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一種奇怪的現象:你越是關注什麼,什麼東西越是鋪天蓋地想你湧來。你買了一件款式獨特的衣服,走到大街上才發現很多人都跟自己撞衫;你買一輛墨綠色轎車,本以為這顏色少見吧,畢竟紅色、黑色、白色才是私家車裡常見的顏色,¥3!還當你為自己與眾不同的選擇沾沾自喜時,忽然發現無論是高速上,還是大街上,到處都能看見墨綠色轎車,彷彿一夜間墨綠色成為大眾流行色,這種現象心理學裡就叫“視網膜效應”
視網膜效應指的是當你擁有某件東西或者某個特徵時,會比其他人更加留意別人身上所具備的這類特徵,一個人只有懂的欣賞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才能在別人身上看到優秀之處。一個看不到自己優點的人,在視網膜效應的影響下,就不可能看到他人身上的可取之處。你若是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滿身缺點,就會驚奇的發現自己身上的毛病,別人一樣也不少,那麼世界上就沒人值得你交往了。你以這樣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其他人,就會成為一個吹毛求疵的討厭鬼,人人將對你避而遠之。要想贏得好人緣,成為社交圈裡最受歡迎的人,首先學會欣賞和肯定自己,只有做到這點,你才能由衷的欣賞和讚美他人,而懂的欣賞他人,用積極的眼光看世界,往往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條件
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平凡之輩,因為不出眾,我們通常會忽略自己身上獨特的優點,卻總對自己的缺點耿耿於懷。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平凡的一面,卡耐基說過:每個人的特質中,優點和長處大約佔80%,缺點僅佔20%。所以,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自我欣賞,哪怕是孤芳自賞也比自卑好得多。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比如斷壁殘垣,在普通人眼裡,不過是一片廢墟,在考古學家眼裡,卻是價值連城的古蹟。在藝術家和文學家的眼裡,則是殘缺美的典範。人也適用,即使你在別人眼裡平平無奇,沒什麼可誇耀之處,但是當你換一種眼光審視自己,總會發現自己身上一種獨有的優秀之處。帶著同樣的眼光看別人,你會發現人人都那麼可愛可親,你就會變得帶有善意去擁抱這個世界
從小我們受到的教育就是正視自己的不足,更有“三省吾身”來不斷規範和完善自我。但從視網膜效來說,我們不該把過多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缺點上,而要嘗試發掘自己的優點,這樣才能在社交中不斷髮現別人的長處和優點,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