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0年,原毛主席的衛士、時任杭州市公安局警衛處書記的封耀松到馮桂英家做客,馮桂英熱情地接待了他。接著,二人噓寒問暖了一番後,他們的話鋒不約而同地彙集到了偉人毛主席的身上。封耀松在毛主席身邊工作了10年,從一個懵懵懂懂的小青年,成長成為了一個成熟穩重的好戰士。他深受毛主席的照顧,主席還親自為他說了媒,這些恩情讓他永遠牢記於心。
封耀松和馮桂英是在毛主席專列上認識的。那時候,因為都在盡心地為毛主席服務,所以他們的感情是很純粹的。在交談中,封耀松對馮桂英的女兒小燕,笑著說:“小燕,你知不知道,毛主席說你媽媽是好人哩!”這句話,毛主席雖然沒有當面和馮桂英說過,但是她曾經從同事的嘴裡聽到過毛主席就是這樣評價她的。
馮桂英在主席專列工作的時間並不長,可毛主席卻總是惦記著她。一想到這些,她便會情不自禁地流下淚水……
初見毛主席
20世紀50年代中期,馮桂英從天津鐵路系統調到了為中央首長服務的專運部門。她先後值乘過周恩來、陳毅、楊尚昆等國家領導人的任務。令她沒想到的是,1957年她被調到了毛主席的專列上。
毛主席的專列被人們稱之為“流動的中南海”或是毛主席的“第二個家”。毛主席是個注重調查研究,願意接近群眾,善於親力親為的偉大領袖。在他視察大江南北,考察工廠、農村的時候,又總是對專列情有獨鍾。他習慣在專列上開會、談話、批閱檔案,讀書看報……
現下,能在毛主席的身邊工作,馮桂英的心情是非常激動的。後來,她常常和身邊人說,那時候,對於我這個出生在河北省黎縣徐新莊一個貧苦家庭的女孩來說,真是命運之神的最大恩賜。
1958年夏,一個晴朗的天氣,毛主席專列準備從安徽合肥站出發。當時,到車站送行的黨政領導人和很多群眾,夾道歡送,歡呼聲響徹一片。這時,正在車廂作著準備工作的馮桂英,突然發現毛主席走了過來,這是她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接觸偉人,頓時覺得心頭湧上一股暖流。
據馮桂英回憶說:
在和毛主席握手時,我激動得連問好都忘說了,只感到心“突、突、突”地跳了好久、好久。
馮桂英是餐車服務員,專門為毛主席端飯送菜。第一次為毛主席送飯時,馮桂英的心情特別地緊張,惴惴不安地端著盛滿菜的大托盤兩手哆嗦,兩腿發軟,生怕出點兒差錯影響毛主席的用餐。後來,她還是跟在老同志後面,才走進了餐廳。
當馮桂英手忙腳亂地擺放好飯菜時,毛主席主動問她:“你是河北人吧?”
由於馮桂英沒有聽懂毛主席的湖南口音,以為主席說的是:“你是後備人吧。”便機械地點了點頭。
毛主席大概知道馮桂英沒有聽懂,又進一步說:“車上不是有東北人嗎?”
這時,馮桂英才反應過來,連忙回答說:“我是河北人,是唐山專區的。”
毛主席看了看身高一米六的馮桂英,說:“那你是唐山大個兒了。”
接下來,毛主席又問了馮桂英家裡有什麼人、生活過得怎麼樣等等,馮桂英一一作了回答。聽著主席那幽默風趣的話語,馮桂英的拘束感便很快消失了。
有了這次親切的談話後,馮桂英覺得毛主席更像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輩,是一位感情細膩的老人。
長者情懷
馮桂英初到主席專列工作,便發現懷上了大女兒小燕。半年的乘務工作,逐漸顯懷了。那時,地方上偶爾請專列的工作人員去觀看文藝演出或參加舞會,馮桂英懷著小孩不好意思“拋頭露面”,便主動和領導申請在車上多值班。
一次,毛主席問她:“你不是昨天晚上值班了嗎?怎麼白天又是你值班,不休息啊?”
馮桂英低下頭笑了笑。她心想著,日理萬機的毛主席連她們這些工作人員值班、休息的小事兒都牽掛於心。這是多麼慈祥的老人啊!
有一次,馮桂英把廚師做得很小的包子端給毛主席吃。她對主席說:“主席,這叫蘇聯小包子。”
毛主席聽後連忙擺擺手,說:“不對,這明明是我們中國做的,怎麼叫蘇聯小包子!”
