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者越來越聰明瞭,政策放鬆,房價下調後依然沒有人買房
原以為在各地刺激樓市的政策相繼出臺之後,房地產市場就能夠逐漸回暖。但現實資料卻給幾乎所有人好好上了一課:買房賺錢的時代過去了,購房者也變得足夠聰明瞭。
過去,關於樓市遇冷的情況也發生過。但是隻要各地的刺激政策一出臺,原有的政策一放鬆,房地產市場的溫度馬上就會漲上來。這也是各地用來刺激樓市屢試不爽的方式。但2021年調控之後,樓市的發展情況就變了,單純的政策刺激已經不能滿足購房者的需求了。當買房賺不到錢了,也就沒有人願意當這個房奴了。
買房的剛需不少,但投資者更多
樓市的主力軍依然是剛需群體,但在買房還能賺錢的時候,剛需群體當中也充斥著不少的投資者。
如果剛需群體真的佔據購房者人數的絕大多數,那麼現在的樓市就不會如此冷了。剛需們總是說自己就像買房,並不在乎房價是漲是跌,只要房價能夠回落就行了。但現在的情況是房價降了,購房者也不見了。顯然,之前買房的人大多數還是願意投資房產的,只有投資者不希望看到房價的下跌,也不會在房價下跌的時候買房。
政策放鬆無效,購房者不領情
這一次,相關樓市的政策放鬆之後並沒有調動購房者的興趣,政策放鬆無效。今年1月全國不同城市一共出臺了66次調控政策,其中不乏大量的利好購房者的政策。但1月份的樓市銷售資料和春節期間的樓市銷售資料都告訴我們,購房者對於利好的政策並不“領情”。儘管現在大部分城市的購房者環境已經相對寬鬆,購房價格和貸款成本也回到了兩三年前的水平,但購房者始終沒有表現出來較強的購房意願。
原以為樓市觸底反彈,但實際還未觸底
從去年11月開始,相關樓市的部分政策就已經開始有鬆動的跡象了。住房貸款額度補足、房貸利率開始下調、央行開閘放水等利好訊息陸續釋放。原以為在今年年初購房者可以逐漸恢復購房的信心,樓市也將觸底反彈。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樓市觸底失敗,地板再次被擊穿,樓市繼續下行。
儘管有像上海、成都這樣的城市樓市成交資料逆勢上漲,但畢竟也是稀有少數的情況,並不能對整體樓市的發展產生影響。
大環境政策以穩為主,樓市進入萎縮期
目前,大環境的調控政策還是以穩為主的,並沒有對樓市放開手腳。而這也是購房者始終提不起興趣,樓市下行壓力巨大的原因所在。對於房地產市場,大環境的政策並不希望其像過去一樣佔用大量的金融資源。房企也因為資金紅線的壓力放不開手腳,購房者也因為房企放不開手腳而選擇觀望。
雖然依然有新的房企暴雷,依然有新的違約出現。但樓市大環境的總體政策並沒有放鬆,相信也不會大幅度調整或放鬆。因此,樓市已經進入了萎縮期,房企也只能自己想辦法度過難關了。
現階段,地方樓市政策放鬆,刺激訊號明顯,房價持續鬆動下調,但是購房者心裡是明白的,他們想要的是買房之後的收益,並不是當樓市壓力之下的接盤者。所以面對越來越聰明的購房者,房企們不動真格的,不拿出進一步的誠意恐怕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