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無奈,但抬槓很精彩。前面的話題《資料說話:喝酒的危害完全被低估了!超過35萬人的7年跟蹤統計》遭遇了嚴重的抬扛自然災害,當然除了純抬槓的之外,還有哲學的、有實踐的、有邏輯思考的,最不讓人省心的就是還有陰謀論的。介紹個科學知識,難啊!哎!難啊!
前面的內容裡忘了列出研究資料,在這裡補充一下啊,就是螢幕上的這個資料:DAN ROBITZSKI(2021,SEP 1).A SINGLE ALCOHOLIC DRINK IMMEDIATELY INCREASES RISK OF HEART DYSFUNCTION.
朗誦:春姑娘就要回來了,春風即將吹拂山川,春雨即將滋潤大地,禾苗即將煥發嫩綠的光彩,小鳥即將唱響清脆的歌聲,春耕的人們即將換上輕快的衣裳,萬紫千紅總是從春,來,讓我們一起在抬槓的奇思妙想裡迎接春天吧!
首先是純抬槓的,先看第一個啊——
“本人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喝酒的人與不喝酒的人死亡率都為100%!”
對,雖然死法不一樣,但都得死。再往下看——
“喝水對人危害也挺大,從古到今喝水的人也都死了。”
“吃飯的危害更是可怕,跟蹤一百年,發現吃飯的都死了。”
“水喝多了會中毒!飯吃多了會撐死!”
“吃肉危害性很大,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吃肉100年的人都死了。”
“呼吸氧氣有害身體,經過100年的追蹤,發現大部分呼吸氧氣的人都死了。”
“經研究,走路很可能摔跟頭,出交通事故的機率比在家的人高出100倍!”
100倍!喝水的、喝酒的、吃飯的、吃肉的、能喘氣的、能走路的都沒活下來,在劫難逃呀!不喝點什麼又不行,到底喝什麼呢?有位評論大神說了:“喝西北風最長壽。”哎,這個厲害了,總算不喝酒了,但還有更厲害的,還是喝酒,關鍵喝法不一樣,看看評論啊“喝假酒劣質酒沒卵用。”是是是,可能劣質酒就沒事,經過您這麼一點撥,感覺這個腰不酸了,背不疼了,腦洞都變大了!
再看下面——
“太嚇人了,喝杯茅臺壓壓驚。”
“太嚇人了,以後再也不看影片了。”
“不抽菸不喝酒,早睡早起,飲食健康,結果不小心早上跑步摔死了。”
“嘮嘮叨叨的危害完全被低估了,超過350萬人70年的跟蹤統計。”
誰說不是呢,嘮叨是健康的殺手,我舉十個手指贊成。
“你去統計一下百歲老人有幾個曾經不抽菸不喝酒的,比如張學良、宋美齡。你去問問醫生,疫苗都是什麼做的?你去問問你的父母,偉人為什麼號召年輕人要經風雨見世面?”
哎呀!百歲老人又抽菸又喝酒,疫苗是病毒做的,年輕人要經歷風雨就是為了抵抗風雨。您的話在我幼小的心靈當中掀起壯闊的波瀾,風吹雨打,果實會更加甘甜,酒喝下去,百歲老人會煥發詩一般的生命的魅力!)
“英國人喝酒身體會受到影響,我們是龍的傳人——中國人,喝酒抽菸有益健康。”
對對對,龍的傳人,龍的風采,龍的……那個啥,不一般吶!
俗話說,抬槓一小時,快樂一整天吶!上面這些是腦洞大開純抬槓的,再看哲學的——
“為什麼總是勸人不喝,喝吧,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地球上的人口數量需要平衡。”
這個觀點絕對有水平,因為是從地球、人口、環境的角度上看喝酒問題,單單這個角度就有重大價值。點贊點贊!再看——
“不喝酒生命會長久嗎?如果一直不快樂地活著,我一定選擇死。”
你看,要不說咱倆志同道合嘛!我也是這麼想的。
“你講你的道理,我喝我的酒。”
敞亮、豁達,一下子就讓人折服,說心裡話,我覺得這樣的人就是有長壽的精神基因啊!
