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問:為什麼中國古代的女人裹腳?答:是為了阻止出去購物。問:那為什麼現在不裹了呢?答:是因為現在有了網購,不用出門也可以購物。當然,這只是網路上的一個段子,但他卻揭示了我們當今便利的生活現象,隨著如今網際網路時代的飛速發展,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疑惑呢?在淘寶或者拼多多上面,你一定買到過2.9元甚至1.9元包郵的商品,並且好評後還能返現2元!按照我們的理解,這個價格已經遠低於快遞的價格了,那麼這些電商賣家又是靠什麼來賺錢呢?難不成是商家朋友們良心發現,現在開始搞慈善了嗎?
下面我們就來分析分析電商平臺的那些小套路吧。
第一種模式 薄利多銷
曾在2019年的時候,義烏地區就出現過0.9元/單的快遞費用。目前一些大的電商平臺郵政快遞的價格也基本為1.8元/單,中通2.4元/單,首重為3公斤等等,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甚至還些有快遞網點為了吸引客戶,推出了包月的情況,也就是一次性收費,同一類產品一個月內發貨數量不限,前提是這些包裹都是小包裝,一般也都不會超重,只要在量大的情況下快遞費還真的就是這麼便宜。
第二種模式 虧本衝量
因為快遞價格不是人人都能談下來的。正所謂:放長線,釣大魚,只要它能帶來流量,就算損失點利益又有什麼關係!例如一些新進商家,因為前期沒有銷量基礎,量很難做起來,他們就會透過這種玩法來沖銷量,和刷單沖銷量是一個道理,但成本又遠比刷單低很多,據瞭解目前刷一單的成本都得10元以上,那麼這種虧點小錢就能夠精準定位到客戶人群,關鍵還能提升銷量的玩法,就是讓眾多商家們樂此不疲的奧妙所在。
那麼商家會不會一直虧下去呢?當然不會,這裡又會涉及到一種玩法,叫SKU玩法,做此類活動的商家會先定個銷量值,例如10000單,當虧本銷售達到這個量後,商家會在原來SKU商品的基礎上做一些修改,什麼非升級版不推薦購買啊,又或者是試用款等等,目的就是不讓你購買這款產品,不直接刪掉的目的就是能起到低價引流的作用,然後他會再新增一些其他同類型SKU的商品,把它定價得更高一些,一般接近於市場的平均價格,再然後配合一波推廣,短期之內商家就能運作出一款月銷10000+的“爆款”,那麼後期產品的利潤就能輕鬆彌補前期的虧損,剩下的就只等盈利了。
另外快遞的價格還跟所處的地區有一定的關係,如果你是處於偏遠鄉鎮的話,因為網點密集度不高,那麼快遞價格也是很難談下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