酒山肉海,肥膏厚粱。” 慚愧、汗顏。
直到,健康碰了壁;直到,求醫問藥無果;直到,上天給我一個神奇的指引(在我另一篇文章《足跟痛的自我療法,超快!》有提到)。從經絡、針灸等等各種中醫療法一路學習並實踐,終於學到食療了。
可以說,我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好孩子,所謂“學習”,“學”是學理論,“習”是落實實踐方法。很多人停留在“學”上,所以“紙上談兵”。我認真“學”,更注重於“習”,所以我的動手能力還算強。
“學”和“習”過各種各樣飲食療法後,我一家人的身體健康得到了真正的保障。我自己的身材又重新玉樹臨風,大肚皮又有了六塊腹肌,每天精力滿滿,再沒有各種疼痛困擾,睡眠無限好。
可是,親朋戚友對我有指責、有嘲諷、有擔憂、有關心:“瘦成這樣,你沒事吧?”呵呵···無語。
飲食療法方法很多很多,中式的、西式的,結合式的···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透過多年潛心研究,終於總結出自己的一套簡單方法,並讓這套方法成為自己的生活方式。自然而然遠離“酒山肉海”,“厚膏肥粱”已成浮雲。健康是肯定的了,還特別省錢省心。
大多的方案著重於菜式呀、湯羹呀。其實,咱們分析一下:主食和配菜,從字面上就能看出,“主”食為主,“配”菜為次。所以當然要從“主”入手,把“主”做好了,“配”菜就怎麼都好了。
因此,我把精力放在研究“主”食上,每餐的那碗飯或粥用什麼材料,如何配比。麵食作主食怎麼弄。基本上,成了如下這般:
早餐:雜糧豆漿(打成粉沖水就行)或雜糧粥,配自制的麵食。
午餐:五米飯,配隨便什麼菜。
晚餐:雜糧粥,配隨便什麼菜。
基本上整個做飯時間,每餐在半小時內就完成了。有時外出,午飯或晚飯還可以在出門前先預約好,回到家,煮個菜就有得吃,一點不誤事。除了越吃越健康,空閒時間也多了很多出來。
當然,偶爾變變花樣,稍作放縱一下也是可以的,只是偶爾喔。其實再面對以前的所謂美食,再也沒有興趣了。
還有一種特別簡單的方法,如果你覺得自己健康出現狀況了,需要調整了。那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完全改變你現在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記住,是要徹底改變。原先往右的,現在往左。完全反著過就是了。
方法是多種多樣,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好好安排適合自己的健康飲食,學習一些相關的專業知識,開發自己的智慧,用知識和智慧指導自己才是真理。
這是我自己的經驗之談,不構成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