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友鶴教授,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在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學習生物醫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在美國哈佛醫學院做博士後訓練,曾任講師。回國後任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特聘教授,基礎醫學研究生病理生理學系教授。
2014年任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全國生化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先後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基礎醫學組成員,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URINE》雜誌創始主編。
醫學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疾病的早期診斷。如果能早期發現疾病,我們就可以更早地開始干預, 而如果能 在可以逆轉的階段 就 開始介入,也許很多疾病不至於發展到嚴重的階段。 也許我們活得更健康,更長久。
全世界的科學家在這個領域上已經努力了很長時間了。但是整體的方向是希望能在血裡利用盡可能先進的儀器和方法,找到儘可能小的蛛絲馬跡。一兩年前Theranos的醜聞刷屏。拋開是與非不談,從這個“滴血診斷疾病”的騙局中,我們能得到什麼有用的資訊呢?
1、說明疾病診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2、說明至少很多人都認為診斷的市場極大。
3、能騙一段時間,說明理論上這個故事不是完全不可能達到的。
其實除了在一個公司的儀器上下注,期望在技術方法上挖掘潛力,我們還應該認真思考,是不是我們找錯了地方呢?
尿液蛋白的敏感變化
穩定的內環境是高等生物的生存優勢。相比而言,血液更傾向穩定,而尿液是血液經過腎臟而生成,對於生物來說,尿液完全沒有穩定的必要性和機制。
對於一個在血液中發生的變化,假設這個變化來源於疾病過程,它會被肝肺腎面板等器官利用各種機制把血中的這個變化縮小甚至消除, 這樣最有利於該生物的生存。所以血液只能在一段時間內體現沒有被完全清除的變化。要想在血液中找到穩定的變化,這個變化要足夠大足夠持續,以至於身體的穩態機制都動用起來也不能有效清除的疾病階段,也就是說至少已經不在早期了。相反進入尿液的變化卻不會被快速清除,所以有可能在疾病發生髮展的過程中,比血液更早體現這個疾病引入的變化。
按照這個思路,我們推測尿樣應該更早期更敏感地反映身體內的變化,應該可以早到比血液穩態被打破前。
動物模型的妙用
難道以前沒有想到尿樣能反映身體的變化嗎?其實以前早就想到過,但是為什麼沒有被重視沒有在醫學中有更大的作用呢?
一個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尿液受到的各種因素的影響產生了很多的變化,我們甚至分不清楚哪些是生活方式,食物,藥物引起的變化,哪些是疾病引起的變化。在用臨床樣本做疾病的早期診斷時,我們也不能因為研究疾病的需要而影響了治療藥物的使用。這就使我們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足夠的信心得出結論,即尿裡有疾病的早期標誌物。
在解決這個問題上,應用動物模型可以起到奇效。
1、用動物模型做實驗可以儘量排除其他的影響因素。
2、用動物模型可以找到比臨床上所說的早期更早的時間點。因為疾病是我們引入的,我們知道是哪一個時刻開始引入的致病因素。
由於我們掌握疾病發生髮展的整個過程,我們還可以收集到同一個動物生病前的樣本。這樣的前後對照又可以削減掉一些影響因素。
我們相信在動物模型上尿液表現出的潛力有一天會在人身上得到表現。那一天我們將改變診斷,改變醫學,改變我們未來的健康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