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的傳統文化,看風水有著悠久歷史,用文雅的詞說,就是堪輿。
那麼何為堪輿?《淮南子》中有:“堪,天道也;輿,地道也。”堪即天,輿即地,堪輿學即天地之學。它是以河圖洛書為基礎,結合八卦九星和陰陽五行的生剋制化,把天道執行和地氣流轉以及人在其中,完整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論體系,從而推斷或改變人的吉凶禍福,壽夭窮通。因此堪輿(風水)與人之命運休慼相關。
古時在江南有一個很出名的堪輿家,叫杜香草,人稱杜大師,他精於看風水,曾與富商之子李十九是好友,堪稱莫逆之交。
李十九父親去世,就將尋陰宅的任務託付給了杜香草,為此,杜香草奔走於各個山谷之間,尋覓合適的地方,他揹著羅盤,鞋子都磨破了幾雙,用了三年的時間,才在西山發現了一塊好地,這裡三面環山,一面倚水,沙丘流水分明,龍脈走向極深,前面極遠處有數重山,四周流水環繞,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更巧的是,離李家的祖宅只有四十多里地。
山谷中十分幽靜,樹木蔥鬱,遊山者可以聽到樵夫砍柴的丁丁聲,與山寺傳出來的鐘聲遙相呼應,可以說動靜相宜,環境宜人。
找到合適的地方後,他對李十九說:“這是一塊福地,令尊大人急道熱腸,與人為善,在本地頗有賢名,葬在這裡當之無愧,如果你們李家積善行道,認真培養後人,你家將人丁興旺,福澤綿長。”
李十九一看,又到現場看了一圈之後,十分滿意,於是沒多久,到了吉時,杜香草破土點穴,經過一系列的儀式,李家的幾個兄弟親自扶柩下葬入穴,入土為安之後,杜香草要前往浙江拜訪某個官員,就與李十九分別了,這一別就是兩年時間。
哪知道,李父入土之後,李家的狀況還不如以前,不斷有人莫名其妙地死去,李十九的哥哥李十八夫妻也先後去世,只留一個孤女,叫李銀雁。
李銀雁是李十九的掌上明珠,在臨終之前,李十八將女兒託附給了李十九,他握著李十九的手,枯瘦的臉上流出汙濁的淚水:“為兄我別無所求,只願十九弟好好照顧雁兒,為兄先走一步,在黃泉之下,為十九弟祈福了。”
李十九哭著說:“放心吧,十九哥,我一定好好照顧雁兒,將來給她許個好婆家。”
銀雁不過豆蔻之年,平時在家裡十分嬌寵,十指不沾陽春水。父親去世之後,就住在了十九叔家裡,李十九待她十分親善,如同己出,而李十九的老婆翁氏卻不太滿意,嫌家裡多了一個吃閒飯的,經常在丈夫面前責怪侄女好吃懶作,謊話說了一遍兩遍,李十九不太相信,但說得多了,李十九就開始懷疑起來。
從此,李銀雁開始像奴僕一樣,幹一些灑掃漿洗的活計,蓬頭垢面,過得還不如一個普通的僕人。
李銀雁哪吃過這樣的苦,在晚上一個人時,就伏在枕上偷偷痛哭,後來被嬸嬸翁氏發現了之後,很是生氣:“這是在嫌我們對你照顧不周嗎?”
就經常找藉口責罰,有一次甚至用鞭子抽他,銀雁忍受不住,告訴了叔叔李十九,哪知道李十九不但不幫她,還打了她一頓,銀雁從家裡帶來的婢女瓶兒看得不忍心,跪地叩首請求代銀雁受過,也被打了一頓。
李銀雁身嬌體弱,被打得渾身一道道血痕,眼看是奄奄一息,李十九夫妻還是餘怒未消,幸好他們附近白雲庵的老尼姑來替翁氏念《受生經》,看不下去,替李銀雁求情,這場毆打才得以結束。
這一次的事讓李銀雁對叔叔李十九夫妻十分失望,她覺得了無生趣,就離開家,來到一處溪流處準備跳水自盡。她抹著眼淚準備縱身一跳之時,發現已經去世的母親從對面樹林中走出,流著淚對她說:
“雁兒,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好吧,李家待不住,你就到白馬庵隨師太出家吧,或許有一條生路。”
李銀雁抽泣著剛要喊一聲媽媽,卻發現母親已經消失不見。
就在這個時候,瓶兒發現小主子不見了,出門來尋找,將她拉回了家。她們主僕二人剛剛進入大門,就聽到院內一片喧嚷。她們被欺辱怕了,就躲在一邊觀看。
只見翁氏跪在自家屋子門口,正在自打耳光,那胖肥的臉已經被抽得通紅,而口中發出的聲音,卻像極了銀雁的母親:“你這個賤婢,我生前與你無冤無怒,妯娌之間相敬如賓,你憑什麼要如此折辱我的女兒?”
