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西日報
原標題:消費花式多 莫要遮望眼
編者按: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也是人們一年中消費最爆棚的時節。而今年的春節消費大不同於往年,消費種類新,消費品種多,消費花式多,展示了人們消費觀念的新進和消費潮流的趨向。本期刊發一組春節消費的稿件,提醒人們面對眼花繚亂的節日市場,在消費時需謹慎選擇、理性消費。
一次性用品 應限制使用
春節期間,在琳琅滿目的促銷商品當中,像懶人抹布、一次性桌布、一次性濾網、一次性果蔬食品收納袋、一次性蒸籠紙等一次性用品種類繁多,頗為搶眼。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追崇輕鬆便利的情況下,一次性用品因其使用方便、價格低,受到消費者喜愛。然而,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頻繁使用一次性用品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有些一次性用品還會對環境造成汙染。這與當前所倡導的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不相適應。
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了引導人們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社會相關方面積極付諸努力,如,多數酒店已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衛生用品;一些飯店在做好碗筷消毒的基礎上,鼓勵顧客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有些飲品店有意識地選用可直接飲用的飲料杯,在方便顧客的同時減少一次性吸管的使用等等,起到了良好示範作用,收到了積極效果。
針對一次性用品特別是塑膠製品,多個國家和地區立法明確禁止。在我國,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也適時出臺相關法規,對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做出限制性規定,如《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要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內部辦公場所不得使用一次性杯具。作為個體消費者,儘管在法規許可的範圍內可自由選用一次性用品,不過每個人最好還是能夠從大處著眼,多些社會責任意識,生活當中能不使用一次性用品最好還是別用。
如果我們人人行動起來,在外就餐時能自覺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快餐盒;外出購物時儘量用布袋而不用一次性塑膠袋;出門時自備水壺裝水喝,少用紙杯;洗臉時用毛巾代替紙巾,即便必須使用一次性用品,也儘量選用可降解材質的合格環保產品。由此將會節約多少資源,減少多少垃圾。既然如此,我們每個人不妨從這個春節開始,有意識地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以個人之力助推天藍地綠,為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作出積極貢獻。 (姚姬娥)
買邊角料零食 要多長個心眼
節日期間,自然少不了“吃”。有人喜歡大包小包購買傳統食品,可也有人偏偏中意邊角料零食。尤其經過知名藝人推薦、大批網紅測評,像餅乾屑、麵包邊、火腿碎肉之類的邊角料零食近來不斷走紅,受到一些年輕人追捧。
長治市的李婷就跟著“種草”博主在網上下單購買了幾種邊角料零食,收貨後,她發現正常銷售的香米餅標價為19.8元/750g。仔細翻看自己的購買記錄,下單的香米餅是14.5元/500g。算下來,香米餅邊角料每100g比正常香米餅還貴出0.26元。
“我周圍不少小夥伴都習慣網購邊角料零食,總覺得購買邊角料零食既便宜又獨特。再買邊角料零食,真得多長個心眼。”李婷說。不只李婷掉進過邊角料零食消費的“坑”,在某電商平臺組建的直播閃購微信群中,有網友購買的一款餅乾邊角料,既未徹底密封,也找不到生產日期。還有網友稱:“1月22日收到的餅乾,上面的生產日期竟然寫著1月26日。”
針對邊角料零食消費當中存在的問題,有專業人士認為,有些年輕人消費崇尚個性,容易追趕潮流,邊角料零食走紅就是抓住了這種消費特點:“年輕人熱衷於邊角料零食消費,有助於防止食品浪費,令人遺憾的是,有些不良商家卻乘機坑蒙消費者。”那麼,消費者在購買邊角料零食遇到問題時該如何維權?如果在網購平臺買到了“三無”食品,可先與售賣商家、電商平臺聯絡,協商解決;也可以撥打12315消費者權益電商專線請求幫助,或向當地司法行政部門的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此外還可以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投訴。在實施維權行動前需要做好取證工作。他建議年輕人在追求零食自由的路上,既要做到理性消費,又要學會依法合規維權,這樣才能樂享生活。 (周慧虹)
只買對的 不買貴的
作為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過來的人,經歷過飢不擇食、寒不擇衣的生活,勤儉為要的忠告在我們心靈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因此,我們購物有自己的主張:不衝動購物,非買不可的貨物、要貨比三家,買東西時儘量討價還價。春節前夕,妻子從網上看到一段廣告:剃不乾淨不要錢,3分鐘一個髮型,超強靜音,充電一次續航30天,廠家直銷,德國精工剃鬚理髮器,用它刮一次渣都不留……,更配有現場演示的畫面,加上清晰的講解“不好用不要錢……”我們當場都被打動了。妻子說:“我都能操作,老蘇,給你買一個吧。”我立刻答應:“行”。可轉眼一想,自己現在用的剃鬚刀是3年前女婿送的,有3個轉輪,雖不大鋒利了但每次多剃幾遍就行了,它雖不能同時理髮,但家裡有推剪理髮器,妻子常用它為我理髮。於是,我便決定暫時不買了,這樣,我們節省了一筆開銷。
