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自己的生活重心
為什麼開始就談論生活重心這個話題,是因為它太重要了。在談論這個話題時,我覺得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人到中年的特點,為什麼要明確生活重心,生活重心的內涵以及明確生活重心帶來的好處,最後我會與大家分享我在明確自己的生活重心時是如何考慮的。
人到中年的特點
通常來講,中年時期有以下5個特點。
1.自己成為骨幹
人到中年會漸漸成為工作骨幹、頂樑柱或者專案負責人、領導,因此,無論時間還是精力都需要比青年時付出得更多。
2.孩子成為青年
中年時期,孩子從幼童成長為青年,考學、找工作、結婚、生子,事事需要關心和幫助。
3.老人健康出現問題
人到中年,父母(公婆)日漸衰老、疾病纏身,需要更多陪伴,陪伴老人上醫院成為經常的事。
4.家務負擔重
人到中年,會面對更多家庭瑣事,日常採購、做飯、收拾房間、打掃衛生等一切家庭雜務都需要有人去做,大家庭小家庭中考學、找工作、結婚、生子,事事需要關心和幫助。
5.自己身體發生明顯變化
人到中年,體力逐漸降低,大病小災時有發生,需要去面對。
為什麼要明確生活重心
從上面提到的5個特點可以看出,人到中年遇到的事情非常多,要解決的問題也非常多。可能很多中年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希望自己長出“三頭六臂”,希望把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好。然而結果卻是,你越想把每件事情都做好,越是事與願違。究其原因,有以下兩點:
人的時間是有限的
一天只有24小時,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然而如何利用好這24小時取決於你喜歡做什麼,或你更看重什麼。一天的時間細算起來(拿每週一到週五舉例),除了工作、路途、吃飯、家務、休息時間之外,所剩的時間也就只有幾個小時。如何分配好平日的這幾個小時以及週末、節假日的時間,取決於你希望把這有限的時間分配給哪些事情。這就涉及你認為哪些事情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時間的有限性讓你不得不明確一段時間裡需要被解決的生活重心是什麼。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人到中年,很多人經常會顧此失彼,喜歡做的事情或看重的事情非常多,然而“分身無術”,有時人們什麼都想要,忙得焦頭爛額,卻什麼都做不好。一段時間下來,自己覺得很疲憊,卻也沒忙出什麼結果。經驗告訴我,人在某一段時間內,專注或把重心放在一件事情上才能把那件事情做好。也就是說,人的精力是需要被合理分配的。然而,如何分配精力取決於你對事情的看重程度,這也就是生活重心問題。
生活重心的內涵
生活重心可以是工作、配偶、家庭(孩子和親屬)、自己、財物、娛樂和朋友等。生活重心的不同會導致每個人做事情的態度以及付出有所不同。人到中年,工作和生活所取得的成就與你有什麼樣的生活重心是成正比的。你若以事業為重心,你可能會獲得更好的職業生涯發展;你若以家庭為重心,你可能收穫和睦的家庭;你若以孩子為重心,你可能得到的是孩子快速和健康的成長;你若以老人為重心,你可能獲得的是老人的身心健康。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多時候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人到中年,由於面臨的問題非常多,要想有條不紊地度過,必須事先想清楚自己的生活重心是什麼,並且還要將明確了的生活重心記在心裡,因為這是你深思熟慮之後的選擇。
當然,生活重心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所發生或經歷的事情而發生改變。也就是說,在不同時期或階段,生活重心可以是不同的。但無論是哪個時期或階段,你都要事先想清楚那個時時期或階段你的生活重心是什麼。
生活重心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當然,生活重心不能太多,否則就會沒有重心。如果選擇一個生活重心,並將其做好,那你有可能在某一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績或有好的結果;如果選擇多個生活重心,並將其做好,那你雖然有可能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但每一個方面不一定能做到最好。
明確生活重心帶來的好處
人到中年,如果你能明確自己的生活重心,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好處主要有以下4個。
有動力
因為生活重心是自己想清楚的,因此將會成為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指引。其還會不斷提醒你哪些是自己看重的、願意為之付出的。有了生活重心,就有了原動力,對於任何屬於自己生活重心的事情,你都會願意付出、主動付出。
有常性
有了生活重心,你就會在做每件事情之前判斷所做之事是否與自己的生活重心相一致,很少人云亦云,跟隨別人去做別人所做的事情。
有定性
明確了生活重心的人往往有主心骨,因此對於自己沒有付出太多的地方,也不會苛求太多回報。例如,自己沒有在孩子身上付出太多,就不會要求在孩子身上有相應的結果呈現;自己在工作上沒有付出太多,就不會要求在經濟上或職務上能得到快速回報。
心態好
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旦付出了,無論什麼結果你都不會後悔。遇到事情你也會坦然面對,不與別人攀比。因為生活重心是自己選擇的,因而你不會心裡不平衡,不會覺得吃虧,不會怨天尤人。
我的經歷
我一直為自己規劃明確的生活重心。回想起來,我經歷了些重大事情或事件,因此,生活重心也發生了幾次變化。然而,每一次生活重心的變化都是我自己事先想清楚的,因為這都是有原因的。細算起來,我的生活重心共有八次變化。
1.第一次變化是在35歲時,生活重心是工作和孩子。35歲那年,我被提升成為一個單位的財務負責人。由於單位財務力量薄弱,想要在一張白紙上繪出最新最美的圖面,必須投入大量精力,因此,我承受了巨大壓力。那一年,又恰逢女兒開始上小學,考慮到小學生會面臨許多問題,我還需要特別關注她的狀態變化。
2.第二次變化是在40歲時,生活重心是工作和學習。40歲那年,我被調到另外一個單位任財務負責人。那一年,我開始讀各類書籍,不管是專業還是非專業,負擔很重。
3.第三次變化是在41歲時,生活重心是工作、孩子和老人。41歲那年,我專門負責財務管理工作。那一年也是女兒準備小升初之年。父母身體小恙,後悔自己陪伴父母的時間太少,也就是從那時起,我下決心今後要將照顧幾位老人也作為生活重心之一。
4.第四次變化是在去年,生活重心是工作、配偶、老人和孩子。我在新單位已經工作2年,各項工作開始進入新的階段。那一年,可能正是因為當時自己的生活重心沒有在自己身上,就在這一年,事情太多太累導致自己血壓升高,日益嚴重,我感覺身心疲憊。我開始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可以看出,我的生活重心一直在隨著一些重大事件的發生而改變。有人可能會問,你為什麼不能把所有事情都兼顧呢?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是需要被分配的。人到中年,我的生活重心曾經放在工作、學習、孩子、老人、親屬、配偶、自己等方面,儘管我沒有在同一時期顧及所有事情,但從總體來看,因為每次生活重心的變化是我自己想清楚的,因此我都覺得心安。後來,有很多人問我在中年時期為什麼能把各個方面都照顧得很好,可能就是因為我在每個階段都明確了自己的生活重心吧。這裡我還想特別強調一句:沒有生活重心的人永遠不要與有生活重心的人比較,因為這從來就是不可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