李十九聽到動靜,看到妻子的樣子,知道是亡嫂顯靈,就趕緊上前下跪 ,替妻子求情。卻被翁氏吐了好幾口唾沫:“叔叔當年是怎麼在你十八哥面前承諾的?你又是如何做的?”
一直罵得李十八面紅耳赤,還是李銀雁看不眼,走了出來。而翁氏看到銀雁之後,抱著女兒痛哭,接著舉起拳頭,不斷地打自己的頭,還用腦袋撞牆,不一會兒,頭上鮮血直流。李十九想要阻止亡嫂傷害自己的妻子,但翁氏力大如猛虎,幾個人也拉不住,周邊的下人丫環也是嚇得大叫,一時之間雞飛狗跳,熱鬧之極。
白雲庵的老尼姑法號妙真,與銀雁的母親生前關係很好,看到此景,就雙手合十,對翁氏說:“施主為何如此殘暴?上天有好生之德,放過李施主一家可好,老尼作為見證,看著他們改正錯誤,好好對待銀雁可好?”
哪知道銀雁的母親不同意,無奈師太只好換了一個條件:“讓他們替銀雁找一個佳婿如何?”
銀雁的母親還是不同意,無奈之下,師太只好開玩笑似地說:“實在不行的話,老尼帶走銀雁,讓她做我的弟子,怎麼樣?”
哪知道此話一出,翁氏停止了鬧騰,她抹著眼淚跪在了師太面前:“求師太可憐我那可憐的女兒,收留她吧。”
這一番鬧騰,翁氏安靜了下來,恢復了精神,讓婢女扶著下去裹傷。李十九知道雙方已經難以調解 ,只好看著老尼姑帶著銀雁離開了家門。
白雲庵中,佛堂上,銀雁向師太叩首,請她收自己為徒,哪知道師太卻說為時尚早 。就閉目坐在蒲團上開始唸經。
過了一頓飯的工夫,師太睜開雙目,對李銀雁說:溪水何妨隨石轉,嶺雲更有出山時。
她收留了銀雁,卻沒有給她剃度。李銀雁從此在白馬庵住了下來,每天掃地焚香,撞鐘敲木魚,閱讀佛經。妙真師太在閒暇之時,也給她講一些佛家的道理。
這樣過了一年的時間,李十九家因做生意賠了錢,家道中落。由於李家接連出事,族人們都說是李十九父親的墳地風水不好,甚至有一個對風水星相半懂不懂的人說:“新墳右側沙丘太高,哪怕有利於李家,也只能對女眷有利。”
無奈之下,李十九隻好打聽好友杜香草的去向。
正好杜香草雲遊歸來,看到李家敗落的慘狀,很是吃驚。他也懷疑墳地風水有問題,前往墓地沿著山谷勘查了一天,晚上翻讀各種相關書籍,檢視地方誌,都沒發現問題。
這一天晚上,由於太過勞累,杜香草坐在案前進入了夢鄉,夢裡來了一位仙女,一襲白衣,儀態萬千,她對杜香草說:你可知李家陰宅不吉的原因嗎?我是山神,特來點撥於此。
說罷留下了一首詩,內容是:
千里來龍結一匏,左根右葉長根苗。
天生福人住福地,無愧唯有西山樵 。
這幾句詩含含糊糊,似懂非懂,杜香草剛要仔細請教,突然跌了一跤醒了過來,才發現是一場夢。
第二天一大早,就他來到西山,尋了一座普通的墓穴,讓李家遷墳,並對他們說:之前的福地因為有人挖山,破了風水,不敢再用。
而他自己卻帶著乾糧,前往之前的陰宅尋找那位樵夫,但找了一個月都沒有訊息。這一天,杜香草正在山上遠眺山景,突然來了一場驟雨,他看到西山山腳下有幾間茅廬,就跑去避雨。
他敲開柴門,裡面出來了一位穿著喪服的老太太,而屋子裡卻停著一具七尺的桐木棺材,雪白的靈帳隨風飄動,十分詭異。
經過詢問,杜香草才知道,這一天是老太太的老伴去世七週年的忌日。
杜香草靈機一動,問老太太:“您可有兒子?”
