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導管消融術在藥物難治性和症狀性
複發性房性心律失常可導致反覆住院、心臟復律和再次消融。因此,在消融術後恢復期的患者中,抗心律失常藥物(AADs)的使用很常見。然而,對於房顫消融術後患者,最佳的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方案目前尚不明確,相關的研究資料十分有限。有研究表明,對於房顫消融術後恢復期的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可降低房性心律失常相關住院風險。
決
研究方法
研究者使用IBM MarketScan研究資料庫自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的資料,使用傾向性評分匹配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研究的臨床結局包括
研究結果
在30696名接受房顫消融術的患者中,有2086人在消融術後使用了決奈達隆治療,3665人使用了索他洛爾治療。根據傾向性評分匹配,研究者將1815名使用決奈達隆的患者與使用索他洛爾的患者按1:1的比例匹配,兩組患者的基線特徵如下表所示。
表1 患者的基線特徵
消融術後,決奈達隆組和索他洛爾組分別有2.4%和3.5%的患者植入了起搏器,0.1%和0.4%的患者植入了ICD。兩組患者的合併用藥情況基本相似。
研究結果顯示,與索他洛爾組相比,決奈達隆組在消融術後3個月(調整後的危險比[aHR],0.77;95%CI,0.61-0.97)、6個月(aHR,0.76;95%CI,0.63-0.93)和12個月(aHR,0.70;95%CI,0.66-0.93)時,心血管疾病住院風險較低(如圖1)。此外,決奈達隆組患者因房性心律失常住院的風險也較低。
與索他洛爾相比,決奈達隆在消融後3個月(aHR,0.76;95% CI,0.64-0.90)、6個月(aHR,0.80;95% CI,0.70-0.93)和12個月(aHR,0.83;95% CI,0.73-0.94)時,藥物致心律失常風險均較低(如圖2)。
兩組患者的再次消融和心臟復律風險無明顯差異。只有在12個月時,與索他洛爾相比,決奈達隆的再次消融風險有降低的趨勢(aHR,0.86;95% CI,0.74–1.01)。
結論
研究結果表明,與索他洛爾組患者相比,決奈達隆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住院風險較低(包括因房性心律失常住院的風險),房顫消融術後藥物所致心律失常發生率較低,植入起搏器的患者較少;此外,在1年隨訪期間,決奈達隆組患者的再次消融風險有降低的趨勢。綜上所述,與索他洛爾相比,決奈達隆可能是消融術後更有效、更安全的選擇。
參考文獻:
1.Wharton JM, Piccini JP, Koren A, Huse S, Ronk CJ. Comparativ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Sotalol Versus Dronedarone After Catheter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J Am Heart Assoc. 2022 Feb;11(3):e020506. doi:10.1161/JAHA.120.020506. Epub 2022 Jan 21. PMID: 35060388.
2.Scott Buzby. After AF ablation, dronedarone may be safer, more effective than sotalol. Healio. January 31,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