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話說開了,不論白酒再好,普通人喝不到也是白瞎。
現在許多省份的地方酒銷量都不如名酒。都說買名酒買的是品質和口感,價錢貴一點無所謂,說這話之前先想想自己交沒交“廣告費”。
名酒的知名度除了靠自身的口碑傳播外,廣告也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白酒廣告經常能在公交站、公交車、地鐵、機場這種公共設施處見到,其次就是電視廣告和影視劇植入,甚至在外國還有白酒的廣告牌。
但這麼多廣告的錢誰在買單就也一清二楚了
其實要送人有面子的話,何必只選擇茅五劍呢?比方說去江蘇,送洋河絕對比送五糧液強,地方酒加分很多。
許多省份的地方酒在當地還是很有名氣的,酒質和口感也是備受好評。
花30天工資買酒送人真不划算,不如看看當地的口碑好,價格又親民的地方酒。經評比,這6種白酒脫穎而出,有你家鄉嗎?
第一種:小角樓(四川)
川酒一直都是白酒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除了經典的多糧釀造外,還有用赤水河水釀造的郎酒,但讓當地人更難以忘懷的就是小角樓。
這款酒的名氣雖然不大,但基本上是有口皆碑的。
而且在川渝地區十分暢銷,20多年來的銷量一直不錯,只不過這款釀酒主打的就是本土化,在全國市場很少做宣傳,廣告都在四川當地投放。
同時小角樓還是川酒10小金花之一,喜歡多糧酒的酒友可以去試試。
第二種:口子窖(安徽)
人人都知道湖北有“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殊不知兼香在江淮大地也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兼香不止白雲邊。
白雲邊的口感是“濃頭醬尾”,口子窖則又滿足了有清香愛好的酒友。
口感素有前濃、中清、醬味的口感,前段醇厚、中段淨爽、落口醬香突出,所以回味也比較強。
口子窖在安徽酒中的地位不亞於古井貢酒,但卻不如後者出名,有些可惜。
第三種:君中元私藏酒(貴州)
這款酒的釀造人是曾傳政,他的老師是茅臺原廠長李興發。
酒廠對於釀造工藝上把控很嚴格,嚴守端午制曲、重陽下沙的時間概念。嚴守12987工藝,1年出酒、2次投料、9次蒸煮、8次發酵、7次取酒。
並且只用紅櫻子高粱進行釀酒,雖然出酒率低,成本高,但酒廠完全不在意。
因為“以酒入心”是這款酒的基本理念,只有釀好酒才能“籠絡人心”,獲得消費者的信賴,這也是酒廠一直以來所實行的。
可惜沒有太多的精力做宣傳,導致了知道的人不多。
但這樣的做法得到了不少酒友的認可,也讓這酒在醬酒圈小火了一把。
這款酒經過了6年的陳放,酒香純正,醬香突出,沒有雜味。入口生津感十足,雖酸但不澀,整體口感把控得很到位,中段回甜,甘冽沁心。
下肚後不燒心不辣喉,第二天口中還會有淡淡的醬香味。
第四種:北大倉(黑龍江)
這款酒在東三省都很有名氣,作為“北方醬酒”的代表,很受當地人的喜愛。雖然現在好像只有當地出名,但北大倉也在全國市場叱吒風雲過。
但可惜面對的市場競爭太過激烈,無奈只有本地人買賬。
不過單論酒質來說,北大倉是不輸大牌酒的,醬香味很濃郁,口感上比貴州的醬酒要烈,也更過癮。
第五種:三花酒(廣西)
三花酒作為米香型的代表,受到了不少人歡迎。本身產品也有低度數酒與高度數白酒之分,除了直接飲用外,還可以用來做臘腸。
低度數的三花酒米香味很足,口感上也更綿柔一些。
高度數三花酒相對來說更烈,但相比較三大主流香型還是會有綿柔的口感,喝完後不口乾,不過當地人直接飲用得很少,一般都是來做辣椒醬之類的。
第六種:菊花白(北京)
菊花白酒的口感與傳統白酒不同,酒香中夾雜了菊花味、藥香味,最後才是濃郁的酒香味,這款酒的年產量很低,只有100噸左右。
而且使用手工釀製,說是匠心的代名詞也不為過。原料也和傳統白酒有所不同,其中加入了枸杞、菊花等,且原料都要經過精挑細選,所以需要花費很久的時間成本。大約需要兩年半的時間才能出酒。
用最簡單的 食材做出最美的佳餚,為家人做一頓愛的美食,我是媽咪早早,每天都會給您帶來一道家常美食。如果喜歡我的話就點個贊,轉發關注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