馮桂英接過話來:“主席,這是大師傅說的。”
毛主席聽後,搖了搖頭說:“不對,不對!這是中國的小包子,你吃,你吃。”毛主席邊說,邊示意馮桂英品嚐一個。
毛主席再三讓她吃,她只好拿起一個吃了起來,並大聲說道:“真好吃,中國小包子。”毛主席被她的話,逗得哈哈大笑起來。
馮桂英記得,每當輪到她為毛主席開飯時,就給主席倒一點茅臺酒。一兩的小酒杯,倒多半杯。一次,馮桂英給毛主席倒完酒,說:“主席,這茅臺酒放了23年啦!”毛主席頓了頓,端起酒杯,風趣地說了一句:“噢!那我喝你吶!”
原來毛主席在第一次和馮桂英嘮家常的時候,就記住了她的年紀,當時正好是23歲!毛主席記憶力很強,這也從側方面反映出他對身邊人是時刻關注的。
毛主席說完,便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這時,馮桂英問毛主席:“主席,這酒是不是很好喝?我再給您倒點兒。”
毛主席說:“你也喝點吧。”
馮桂英趕忙搖搖頭,說:“我沒喝過酒,不敢喝。”
毛主席又勸,馮桂英只好小小地抿了一口。下一秒,馮桂英被辣的表情失去了管理,連連說著:“呦,好辣呀!”毛主席見狀,趕緊給馮桂英遞上了一雙筷子。
馮桂英接過筷子後,夾起一口菜就送進了嘴裡。她想著用菜的味道壓一壓酒的味道。可她卻忽略了毛主席的菜都是辣口味的,結果,可謂是辣上加辣呀!
這時,毛主席也反應過來了,趕緊給她倒了一杯水。馮桂英喝完水後,過了好一會兒才緩了過來,她對毛主席說:“主席,我以後可再也不敢碰酒了。”
毛主席有個習慣,就是很喜歡與身邊的人分享好吃的食物。過去,他經常和值班的警衛員們一起吃飯,毛主席喜歡這種氛圍。現在,毛主席依舊沒有自顧自地吃飯。有一回,大師傅做的羊肉,聞起來味道特別的香。當馮桂英把羊肉端到主席面前時,毛主席說:“你也吃,你也吃。”
馮桂英因懷孕有反應,便忙說:“主席,我不吃,您吃吧。”
等馮桂英再端別的菜回來時,她看見毛主席已經把幾塊整齊點的羊肉挑出來,擱在了一邊。接著,毛主席把筷子遞給馮桂英,很認真地說:“你吃嘛!”
站在旁邊的小張管理員深知毛主席的脾氣,也幫著說:“小馮,你吃吧,有好吃的主席總想著讓別人也嘗一嘗,這叫共同分享。”
馮桂英只好說:“我的一份在廚房裡留著呢,我一定吃。”
“噢!”毛主席點點頭,才把那幾塊肉吃了。
毛主席就像父輩疼愛子女一般關愛著身邊的工作人員。同樣,馮桂英心中想的是,一定要對毛主席的服務盡職盡責。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因馮桂英的一個疏忽,讓她耿耿於懷了好久。
馮桂英值班時,有時要為毛主席擠杯桔子汁,毛主席知道她懷孕後,非要她也喝點桔子汁。
為了不“搶”毛主席杯子裡的桔汁,她就另外準備了一份。有一回,她錯把檸檬當桔子擠了汁,給毛主席端去後,一嘗自己的那杯,太酸,這才知道弄錯了。她想著,這麼酸,毛主席怎麼喝呀?她坐立不安,十分內疚。
於是,她匆匆去了毛主席的辦公區域,她剛要去換時,並解釋說是糖放少了。沒想到,毛主席端起杯子就喝,喝完又趕緊喝了幾口茶水。這時,馮桂英看著主席沒說什麼,她懸著的一顆心才落了地。她心裡也清楚,毛主席不說,是為了照顧她面子,有了這次經驗,她以後做起事來更加地謹慎、認真了。
作為毛主席專列的服務員,馮桂英感覺無比地幸福和自豪。有一次,地方同志為了讓勞累的毛主席放鬆一下緊張的大腦,特別為毛主席舉辦了週末舞會。在跳舞中間休息的時候,毛主席對身邊的馮桂英說:“下一個我和你跳啊!”
當時,有一些文工團的同志都在排隊等著和主席跳舞,聽到主席要先和馮桂英跳。文工團的同志們都感覺非常奇怪,當她們進一步看到毛主席和馮桂英邊跳舞,邊聊天,非常親切地交談時,她們禁不止地問馮桂英:“你們是哪個單位的?做什麼工作的?你們怎麼跟主席那麼熟悉啊?”
