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峰紀實
編輯丨峰紀實
自從火炮出現在戰場上,炮兵就憑藉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與沖天火光,贏得了“戰爭之神”的美譽,是地面作戰最主要的火力殺傷力量。
在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當中,炮兵更是被我軍使用得出神入化,師屬以上的炮兵好比一雙千鈞鐵拳,越南狂妄自大的姿態狠狠砸挎了。
讓我軍前線戰士無不歡呼:“炮兵萬歲!”
而被俘越軍的供詞,就有些耐人尋味了。什麼“美國的飛機,中國的炮,我們受不。”“中國的火力比蘇聯的大炮沙文主義還要恐怖。”可見越軍士兵完全被我軍的炮擊嚇破了膽。
據統計,在共計28天的對越反擊戰當中,我軍總計消耗各型彈藥100000萬發,事後我軍統計認定,前線大約有9成戰果是我軍炮兵的功勞,我軍在前線共殲滅越南武裝力量57169人,其中擊斃47729人,擊傷7267人,俘虜2173人,也就是說我炮兵最起碼殺傷了5萬越軍的有生力量。
面對越軍常年累月修築的鋼筋混凝土掩體工事,我軍炮兵高效執行火力拔除,有效地保證了我軍前線戰士的生命安全。
那麼我軍是憑藉什麼武器裝備達到這種效果呢?
這裡我盤點出幾款,對越反擊戰中我軍炮兵使用的大炮。
我軍火炮中堅54式122毫米牽引榴彈炮。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軍武器裝備大多都是靠繳獲補充,使用和維護也讓後勤部門頭大。
出於發展增強我國軍事實力的考慮,我國找到蘇聯引進蘇制武器,早期確實緩解了我軍缺乏制式裝備的困境,但這不足以完成實現我國軍隊現代化的偉大目標。
於是我國在1952年,決定根據蘇聯帶來的資料仿製武器,這其中就有54式122毫米牽引榴彈炮。
54式122毫米榴彈炮參考前蘇聯M-1938式122毫米榴彈炮仿製而成,其整體戰鬥全長為6.02米,戰鬥全重2.45噸,身管長2670毫米,口徑為121.92毫米,初速為515每秒,發射27公斤的殺傷爆破榴彈,最大射程11.8公里,最大射速5-6發每分鐘,殺傷面積達到800平方米。
配備有燃燒彈等彈種用應對多種戰場任務,炮班人數8人,可使用解放牌CA-30卡車牽引,大大加強了我軍當時的火力密度,替換了早就老舊不堪的繳獲美式M1-155毫米牽引榴彈炮,是我軍師屬炮兵的的基礎火炮,每個炮兵團配置24-36門。
這款共和國的明星火炮服役的幾十年間,參加過金門炮戰、對印反擊戰、對越反擊戰、可謂是戰功卓著,那時候54式牽引榴彈炮就成為明星裝備,成為各大軍宣的頭版常客,但最讓人家喻戶曉的還是對越反擊戰中的表現。
在1979年2月28日進攻弄壓的戰鬥中,我軍師屬炮兵群,在經過前線偵查過後,摸清敵情部署,確定了越軍前進指揮所,彈藥庫,炮兵陣地等戰場關鍵節點的具體位置。
我軍炮兵戰士趁著夜晚視線不清的時機,將54式122毫米榴彈炮抵近敵方陣地進行炮火急襲,短短几輪炮火之間,就摧毀了當面越軍的所有重要設施與指揮節點,使得越軍陣線大亂,被我軍前線步兵直接沖垮,可謂是大展神威。
提一下,雖然54式已經從我軍退役,但由於其和美式M2A1-105毫米榴彈炮長得像,經常在眾多的國內戰爭電影中作為替身出現,給廣大人民群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軍中火炮翹楚59式與59-1式130毫米加農炮
我軍在仿製54式122毫米牽引式榴彈炮後,發現其威力雖然夠用,但是射程就有些不盡人意。
於是我國便在1959年仿製前蘇聯M-46加農炮,生產了大名鼎鼎的59式130毫米加農炮。