非買不可的貨物,要做到貨比三家,瞭解多家同類商品的質量、價格、售後服務等情況,然後權衡一番,再決定購買物美價廉的。而討價還價,也是我們能買到物美價廉商品的一大法寶。春節前幾天,妻子想買一件呢子外套過年穿。我們先來到一家服裝商場,看好了一件墨綠色的雙面呢衣服,一問價格,680元。我們認為有點貴,希望便宜點。“要不是受疫情影響,這件衣服要賣880元。”店老闆自信地告訴我們。價格無法搞定,我們又來到一家成衣訂製店,找到了同材質的面料,把款式要求告訴了店主,可店主一計算說:“做這樣一款毛呢衣服至少要1000元。”由於價格談不攏,我們便來到了另一家服裝店,經過討價還價後以560元的價格買下了一件差不多同款的呢子大衣。
購物是人們生活的必須,消費是個永恆的話題,而購買物美價廉的商品也是我們永遠不變的願望。(蘇治民)
灌腸減肥法 消費別任性
提及“灌腸”,讓人首先想到的是在正規醫療場所,先對患者的身體狀況認真檢查,之後再由專業醫務人員謹慎操作。孰不知,時下在所謂的“排毒減肥”“安全可靠”“簡便易行”等宣傳推介的誘導下,這一行為正在走進“尋常百姓家”。
在健康消費日益受到熱捧的今天,有些消費者對於“腸療”式減肥頗為青睞。在多個電商平臺上搜索“腸療”“灌腸”等關鍵詞,可以找到家用灌腸袋、灌腸溶液等腸療的各個環節所需。在某家店鋪,居然提供益生菌、綠茶粉、咖啡等多種溶液供灌腸者使用,售價在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這些價格各異、千奇百怪的灌腸產品,究竟有何功效、怎麼使用?筆者試著聯絡了店鋪客服,據其介紹,他們所售產品都是安全無副作用的,拿“純植物綠茶粉”這款產品來說,“灌腸綠茶粉有修復腸黏膜的功效,純植物提取沒有任何的新增劑和依賴性。”在該店鋪購買“灌腸套餐”的消費者,需要自己完全掌握灌腸時間、速度、水溫以及水壓。“灌入速度可自行控制,放慢速度灌入可延長耐受力”。店鋪客服說:“實驗發現,從腸道清除宿便後,灌腸者體重可下降1公斤—15公斤。”店鋪客服告訴筆者,他們店各款灌腸產品都賣得很好,春節期間,還加大了優惠促銷力度,一些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很樂意購買。
灌腸減肥究竟靠不靠譜?長治市和濟醫院普外科一位主治醫師解釋說,灌腸能夠促進排便,但只適用於非常嚴重的便秘,靠此無法達到減肥或者美容養顏的功效。對於一些消費者在家自行灌腸之舉,他擔憂地說,如果沒有進行必要的基礎檢查,灌腸可能誘發細菌感染、敗血症,甚至腸壁破裂、出血、穿孔。這位醫生提示:“年輕人關注自身健康是好事,不過關注健康並不意味著在健康消費上可以任性,追求健康還是要回歸生活本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把身體的掌控權交給自己,這樣才不會栽跟頭。”(武曉宇)
點評:用理性點亮年節消費
隨著物質條件的豐裕,春節往往為一些人樂享購物狂歡提供了契機。舉目所見,年節前後,囤貨、買買買情形司空見慣,線上線下一派熱鬧場景。
按理說,商業氛圍的濃郁,百姓消費熱情的高漲是好事,它既可以拉動節日經濟,又可以為傳統文化繁榮增添一把火。有鑑於此,“擴大節假日消費”,已被寫入了“十四五”規劃建議。而在春節前夕,國家發展改革委專門釋出《關於做好近期促進消費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在精準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抓住春節、元宵節等傳統佳節消費旺季契機,適應居民消費習慣變化和提質升級需要,挖掘消費熱點和增長點,進一步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推動實現一季度經濟平穩開局。
年節消費不乏其益,不過,切忌變成消費年節。縱觀當前,一方面,有些商家藉著節日的由頭片面炒作營銷,刻意引導人們對於健康、安全等的焦情緒慮;另一方面,也有些消費者在商家的宣傳攻勢下,不知不覺失卻理性,一步一步掉入“坑”中。本專欄事例當中,那些灌腸減肥的擁躉者、聽信“種草”博主所言盲目網購邊角料零食者,就是在年節消費過程中,成為了商家消費年節時的“砧板之魚”,多花了冤枉錢不說,還使得自身健康安全遭致威脅,未免有些得不償失。
有道是,山無常勢,水無常形。與過去同質化、淺層次的消費態勢有所不同,如今,置身於新消費時代,消費者的需求愈益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品質消費成為主流,這種形勢下,作為商家不能一味地與消費者“鬥智鬥勇”,而是應順勢而為,因地制宜多措並舉滿足社會公眾節日消費需求。這就需要商家尊重節日的獨特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澱,平衡好節日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真心實意站在客戶角度考慮,把精力更多地用在做新創意、做強品質、做優服務上,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互利多贏。
追崇理性消費,最為關鍵的還在於消費者自己。理性消費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像過去那樣,一件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再三年”,它是指在自己消費能力允許的條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則進行的消費。長治市金源世家小區的武女士年節期間開啟數字閱讀之旅,利用難得的閒暇為自己的精神充電;專欄當中的另一位當事者買東西時習慣於貨比三家,“只買對的,不買貴的”,凡此情形,不失為理性消費。讓理性消費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自覺行動,既需要消費者保持清醒頭腦,學會適度控制自己的購物慾望,同時,還需要其有意識地多學習掌握一些經濟金融常識,多與周圍人交流溝通,以此促使自身消費行為不致太過偏離正軌。
保持消費理性,不使“年節”成“年劫”,這樣,我們才能成為自己消費的主人,在年節中感受到更多生活的美好,讓幸福的滋味伴隨左右,回味綿長……(周慧虹)
責任編輯:陳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