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碧桂園、世茂、中南、建業等紛紛調整組織架構。
比如碧桂園區域公司由106個合併為65個公司;
世茂整合集團職能部門、區域職能部門,由11個調整為7個;
中南是將蘇皖和蘇滬區域合併成滬蘇區域、海西和兩廣合併成華南區域;
建業的調整範圍則更大些,取消了所有大區公司,由五級管理改為三級管理。
以上房企調整組織架構都體現了一個詞“收縮”。
而昨天融創釋出了調整架構的訊息,新增了1個區域公司、拆分了一個區域公司。
此舉讓不少地產人感到意外,畢竟其他房企們都在合併,而融創在拆分。
今天,地產君來和大家聊聊融創此次的組織架構調整。
1
調整後的三個變化
1.區域數量增多
融創的區域公司由7個變為9個。
分別是北京、華北、西北、華中、上海、東南、成渝、雲貴、華南。
圖表:地產人才官自制
2.西南區域拆分
原西南區域拆分為成渝、雲貴兩個區域,而原屬於西南區域的廣西公司併入了華南區域。
雲南貴州等地的業績屬實不太不夠出色,這次調整的重點自然落在了西南區域。
融創佈局一二線城市較多,在一些經濟基礎薄弱的城市有些力不從心的感覺。
在融創的官網上已經對區域做了劃分。
雲貴區域:昆明、貴陽、遵義、西雙版納;
成渝區域:重慶、成都、柳州、北海、遂寧、南充、綿陽。
3.新成立西北區域
新成立西北區域,管理陝西、山西、甘肅、寧夏四省。
四省中大部分原來歸北京區域管理,少部分歸華北區域管理。
也就是說,華北和北京區域分出來的部分組成了西北區域。
2
高管的放與收
組織結構調整的同時,一些高管也發生了變動。
有人調回集團,有人調任區域總。
商羽於2003年加入集團,歷任順馳企劃部經理,跟著孫宏斌有近二十年了。
2015年,融創西南區域成立,商羽出任總裁,並開啟了融創西南的擴張之路。
他在融創擔任執行董事、執行總裁兼任西南集團總裁。
據悉隨著西南區域被拆分,商羽將被調往集團總部,調任集團投資中心總經理。
商羽調離後,西南區域不可群龍無首。
據悉,融創上海區域集團副總裁兼上海城市總經理鄭甫將趕赴西南,接管成渝區域。
雲貴區域由原來融創昆明總經理王志剛擔當。
據悉,新成立的西北區域交給了原西安公司總經理朱祖星。
西北區域中大多是原華北區域的,而西安又是華北區域的重點城市。
加上,朱祖星在西安是做出了成績的。負責新的區域也不算意外了。
3
調整背後的深意
1.加強組織活力
所有的組織調整都是為了讓組織更有活力和效率。
據融創官方,調整後的組織架構,更有利於減小管理跨度、減少管理層級、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綜合經營管理能力。
同時,進一步聚焦深耕市場空間大、匹配公司發展戰略的核心城市,加強公司在行業的綜合競爭力。
2.文旅地產的舍與得
融創西南主要以文旅、康養等專案為主,其中包括13個文旅城等。
若長期發展下去,文旅專案的回報是非常可觀的,將成為融創的穩健發展的另一增長點。
但問題也依然存在,那就是文旅專案的佔用資金的時間久,容易影響現金流。
如果房企遇到現金流壓力,文旅地產將成為累贅。
3.西南區域的危與機
孫宏斌在西南區域的關注是遠超其他區域的。
在去年地產圈百億併購案中,融創收購廣西彰泰,殺進西南地區。
想在西南區域大展拳腳的想法非常顯眼。
可以說,西南區域是融創的土儲佔比較大的區域。
此次的拆分有利於西南區域的精細化管理。
至於融創能否快速消化掉西南區域的土地儲備,這就不好說了。
看實力也要看運氣。
4
寫在最後
這次的調整,對於融創的投資者來說,是個好訊號。
去年,融創進入房企TOP3,業績表現值得一提。
在今年融創也在積極回款來兌付市場債務,比如1月20日,償還42.5億元的私募債。
孫宏斌透過配股籌款9.4億美元,自掏腰包2.5億美元。
資金壓力仍是眾多民營房企面對的最大困難,融創也不例外。
今天,正榮地產股價由於一個傳言引發了大跌。
明明沒有違約事件的發生,隨後也澄清了傳言,但市場的恐慌情緒帶來的後果還是發生了。
或許,民營房企的境遇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難。
關於今天分享的內容,大家有什麼補充?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