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受反種族歧視運動影響,美國頂尖高校正面臨社會各界的呼聲,要求他們廢除幾十年來提高校友子女入學率的“傳承錄取”政策。
美聯社13日報道稱,該政策是美國高校為保障人脈和捐款而對校友子女做出的“特別優待”,很大程度上將身處弱勢的寒門學子拒之門外。
報道稱,“傳承錄取”政策可追溯一個世紀以前,該政策在一些頂級私立學府至今盛行。美國一項最新調查顯示:若父母當中有人為某校校友,其子女進入該校的機率比“無背景”學生高出45%;非直系親屬的家族成員若身為校友,也能為晚輩的入學“助力”13%。以哈佛大學為例,該校2022屆的學生中高達36%的人為“傳承錄取生”。從2014年至2019年間,該校校友子女申請入學的錄取比率高達34%,而其他申請人僅為6%。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多所院校學生開始向學校管理層施壓,希望能徹底廢除這種帶有歧視色彩的錄取政策。哈佛大學的一項投票顯示,超過60%的學生反對這一錄取政策。早在2020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就明確表態將分階段廢止這一政策,並開始“擴招”家庭條件一般的非裔及拉美裔學生。去年11月,耶魯大學學生會也表達了反對該制度的立場。
事實上,“傳承錄取”政策長期受到美國社會各界詬病。由於這些高等院校的財政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賴校友捐款,有批評人士指出這種制度幾乎等同於“拿錄取名額換錢”,從而讓頂尖高校幾乎變成“富有白種人的校友會”。當然,也有不少高校支援該政策,稱它在構建校友社群的同時,也切實為學校帶來可觀的財政收入。哈佛等幾所高校的管理層表示,當今高校招生錄取工作要考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學生成績和校外活動表現,至於學生家裡有沒有“背景”其實權重不高。
據美聯社瞭解,美國國會民主黨人已啟動立法程式,將從法律層面廢除“傳承錄取”政策,並取得保守派人士認同。他們均認為,高校人才選拔應看重個人成績及特長。推動該草案的民主黨非裔議員鮑曼表示:“傳承錄取類政策將數百萬少數族裔的孩子拒之門外……國家已經充分意識到這裡面的不公平。”(劉皓然)
來源: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