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應朋友之邀,我參加了某保險公司的一場宣講會。到了會場,簽到處,說要驗資,就是要看看銀行卡里面有多少W,低於XW不讓進會場。當然,這種事在邀請你的時候不會跟你說太細……[笑哭]
宣講會講的是保險理財,先將公司如何如何靠譜(保險公司不會倒閉),再講銀行如何如何不靠譜[笑哭](稱銀行如果經營不善可以宣告破產或者倒閉的),然後再講當下經濟形勢,匯入一個預期(這一步很關鍵):從銀行歷史以來的利率變化,得出了一個未來銀行利率的悲觀預期;最後大體告訴你:該保險公司可以在保證較高複利的情況下(說是寫到合同裡),還給你提供一份額外的保險。聽起來,是不是很打動人? 對,我順從地入了坑。當然當時不覺得是坑,直到後來我學會了算數。
沒錯,想避開保險理財的那些坑,請一定會算數!!!
當然,關於合同的基本條款也要釐清!
宣講會上,提到了複利3.5的收益,提到除了理財,你還會收穫一份額外的保障。(裡面句句都是坑)
我們分坑講解吧:首先說收益,宣講會上說3.5的複利收益,說會寫入合同。
開啟合同,你的腦子基本會變大,發矇,很多人在這個大腦帶不動的檔口,會選擇相信身邊的保險代理人。如果你的代理人數學足夠好,會公式,幫你計算出預期收入,還足夠誠懇,願意幫你對比分析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那麼你很幸運,但實際情況是:或者你的代理人數學不好,她自己都算不明白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之間差多少;又或者是她懂公式,能算明白,但篤定你算不明白,從開始就預期你入坑。真正又會計算,又很誠懇的代理人,有麼?
一、算數之前,先搞明白合同中幾個關鍵保險術語。
標準保費:800元(每月交800元,繳費20年)
基本保險金額:115224.90元(不變)
基本保險金額對應的現金價值(列表中寫明)
減額交清保險基本保額(列表中寫明)
有效保險金額:
首個保單年度 有效保險金額=基本保險金額
第二個保單年度起,
二、重中之重!!單看理財收益,即先不考慮提供的保險。
以20年為例,合同中對應的現金價值是225729.78元。(合同列表中已寫明)
公式來了!!
A=9600
i=0.035
n=20
F=271484.95(親們,這才是3.5的複利計算,每月存800元,20年後的預期終值啊)
現在,減法都會算啦:
271484.95-225729.78=45755.17
合同中的現金價值和我們計算出來的預期終值F,
相差四萬五千多元!
算數還沒完,我們接著算:
既然合同中的現金價值不是我們預期3.5的收益,
那麼,保險理財20年後能拿到的這筆現金價值(225729.78元)相當於銀行利率是多少呢?
我估算了一下,大概與1.55的利率(相當於同期銀行三年期的零存整取的利率),20年後的終值相當。也就是說,你現在每個月存800元,存20年的零存整取,最後能拿到接近保險合同所說的現金價值225729.78元。
當然,其他年度也對應現金價值,但只有第二十年能拿到的收益率最高。(感興趣的可以利用上面的公式計算一下)
而宣講會過程中說的3.5的複利收益,並且寫入合同,我們看看合同是怎麼寫的(下圖):
有效保險金額按照基本保險金額以3.5的複利形式增加。
這個有效保險金額在什麼情況下可以領取呢?
好了,下面的坑來了,說好的提供你一份額外的保障,其實是這樣嬸兒的:
這就涉及到保險責任了:身故或全殘的情況下能拿到有效保險金額或者現金價值中較大的那一項金額。
也就是說,真的身故或者全殘,才有可能拿到上面說的3.5複利增加的那個叫有效保險金額的賠付;不然那個什麼3.5複利的收益跟你無關!!!
綜合來說:如果單純從意外保險考慮,這種保險提供的保險賠付就跟鬧著玩兒一樣:
第一年,如果身故或者全殘 ,賠付115224.90元
第二年,如果身故或者全殘 ,賠付119257.77元
……
第二十年
計算得出第20年的有效保險金額221520元。
還沒有第二十年的現金價值多。
如果從理財考慮,這種理財的利率幾乎是同期銀行利率裡面最低的。
20年的零存整取啊,想想都悲劇[捂臉],期望讀者不要再入坑了。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要麼買保險,要麼去理財,不要考慮保險理財了,太多坑[捂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