“想要一生都得到快樂,必須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對於酒:醉過方知酒濃的。”
沒毛病!這還是一條真理。
“大哥,你哈還是不哈?咋說得那麼真?”
我哈,但輕易不碰,到現在總共哈醉過一次。
其實抬槓歸抬槓,實踐歸實踐,我們再看講實踐的——
“喝酒對於心血管肯定是有壞處的,我媽在60歲的時候。一個月內每天喝一瓶蓋的藥酒。結果血壓明顯增高,增高了10,停止喝酒以後慢慢恢復到正常。”
這就是實踐啊!
“朋友當領導,一輩子就學會喝酒了,中午喝完晚上喝,每天總要醉兩場,現在腳又腫又漲,看來不是好事。”
這個喝法危害重大,確實不容易發生好事啊!
“酒是個好東西,武松要不是喝了酒,可能被老虎吃了……”
哎——可能那個老虎不愛喝酒,武松身上有酒味兒,老虎愣是沒下得去口。
“蘇寧易購鉅虧400億元,從另一個角度,老百姓的錢全砸在房子上了,沒錢消費了。今年過年的電影票房也大幅度下降,往年過年白酒銷售是旺季,今年過年卻大幅度下降50%,年味兒也變淡了,很多年輕人根本不想過這個年了,一點意思也沒有。”
是呀!從宏觀上看,我也覺得過去的酒類市場格局正在隨著年輕人的成長改變,現在的新生代不會繼承太多東西,在他們的文化中,酒是一部分,但絕不是靠酒來寄託和傾訴,而是靠遊戲等等東西。再看啊,有朋友留言說——
“品酒師沒有活過退休的,有沒有活過退休的品酒師出來闢謠一下啊?”
看到這裡,可算得上是一聲驚雷啊!長期喝酒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啊!雖然也有人說長壽是靠基因和心態,每天中午晚上喝一點,照樣活到102歲,但從品酒師這個群體上看,事情就明明白白了。
我們再跟著大家的留言來邏輯思考一下——
“純正糧食酒還是有好處的,勾兌的英國雞尾酒真不能喝。主播應把純糧酒的好處展現一下,不能傷了酒友的心!”
這種差異可能確實是個重要因素,但我們看看兩個國家,啤酒應該是喝得最多,同時還有葡萄酒,也就是說白酒不是唯一的,即使有區別也不應當是主要區別,也就是說酒的傷害還是很相似的。
“人和人的體質都是不一樣的,取決於酒精分解酶的多寡,不能一概而論。”
對,體質不同,確實是原因啊!
“都是拿國外的洋文化資料來說事,忘記了祖先五千年中醫文化的養生之道,酒乃百藥之長。”
有些中藥要藉助酒來發揮效力,酒在醫藥上是重要的,但治病的時候用酒,不等於平時喝酒就能養生啊,在我看來,這兩個概念是不一樣的。
“你們先統一認識再發出來好不好!今天說好,明天說不好,過去說豬油不好,現在是寶,每隔一段時間又顛覆一次,專家太多了!”
對啊,我對專家的選擇方式,是看看他那個地方有沒有好的學術環境,會不會為了一個研究結果不擇手段。還得看有沒有資料,是不是實際統計出來的。我們一說研究實驗總是英國、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的,就有這種原因在裡面。再看啊——
“飲酒和抽菸對國家貢獻比較大,辦一個酒廠收的稅和建四個同等規模的工廠納稅額一樣。辦事的時候菸酒開路,事半功倍!”
這也就是不禁止的原因啊!傷害的只是自己的身體,還不會像鴉片一樣引起一連串的惡果,國家不禁止也不提倡,買菸買酒花的錢冤枉不冤枉就靠自己判斷了。
最讓人不省心的就是下面這些陰謀論的了——
“誰派你來的?”
“你是騙我去買茅臺的吧?”
“美國英國研究出這個想幹嘛?”
“這是資本家收割吃瓜群眾智商稅的。”
其實,我們應該看看世界,看看世界的變化,介紹一些世界上的知識,從封閉的封建社會到今天,我們的見識越來越多,對人對事的偏見越來越少,中國有句話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我們放眼看世界,不就是可以減少偏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