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生前力薦之人,成了漢朝的救世主
公元121年,時任大將軍的霍去病帶軍攻打匈奴。在經過河東的時候,當時的太守讓他去看望一下他的父親,於是霍去病便去了。
看見父親霍仲孺之後,霍去病發現父親的生活過得很不好,無論是環境還是飲食條件,都極其地差。看見自己只顧前線打仗,全然忘記了照顧父親的生活起居,霍去病感到很慚愧。因此,他就用銀兩買了房子和一些生活用品,送去父親那裡,同時把父親接到了新的住處。
霍去病此次去父親居所看望父親,還看到了另一個人,那就是他弟弟霍光。只不過這個弟弟並非他生母所生。
將父親安頓好後,霍去病就繼續去前線打匈奴了。等到戰爭勝利後,霍去病在回來的路上又去了一趟河東,把弟弟霍光一起帶到了京城。之後,在哥哥的推薦和幫助下,弟弟在宮中求得了一個職位,彼時,霍光也只有十幾歲,尚處年少之時。
因為早年的征戰,霍去病身上留下了許多傷,這讓他的身體日漸虛弱,不久他就患上了惡疾。公元117年的時候,霍去病終是沒能挺住,因病去世了。但是在尚有一口氣的時候,他極力向漢武帝推薦弟弟霍光。
霍去病一生為國征戰,漢武帝因為失去了這麼一個忠臣,也是十分傷心。為了體現自己對忠臣的愛戴之情,漢武帝下令厚葬霍將軍,同時滿足了他死前的遺願,將他的弟弟跳格提拔,從郎中升為了光祿大夫。
霍去病離世後的三十幾年裡,弟弟霍光一直小心翼翼,做任何事情都十分的謹慎和細心,生怕出了差錯被他人抓住把柄。因為他心裡很清楚,自己能有現在的位置都要感謝哥哥的恩惠。
如今哥哥去世了,自己就少了依靠,要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定會出亂子。加上自己在朝廷中並沒有能夠交心的朋友,朝中之人不過都是些表面友誼罷了,要是自己有難,想必也不會有人站出來幫他。
但是後來,霍光還是被重用了。經過數十年的奮鬥和努力,霍光被漢武帝所發掘,漢武帝看到了他的才能,就開始派他做一些大事。漢武帝末期,霍光更是一舉而上,當上了掌管朝中重權的大臣。
漢武帝在去世之前,把霍光和另一個人一起任為託孤大臣,同時還讓霍光當司馬大將軍,要他幫助小皇帝處理事務,小皇帝漢昭帝彼時才八歲,才處於幼童時期。此時霍光所擁有的權力,也達到了一生的最高峰,其他的託孤大臣都把他當作主人,聽命於他。可以說,大漢王朝的未來都把握在霍光手裡了。
公元前74年,霍光此前照料的漢昭帝離世。由於漢昭帝膝下無子,皇位就沒人接任了。霍光思來想去,讓昌邑王劉賀接任了皇位。
只可惜,劉賀這個人既無能又沒有謀略,整日荒淫無度。霍光不願看著漢朝天下毀在他手裡,就頂替著會被天下人辱罵的罪名,毫不猶豫地把劉賀的皇位廢掉,同時讓劉病已成了新皇帝。
我們都知道,古時候都是皇帝說了算,皇權堪稱天命。敢在現任皇帝還在世的時候就把他廢掉,重新立一個新皇帝的人,一般都會被當成叛國賊。所以說,有膽量這樣做的人都是一些真正為了國家大稷而著想的人,霍光便是如此有為之士。
劉病已在位的那段時間裡,霍光幫著他處理國事。他讓皇帝在漢朝內定下制度,要求百姓們修身養息,並且把精力多放在農業發展上。此外,他還多次對監獄內的罪犯依法減輕或免除刑罰,得到了百姓的信任。
而對於朝廷之外的匈奴,他也想盡辦法調節雙方的關係,讓二者之間的關係緩和了許多。霍光的這些舉動大大恢復了此前漢武帝在世時衰弱的國家實力,被後世稱為昭宣中興。當時整個漢朝因為漢武帝的征戰早已留下了許多病患,要是沒有霍光的及時治理,漢朝恐怕早就完了。
漢朝的三位皇帝:劉弗陵、劉病已以及劉賀,都十分地尊重霍光,把他當成了自己的長輩,對他的命令唯聽是從。不管這種聽話是出自尊敬還是他們害怕霍光的權力,霍光對漢朝的付出還是被眾人看在眼裡。
不久之後,霍光就離世了,當時的皇帝和太后一起去參加了霍光的葬禮,他們把霍光的功名與蕭何相併列,霍光還被他們以皇帝的名義安葬在了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