此炮效能優異結實耐用,全重8.5噸,編制8人與54式火炮班組相同,可以使用六輪卡車牽引,射速達到6-8發每分鐘,採用分裝彈藥,射程達到27公里。
配備殺傷爆破榴彈,殺爆燃榴彈,反坦克子母彈,箭式榴散彈等彈藥,可有效摧毀戰場上大多數軟硬目標。
我國根本根據基層反饋,59式火炮有著質量過大轉移不便等缺點,於是在1970年改進出了59-1式加農炮,不但更改了炮閂與炮口制退器,還增加了尾架滾輪,將全重從8.5噸縮減到6.3噸,射速也提高了8-10發每分鐘,裝備一線部隊後保守部隊戰士好評。
這款結實耐用射程高達27公里的加農炮,在問世之後一直是我國炮兵的主力裝備,除師屬炮兵部隊裝備外,各集團軍配屬的炮兵也有裝備59-1式加農炮。
這款共和國火炮的翹楚,參加了金門炮戰與對越反擊戰,其中在1979年2月17日凌晨,就是由59與59-1式130毫米加農炮為代表的軍屬炮兵火力,首先對越軍在非法侵佔我國領土內的前沿工事發射反擊的炮火。
僅僅幾輪火力急襲,就將越軍耗費數月的前沿工事全部擊毀,確保了我前線部隊的穿插行進。十餘天后奪取涼山戰鬥當中,解放軍多個59-1式130毫米加農炮團利用不間斷的火力,死死的封鎖主奇窮河渡口與市區之間區域,領被圍困在涼山城內的越南王牌第3“金星”師動彈不得,也使得越南後方的馳援的部隊投鼠忌器不敢渡河支援,涼山地區25000明越軍就這樣被我軍火力壓制的寸步難移。
這場場炮擊讓越南軍隊心驚膽戰,根據戰後越南方面倖存的老兵回憶:
“早上八點開始,中國人便進行了炮擊,我從沒有見過如此猛烈的炮擊,數不清有多少發,所有的道路都被中國人的炮火封鎖了,我們只能丟棄重灌備翻山撤退。”
進攻中的我軍戰士
隨後我軍55軍163師進攻涼山市區,此時我們等戰士驚訝地發現,原本房屋林立的涼山市區,如今只剩下遍地殘垣斷壁,越軍第3師在這種瓦礫廢墟當中自然是無法做出有效的反擊,我55軍於3月2日中午佔領涼山市核心北區,戰鬥任務完成後,本來我軍是要撤退的,結果越南方面不承認我軍佔領涼山市北區的事實,孤注一擲集結兵力發動反擊。
我軍立馬決定在3日度過奇窮河進攻涼山南區,徹底清除越軍對我軍的威脅。
3月4日早上,我55軍集中21個炮兵營使用59-1式130毫米加農炮,54式122毫米榴彈炮,66式152毫米榴彈炮,對越南控制的涼山南區發動持續炮擊,大規模大規模殺傷越南軍隊裝備人員,使我解放軍當天就佔領的南岸市區還奪取了梅發機場。
涼山戰役我軍殺傷越軍11000多人,讓越南政府面對著第3師被打殘,327師337師傷亡慘重的情景欲哭無淚。
我軍此等大勝炮兵在其中居功至偉,由於59-1式130毫米火炮的優異效能,我軍在之後對其進行了持續改進,為這門加農炮配備了底排彈,底凹彈,子母彈等新彈種,不但提升射程到38公里,殺傷能力也有著顯著提升。
而且這款火炮,也憑藉著高性價比與優異的效能,在海外獲得諸多的訂單。伊拉克等第三世界國家均有進口,可謂是譽滿全球。
對越殺神66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
66式152毫米牽引加農榴彈炮,是我國在1966參照蘇式D-20式152毫米火炮仿製而來的一款裝備。為的是彌補前線對於大口徑火炮的需求。設計時考慮了維護保養的指標,使該炮和59-1式火炮有60%左右的零部件可以通用互換。
炮也採用的是分裝彈藥配置,戰鬥全重5.65噸,初速655米每秒,最大射程17公里,最大射速6-8發每分鐘,編制人數9人,是我國軍屬炮兵與炮兵師主力裝備。
應用於摧毀和壓制敵人有生力量與固定目標,也能近距離直瞄射擊裝甲單位。屬於運輸與展開便捷,實戰效能過硬的裝備。
其配屬的殺傷爆破榴彈,全重43公斤其中裝藥高達20公斤左右。引爆後殺傷半徑可達五十米,直擊威力可以摧毀一米厚的混凝土工事。由於其表現出的強大威力,66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一直是我軍炮兵的骨幹裝備。