老太太說:“有一個兒子,叫杜佛奴,是老身夢中遇到了一個金身的佛像而生,才取了這個名字,目前砍柴為生。”
屋外大雨滂沱,老太太就留杜香草在這裡休息片刻,突然有一個少年挑著一擔柴,冒雨而回。只見這個少年劍眉星目,氣度不凡,見了家裡有客人,連忙作揖行禮,從氣質上看更像一個書生。
杜香草很喜歡這個後生,就給他閒聊起來,少年談吐十分文雅,心中頗有丘壑。杜香草問老太太:“令郎可否讀書?”
老太太說:“我家孩子幼時曾經到附近的學堂裡讀過點書,他的父親去世之後,我又年邁,他才停學在家,靠打柴為生。”
問年齡,杜佛奴回答自己十七歲。因為雨一直不停,山高路遠,杜佛奴在地上鋪上厚厚的稻草,鋪上被褥,留杜香草在家裡住宿。
第二天早上,杜香草醒來的時候,已經是雨過天晴,佛奴已經上山砍柴去了。杜香草喝了一碗老太太端來的稀粥,從懷裡掏出二兩銀子遞給老太太,哪知道老太太卻笑著說:
“我們母子雖說貧困,卻不是賣茶果的,你我同宗,不要客氣。”
但杜香草堅持要給,哪知道老太太比他還要堅決,就沒再客氣,多次他經常到佛奴家裡做客,慢慢地和杜家十分熟絡。
這一天,杜佛奴獵了一對野雞,煮得十分美味,邀請杜香草到家裡嚐個鮮,杜香草發現自己給了一部分,佛奴給母親端了一份。而佛奴自己卻吃粗糧野菜,就點了點頭:這是一個好小夥子。就打算給他介紹一門親事。
杜香草問佛奴的父親葬在哪裡,老太太說:“我們鄉野人家,哪有精力講究這個,隨便找了一個荒地埋了。”
杜香草說:“你我兩家有緣,我給你們找一塊風水寶地,以後杜家顯赫,可不要忘了我這個引路人。”
於是杜香草來到了李家,找到李十九,對他說:“我有一個遠房親戚,孤兒寡母,十分可憐,之前廢棄的那塊墳地給他們吧!”
李十九看那塊地也是空的,就十分豪爽,送給了杜香草,而杜香草卻不依,他拿出了一百兩銀子,讓李十九立下契書,官府公證之後,這事才算完結。
杜香草選了一個良辰吉時,讓佛奴給父親遷墓。
按杜香草的指點,佛奴向下掘出五尺,不改變舊穴的位置,他們剛剛向下挖了一尺,就發現了一件東西,似土非土,似石非石,形狀像龜鱉鼉龍,背後刻著幾個梅花篆字,幸好杜香草做風水的,能看得懂,只見上面寫著:
識地者姓杜,埋葬者姓杜,有利子孫,既遺且富,缺德人家莫貪圖。
葬墳事畢,杜香草又接到別人的邀請,就告別了佛奴一家出門遠行了。
怪異的事,佛奴每天砍柴,早上路過父親的墓地,發現上面熱氣騰騰,像煮開水一樣,到了隆冬季節,天氣寒冷,滴水成冰,佛奴又發現墳墓上冒出的白氣與天上的凍雲聯成一片,若有若無。
這一天,佛奴外出砍柴,來到了白雲庵附近,突然天降大雪,還夾著零星小雨,淋溼了佛奴的衣服,他無奈之下,只好來到白雲庵避雨 ,巧的是這一天,妙真師太外出辦事,早早出門了,只有銀雁一個人在庵裡繡著佛幡。
突然聽到敲門聲,銀雁以為是師父回來了,就開啟門,發現外面站著一個氣宇軒昂的少年郎。
少年本以為是妙真師太開門,哪知道卻是一個妙齡少女,很不好意思:“這位。。。小姐,我是本地的樵夫,突遇大雪,不知可否。。。”
銀雁是一個好心人,看少年郎凍得直打寒戰,就將他引到了廚房,點燃柴火給他烤衣服,又拿來一套僧衣給他替換,還給他煮薑湯驅寒。
過了一會兒,看雨住了,只有大雪下個不停,眼看天就要黑了,孤男寡女同居一室頗有不便,就換上烘乾的衣服要離開。少年離開之後,銀雁卻發現其他僧衣都在,卻少了一件布褲。
而佛奴回到家,母親責怪他回家太晚,佛奴講了自己的經過,老太太很感激銀雁的照顧,卻發現佛奴穿著一個灰色的布褲,明顯不是俗家人穿的,就懷疑二人有姦情,就叱責佛奴,佛奴連忙分辨。
第二天,老太太不放心,親自來到了白雲庵,將這個布褲還給銀雁。正好碰到妙真師太回來,看到這件衣服,就問怎麼回事。
得知原委之後,妙真師太也誤會了銀雁,頓時聲色俱厲地呵斥銀雁:“這是佛家清靜之地,豈由你這個淫婢玷汙?你我師徒情份已盡,你走吧!”
