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我國最出名的一個人物是誰?在當時世界上的人看來那非李鴻章莫屬了,他早年隨業師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與捻軍起義,並受命組建淮軍,因戰功擢升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李鴻章與俾斯麥
在李鴻章洋務運動期間,這麼一個人物也只能為清政府的統治修修補補,不能從根本上讓國家更加強大。眾所周知在朝廷裡有許多腐敗黑暗的機構,連李鴻章也畏懼朝廷裡這個機構,甚至道光帝也拿它沒辦法。那麼這到底是哪個機構呢?當時還沒有被列強開啟國門的世界第一農業大國為什麼這麼窮呢?
今天就帶大家走進這背後的故事,喜歡的可以點贊加關注。
國家機構繁雜,人員開銷大
皇帝除了要給大大小小的官吏支付薪水,自己也有很大的花銷,皇帝有自己的房子,皇后和太子們,成千上萬的勤務人員(太監,宮女等)隨時待命,這些人的生活都得考皇帝給他們發的工資。機構繁雜不但會加大支出,而且也會降低辦事效率。
此外,還有皇族幫著皇帝花錢,他們都是皇帝的親戚,雖然他們每天不需要工作,也不用付出任何勞動。一個封建君主專治國家建國之初不會有太多的皇族,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皇族會越來越多。皇帝不照顧他們的話也會引起他們的不滿,導致國家動亂。這些皇族讓皇帝的負擔漸漸增大。據統計,順治年間的皇族不過幾千人,但到了道光帝時期就有了幾萬人,道光帝每年不得不花費幾百萬兩之多的銀子來安撫這幫親戚。
貪官汙吏多,監察制度缺乏
各個朝代都有很多的貪官汙吏,但清朝的貪官之多令人咂舌。這些人讓清政府的行政成本居高不下。朝廷撥下來的錢需要一級一級的往下派發,而到每一級都多多少少會剋扣一些錢財。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人如此放肆呢?答案是沒有一個好的監察制度,犯罪成本低,犯罪收益大。這樣不用鋌而走險,只需要承擔小小的風險就能收穫更大的利益。
此外,封建社會採用人治的方法,官官相護,權利就是一切,權利小的聽權利大的。大官的意願可以決定一切,大官小官一切貪,畢竟這麼好的貪汙條件,能抵制住誘惑的人少之又少。
而上文所提到的這個腐敗黑暗的機構正是清朝的內務府。在電影《1894甲午大海戰》中就有這麼一個情節:光緒皇帝因朝廷節省開支,早餐從三個雞蛋變成了一個雞蛋,旁邊的太監告訴皇上一個雞蛋要十兩銀子。前來要錢買軍艦的李鴻章在皇上無意詢問下不小心說漏嘴一兩銀子能買800多個雞蛋。光緒反問怎麼他的雞蛋要十兩銀子,李鴻章也只能低頭輕聲答道:宮中御膳由內府採購,臣實在不清楚。由此可見,李鴻章也懼怕朝內貪汙分子的權勢。
低聲下氣的李鴻章(劇照)
天災引起社會動亂
中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晚清自然也躲不過。首先是水災,清政府對於這個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堵決堤的缺口,撥下去的錢真正有多少隻有那些官員自己知道。然後還有旱災和蟲災,據資料記載,這些天災十分頻繁,幾乎無年不災。這些自然災害影響了百姓的收成,清政府的錢都來自百姓,百姓窮了,朝廷又怎麼能富得起來呢?
天災引起了社會動亂,激發社會矛盾,農民起義就多了起來,平定叛亂也需要錢,正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這些大大小小的因素導致了那時的中國積貧積弱,後來被列強開啟國門,清政府的無能讓中華大地滿目瘡痍,在那個如漫漫長夜時代又有誰能成為一束光呢?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