其在對越反擊戰中戰功卓著,尤其是在兩山輪戰期間的傳奇經歷為人稱道。
1984年7月12日,清晨。越南方面一改以往團營級別的進攻模式,孤注一擲地集結了6個團40000多人的兵力,朝著我軍老山陣地發動了瘋狂反撲。
由於此前我軍早有防備,在前線儲存了大量彈藥,光66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就準備了8噸的彈藥。
結果一開戰,在越軍不要命的攻勢下我軍儲備彈藥,很快就見底了。
敵人有4萬人6個團,而我軍只有1個團,沒有火炮支援,耗下去肯定是無法守住老山陣地的。
如今的當務之急就是往前先運送彈藥,好在指揮所向地方說明情況後,地方立馬展開緊急動員。一方面在廣播電話中調集機關事業企業單位調集車輛千萬前線,一方面讓各級機關領導幹部統統前往各級公路上,去求助一切往來車輛前往前線補給彈藥。
在這種危急時刻,感人的一幕出現了,凡是接到通知或是在路邊瞭解到情況的車輛,無不自告奮勇裝上彈藥前往前線,車上有貨的直接就地卸貨,有藥材商人直接拋下一車價值數萬三七藥材,有山間運動菸酒的貨主直接翻鬥一揚,將山裡頭的硬通貨菸酒直接傾倒在路邊。
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前往解放軍在建水燕子洞軍用倉庫裝在前線急需的彈藥。
這種軍地車輛混雜的場面,本應會出現管理缺失所造成的損耗,結果送抵前線的數萬發炮彈居然分毫未少,我軍高層得知後專門派人檢查,得出結論,運抵前線各個炮兵部隊的炮彈數量,與軍用倉庫發出數字吻合沒有絲毫損耗。
就這樣我軍炮兵部隊獲得群眾,從後方運送來的炮彈後,再度朝敵人發出怒吼。其中就有殺傷能力遠超同級別炮兵裝備的66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
僅僅這一天,我軍就打出3400多噸彈藥,在陣地前構築了一道道火牆,打得越軍肢體橫飛,遍地屍骸,由於我軍不停歇地反覆炮擊,來不及冷卻的炮管都被高溫烤通紅,我軍戰士們甚至可以就著炮管點菸。
一戰下來越軍在老山陣地前留下1300多條屍體,我軍統計至少斃傷敵軍3300人,而狼狽逃竄的越軍事後統計,十分含糊說是損失3000人,但許多參加這場戰役的越軍士兵就此失蹤,往往只有幾個人回到家鄉,倖存者面對參訪經常形容我軍的炮擊比B52地毯式轟炸還要恐怖。
戰後就連葉劍英元帥看完戰場錄影後都感慨:
“自從淮海戰役以來,還沒有見過這麼多敵人的屍體。”
66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在此次“船頭地區防禦作戰”當中發揮極大的作用,這場戰鬥當中我炮兵發揮神勇,打出了3萬發炮彈,殺傷敵人佔比在60%左右,這份功勞當中又以殺傷力最為巨大的66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表現尤為亮眼,所以66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換裝各種新式彈藥的它,如今依然活躍在我軍的二線部隊,也是我軍火炮當中服役年限最久的裝備。
結語
如今,這些共和國的明星裝備大多退居二線亦或者投身軍事博物館,但它們在保衛祖國時發出怒吼的身影依然牢牢深刻在人民群眾的心中。
每當看到這些高大威猛的身影,人民群眾就會想起那些年保家衛國的熱血沸騰與同仇敵愾,亦會為在南疆前線為和平拼殺的戰士們感動的熱淚盈眶。
向那些年默默付出與犧牲的先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