老太太見自己壞了事,連忙跪下和銀雁一起解釋,但師太怎麼也不聽,銀雁看到師父今天性情異於往日,不講人情,無奈之下,跪在佛前起誓證明自己清白,師太也不相信,反而冷笑道:“我佛遠在西天,哪有功夫管你的毒咒?”
銀雁羞憤欲死,解下衣帶就要掛在門樑上自盡證明清白,師太也無動於衷,還是老太太將她拉了下來。
看到師父這般無情,李銀雁也心死了,向師父叩了一個首,就離開了白雲庵。
但外面天大地上,何是我家呢?走出庵門,李銀雁陷入了迷茫中。想到薄情的叔叔,李家他是堅決不回的。怎麼辦呢?
老太太看出了李銀雁的糾結,就拉著她先來自己家暫居一段時間。
老太太接著銀雁來到自己家,正好遇到了外出雲遊歸來的杜香草,問這是怎麼回事,老太太講了事情的經過,說著說著感同身受,和銀雁抱頭痛哭。
哪知道杜香草卻連聲道:“真是天意,天意啊。”
原來,杜香草有意點鴛鴦譜的,就是李銀雁與杜佛奴。而如今他們兩個人因為一件小事而相識,足見二人的緣份。
正好佛奴砍柴歸來,看到了李銀雁十分吃驚,杜香草就將之前的事情告訴了她。少男少女,你瞅我一眼,我瞟你一下,貌似都對對方有意思。
於是杜香草來到李十九家裡,將這事告訴了他,李十九也無話可說,同意了這門親事,杜香草幫人幫到底,取出一錠銀子,開始為佛奴與銀雁謀劃成親事宜。
不久的某一日,天朗氣清,黃曆上也顯示宜嫁娶。這一天佛奴與銀雁就成了親,入洞房成了好事。婚事小夫妻十分恩愛,對老太太也十分孝順。
只是老太太有點過意不去,對銀雁說:“我們母子過慣了苦日子,只是苦了你了。”
銀雁卻笑著說:“孩兒父母早逝,在叔叔家經常被嬸嬸責罵毆打,天天生活在惡夢中;後來來到了白雲庵,幸好師父收留了我。現在受到阿母與阿郎的憐愛疼惜,我高興都來不及呢?”
有一天,杜香草來到了杜家,將兩錠銀子交給了佛奴:“你新娶了媳婦,家裡多了一個吃飯的人,今年天旱,明天一定歉收,穀物價格必定上漲,你趁現在沒有漲價,趕緊收購一些吧。”
銀雁當天出去採野草去了,她回來的時候,佛奴將這事告訴了她,哪知道銀雁卻說:“不就是這玩意嗎?我今天採野草,路過澗水的拐彎處,發現水底下滿滿的都是這個。明天我去取幾綻,我們就發家了。”
佛奴哈哈大笑:“傻媳婦,你說夢話呢? 怕是將鵝卵石當銀子了吧。”
哪知道第二天,銀雁採野菜歸來,果然懷裡揣著幾錠銀子,表面上雖然鏽跡斑斑,甚至有點發黑,但在石板上磨光之後,銀光閃閃。佛奴十分高興,問那裡有多少?銀雁說水底到處都是。
於是佛奴拿了一錠,到傾銀鋪裡換錢,哪知道對方卻說:“你這是從哪挖出來的銀子,怕是放了幾十年了吧。”
佛奴將這事給忽悠過去,高興地回到家,第二天天一亮,就和銀雁一起到溪水彎曲處取銀子,哪知道流水潺潺,入目所見,皆是圓溜溜的鵝卵石,哪有什麼銀子?
銀雁卻指著一塊鵝卵石說道:“這不滿地都是?”
說罷她撿起一塊,這時奇異的事發生了,明明一塊鵝卵石,到了銀雁的手上就變成了繡跡斑斑的銀錠,於是他們夫妻開始高興地用布袋裝。
他們返家的時候,遇到了一個牧童,佛奴一緊張,從包裡掉下一枚,牧童撿起來一看,笑著說:“你們撿這些石塊有什麼用?”
