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三百八十七。(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結陽者,腫四肢。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陰陽結斜,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腫。二陽結,謂之消。三陽結,謂之隔。三陰結,謂之水。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痺。”——《黃帝內經•陰陽別論》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今天我們繼續講解《黃帝內經·素問·陰陽別論篇第七》,我們先看原文∶“結陽者,腫四肢。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陰陽結斜,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腫。二陽結,謂之消。三陽結,謂之隔。三陰結,謂之水。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痺。”這段原文挺長,有一些細節給大家解釋一下。(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什麼叫結?結就是打結的意思,指的就是氣血瘀結不流暢。馬蒔在《注證發微》裡邊註解∶“結者,氣血不舒暢也”,很好理解,就是打結了不順暢。第二個就是陰陽結斜,斜是什麼意思?這個地方的斜同邪氣的邪,就是指的邪氣,就是陰陽二氣在這裡結住有邪氣。
“多陰少陽曰石水”,石水是什麼意思?石水就是一個疾病的名字,水腫病的一種,比如我們看到《金匱要略》裡邊講∶“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滿自喘”,這是指的石水,還有風水、皮水等等很多水證。《金匱要略》這本書很有意思,它是一些雜病彙總的一本書,各種各樣的雜病,包括內臟的雜病,還有外在的痺症,經絡四肢的病都有。《金匱要略》把一些常見病彙總,分成一些篇章,進行論述,有點像現在的內科學的感覺,但是又不像現在的中醫內科學分的那麼系統,論述的時候經常把症狀放上去之後直接就是各種方,有的時候一組症狀底下附著好幾個方,每個方前面還有一些小症狀。
所以《金匱要略》比《傷寒論》要難,為什麼呢?它是比較散,不成系統。《傷寒論》就像一個非常嚴密的系統。從太陽經一直到厥陰經,六經辨證非常清晰,綱舉目張,非常有條理。《金匱要略》就是東一棒槌,西一榔頭,非常散亂,你要是對《金匱要略》不熟的話,那這個知識結構很難建立。我們學《傷寒論》就很容易把知識網編織起來,什麼叫合病,什麼叫並病,怎麼叫傳變,互相之間用柴胡劑是什麼樣,桂枝系是什麼樣,這些方藥也都能吻合在一起。但是《金匱要略》就是各自獨立成篇的感覺。
所以我個人感覺學《金匱要略》要比學《傷寒論》難一些,但是這兩部著作都是張仲景的作品,兩個合在一起的這個方叫經方,就是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裡邊用的方和《傷寒論》裡邊用的方都叫做經方。以後有時間跟大家講講各種水證。
再往後看還有一個喉痺,喉痺是什麼意思呢?這也是一個病名,就是喉嚨腫了,而且閉塞了。張介賓註解為∶“痺者,閉也”,第一個痺就是喉痺的痺,第二閉就是關閉的閉,所謂的痺證就是關閉,閉住了,不通了,這就是痺的含義。
我們把這段話關聯在一起帶大家捋一遍,“結陽者,腫四肢,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什麼意思?就是邪氣鬱結於陽經,他的情況是四肢浮腫,或者叫四肢腫。四肢為諸陽之本,所以是四肢腫。若是邪氣鬱結於陰經,也就是陰經鬱結就會大便下血。因為陰絡要是傷了血就會出來,初結一升,就是下血下一升,再結下兩升,三結下三升,也就是結的越重,血絡傷的就越重,出血就越多。
再往下看,“陰陽結斜,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腫”,也就陰經陽經如果有邪氣鬱結,偏重於陰經方面的就會發生石水這種病,就是少腹腫脹。“二陽結,謂之消”,二陽是什麼?就是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這兩經的邪氣結在這裡就會出現消渴這種情況。邪氣鬱結於三陽,三陽是足太陽膀胱經和手太陽小腸經,三陽就是太陽,二陽就是陽明,一陽就是少陽。邪氣如果鬱結於三陽,就是足太陽膀胱經和手太陽小腸經就會出現上下不通的隔症,隔就是上下不通的意思,我們之前也講過。如果邪氣鬱結於三陰是什麼表現?《內經》裡邊的原文就是∶“三陰結,謂之水”,就是水病,三陰是什麼?三陰就是足太陰脾經和手太陰肺經,這種情況就會出現水腫這種病,就是水腫、鼓脹就會出來。邪氣如果鬱結於一陰一陽,就是“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痺”,一陰指的是厥陰,一陽指的是少陽,足厥陰肝經和手厥陰心包經,足少陽膽經和手少陽三焦經,如果少陽和厥陰瘀結了之後,就會出現喉痺,就是喉嚨腫,而且閉塞,發不出聲音,這種情況就會出現,這就是這段話的含義。
我們再看看機理,機理誰講的比較透徹呢?張介賓講機理講的好,他說∶“結陽者,腫四肢”,為什麼“結陽者,腫四肢”呢?他說∶“陽,六陽也”,六陽是哪六陽?是足經的三個陽和手經的三個陽,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和手陽明大腸經,這就叫六陽。”結陽者,腫四肢”,四肢為諸陽之本,所以陽氣結住之後,四肢就腫。
再往後看,“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陰指的是六陰,就是手三陰、足三陰。“陰主血,邪結陰分則血受病,故當便血”,這就是張介賓的理解,又繼續說∶“其淺者便血一升,則結邪當解。若不解而再結,以邪盛也,故便血兩升。若又不結者,邪為尤盛,故曰三結三升也”。一般情況下便血之後邪氣就解了,如果不解還會便血便的更多,兩升了。如果是又不解的話,是三升才能有解,這就是分別講了結陽和結陰。
陰陽結斜就是陰陽都有邪氣結住了,怎麼辦呢?如果是陰經陽經相結,多水邪,也就是說多陰少陽,這個時候叫做石水。張介賓註解,“石水者,陳堅在下,其正在少腹腫也。”也就是小腹,包括小腹兩側,這個地方就特別的硬,感覺水囊囊的,還而且還浮腫,這種情況我們會看到在肝硬化腹水期間就會出現,這就是“多陰少陽,名曰石水”這種情況。(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三百八十七。(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宣告: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宣告: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