馮桂英從文工團同志們的羨慕的眼神中,進一步感受到了專列服務員的人生價值……
毛主席在列車上的工作和生活
在馮桂英的眼裡,毛主席是個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很少休息的超人。在長達半年之久的視察途中,經常是白天到各地方黨政領導中、到工廠、農村的幹部群眾中去了解情況,聽取報告,晚上回來又通宵達旦地閱讀檔案,思考問題,制定政策。
據馮桂英回憶說:
我親眼見到主席在專列的客廳裡非常仔細認真地聽取省市領導的彙報,還不時詢問鋼產量有多少噸,糧食產了多少公斤,聽到滿意處還點點頭。
馮桂英在專列上工作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她卻知道,就是在這段時間裡,毛主席曾主持召開了一些重要會議,處理了許多重大問題。比如,1958年5月,毛主席主持召開了中共八屆二中全會;7月31日至8月3日,赫魯曉夫來訪,毛主席同其討論了國際形勢和中蘇關係的重大問題;8月上旬,毛主席視察了河北、河南、山東等省的一些農村;8月17日至30日,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舉行了擴大會議;11月2日至10日毛主席主持討論並通過了《關於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即著名的“鄭州會議”……
在專列上,馮桂英被毛主席的學習精神深深地震撼。在主席的車上,有一個用臥室改造的書房,裡面裝著很多古今中外的書籍,主席的床也被書佔去了一大半。主席看書時往往會看著這本,又開啟那本,甚至連吃飯和上廁所都手不釋卷。
讓馮桂英印象最深刻的是,毛主席有時一邊吃飯,一邊看書,眼睛總盯著書不看菜。筷子總往一個地方伸,不是夾不到菜,就是總夾一種菜。為了讓毛主席也能吃到別的菜,馮桂英只好來往調換盤子的位置。
有一次,毛主席一動不動地看了好幾個小時的書,時任中辦機要處主任的葉子龍和衛士長李銀橋對馮桂英說:“你去勸勸主席,讓他老人家休息休息吧。”
馮桂英想著,衛士們都不敢勸,她可以嗎?這時,馮桂英的內心打起了退堂鼓,衛士封耀松就說:“去吧,去吧,毛主席是很樂意和你們專列服務員說話的。你去一定行。”就這樣,馮桂英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去找毛主席了。不曾想,等馮桂英進去後,毛主席卻主動和她嘮起了嗑。
封耀松看到這樣的場景後,高興地說:“以後,我們就讓小馮同志去勸毛主席休息。”
衛士長李銀橋敲了一下封耀松的腦袋,說:“這是咱們衛士的事情。等小馮同志出來後,我們要好好感謝一下人家。”
說完毛主席的工作後,再說一說毛主席的生活。據馮桂英回憶:
毛主席的生活很儉樸,在專列上總愛穿一身蘭色中山裝,外出的時罩上一件灰色大衣。主席的睡衣和枕巾都補著補丁,毛著邊。平常總喜歡穿布鞋,會見外賓時才穿一雙退了色的棕色皮鞋。主席的飯菜更是簡單,一般沒有什麼大魚大肉,更沒有山珍海味,盛菜的盤子很小,偶爾有吃次紅燒肉,多以蔬菜、鹹菜、辣椒為主。
毛主席為國家大事,人民利益嘔心瀝血的精神和節衣縮食的生活態度,讓馮桂英深受觸動……
1959年3月,毛主席從外地回到了北京,那個時候,馮桂英也因為要生小孩而離開了專列。當時,她的心情是非常複雜的。她既為將要做母親而感到興奮,又為離開毛主席專列而感到失落。她在回憶錄中是這樣描述的:毛主席的專列一走,就像把我的心也帶走了一樣。
馮桂英離開專列後,毛主席還向同是列車服務員的王愛梅,打聽她的情況。據王愛梅轉述說,毛主席詢問馮桂英現在在做什麼工作?生的男孩女孩?毛主席聽說是女孩後,便說:“好哇!”還問奶夠不夠吃?誰給看孩子?她身體怎麼樣?“她是個好人”等等。聽到這些,馮桂英的淚水早已浸溼了臉龐。
馮桂英原本以為毛主席會忘記她,沒想到,時隔多年後,毛主席主動詢問張玉鳳同志“馮桂英近來的生活情況”,還囑咐張玉鳳給馮桂英帶句話。之後,當張玉鳳見到馮桂英時,她說:“主席打聽你這個‘唐山大個兒’了,問‘小馮好嗎?’讓你到中南海去。”
馮桂英著實感覺有些受寵若驚了。後來,她曾在採訪時,這樣說過:“每當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挫折或在生活中出現煩惱、苦悶的時候,只要我回想起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那些日子,心中便會充滿幸福與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