原來這些銀子只要落入他人之手,立刻化為石塊。這樣他們更大,開始用籮筐裝運,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將澗水裡的銀塊取了個乾乾淨淨。屋子裡都裝滿銀錠,無立足之地了。佛奴銀雁夫婦挖了一個很深的地窖用於藏銀。一統計,差不多有二十多萬。
他們娘估一合計,此乃上天的恩賜,是先人的恩蔭,得還願酬謝。於是佛奴進城,買了大量的神符香油,酬謝地藏王菩薩,又拜訪了杜香草,告訴他得銀一事,想要分一部分給他。
哪知道杜香草卻毫不在意:“得銀一事,是你們的福份,與我無關,我老頭子就是薄祿命,憑著我的手藝,養活自己不用愁!”
說罷堅決不受。在杜香草的合計下,佛奴與銀雁開始購置土地,營建府第,很快杜家田地縱橫,樓臺相望,牛馬成群,成為附近有名的豪富人家。
第二天,銀雁喜得貴子,還是雙胞胎,分別取名為杜鴻、杜鸞,這兩個小子從都很聰明,喜歡讀書,杜家有錢,請了本地有名的大儒給他們啟蒙,教他們讀書,後來他們先後中了秀才,杜佛奴捐了銀,拿了一個員外郎的稱號,銀雁也受到朝廷的封誥,一家人享盡殊榮。
老太太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但她吃水不忘挖井人,總是教育孫子們說:“子子孫孫即便傳千代萬代,你們也不可忘卻杜香草先生的大恩。”
在老太太的要求下,佛奴派車將杜香草接到了杜府,佛奴與銀雁像服侍父親一樣服侍他。
清明時節雨紛紛,又到了掃墓的時候,佛奴夫妻帶著僕人丫環去掃墓。突然有一個窮漢闖到他們面前,號啕大哭,接著一個保正拿著鞭子要拉走他。
卻被佛奴拉住,一問情況,保正說:“這人本是一個富戶,卻家道中落,給我家主人放牛為生,卻小偷小摸,主人說,拉回去一定要敲斷他的腿,請員外郎不要袒護他。”
銀雁聽到窮漢的聲音很是熟悉,掀開車簾,卻吃驚的發現,此人就是他的十九叔,當年將她趕出李家之人。問他為何到了這個地步,李十九說:“家業因為生意失敗,全部敗完,你嬸嬸跟著一個奴僕逃走了,捲走了剩餘的財產, 我孤身一人,只好給人放牧為生了。”
銀雁雖說曾經深恨李十九,但看到親叔叔落魄到這個樣子,也十分心疼。於是和佛奴商量之後,帶李十九回府,李十九看到了杜香草這個故事,十分羞愧,執意要離開,佛奴苦勸不住,贈送了他一個婢女,幾百兩銀子,讓他重操掉業。
第二年,杜家的長子杜鴻參加科舉考試,考中了舉人。正逢老太太八十大壽,就大操大辦,只見賓客滿園,大家一起舉杯,祝老太太壽。就在此時,一個婢女來到了銀雁面前,在耳邊低語一番。
原來來的是白雲庵的小尼姑,她說奉師父之命,請夫人到庵中一聚。
提到白雲庵,銀雁想起了師父趕她走的絕情,不願意去,又想到她從李家將自己救了出來,還教自己讀書,就隨著尼姑來到了白雲庵。
時隔多年,當年的妙真師太已經老態龍鍾,已經沐浴更衣,又在佛堂前,緊閉雙眼,小尼姑悄聲告訴他,師父大限已到,要坐化昇天了。
銀雁輕聲呼煥師太,只見妙真師太緩緩眼開雙眼,看到了銀雁,微笑道:“雁兒來了?當初將你趕走,你不記恨師父了吧!”
銀雁想前想後,這才發現原來師父當年不給自己剃度,後來趕走自己,不過是為了湊成今日的姻緣而已,想到這裡,她流著淚說:“師父大恩大德,弟子一輩子都不敢忘。”
妙真嘆了一口氣:“談不上大德,你母親與我是好友,我只是想在黃泉下給她有個交代而已。”說罷就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在木魚聲中 ,銀雁抱著師父慟哭不止。後來,她出資將白雲庵修繕一新,並在白雲庵附近建造了一座寶塔,安放師父的骨殖,而塔的位置,正好在父母墳塋的東北角,形如寶劍。
而這正是杜香草的建議,不遠的山坡上,杜香草撫須大笑:富貴而不忘舊恩,好樣的,杜家子孫中,還會出一個武科鼎甲 。
後來果然靈驗。
這個故事出自《夜雨秋燈錄》,名字叫《銀雁》,講了一個風水師與一對青年男女的故事,你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