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到最近幾年大學同學的近況,發現大學畢業後大家的差距真的越來越明顯。
有的人畢業幾年後就有了不少存款,有的人還是一貧如洗,有的人開啟人生的第二曲線……
每次看到大家的差距越來越大,我就在思考這個問題: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大家的差距越來越大?
後來接觸多了才發現,人與人的差距,是從是否懂得積累開始的。
沒有人能很輕鬆完成人生的原始積累,背後都是長時間的堅持和積累。
身邊大學畢業後至今存款最多的一位朋友,自己非常勤奮和注重經驗和資金的積累。即便是大家剛畢業一樣的情況,她也能脫穎而出,完成自己的年度計劃。
下班自己買菜做飯帶飯,業餘讀專業書籍和學習工作技能,自學程式設計轉行做程式設計師,工資比之前翻了幾倍。
看著她一年比一年的進步,我明白她背後付出了太多。所以,我不羨慕也不嫉妒她,她吃過我沒有吃過的苦,承受了我沒有承受過的壓力和辛苦。
當她非常信任我,毫不保留地告訴我她的存款和工資,我很為她開心,也希望她能夠變得更優秀。這樣大家一起成長,一起變得更好。
懂得積累的人,執行力非常強,是那種想就馬上去做的人。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想和做到的區別,並能長期執行下去。
我自己做自媒體的初期,是真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總是想著要準備好了再行動。
殊不知,準備是永遠不可能準備完美的,這只是自己拖延自我欺騙的藉口。
我自己去觀察別人,發現別人是真的非常能堅持,很有毅力,只要想了就馬上去執行。一年下來,我光停留在想,別人落實在行動中,我與別人的差距越來越大。
於是,我反思自己,總結經驗教訓,學習別人身上的優點。打破自己對寫作對自媒體的濾鏡,提高執行力,慢慢地也有了進步和突破。
無論多忙,至少抽出2個小時來寫作,堅持寫,無論寫的好壞都完成自己每天的目標。
如果大家想做一件事,馬上去做就是最好的選擇。不做和做到是兩個不一樣的結果。
積累的人生是有目標有盼頭的,不積累的人生是沒有安全感和充滿隱患的。
就拿存款來說,有存款的肯定比沒有存款的比較踏實,有安全感。尤其是在現在疫情期間,失業多,經濟發展緩慢的情況下。
不少人後悔沒有在之前養成儲存的習慣,身上沒有足夠的現金流。真遇上現實考驗,才發現自己沒有什麼抵禦風險的能力和實力。
對於生存技能,知識經驗也是如此,隨著時間的積累,帶來的效益是顯著的。
傷仲永的悲慘就在於在最該知識積累的年紀被父親當搖錢樹向同鄉人收取錢財,最後失去自己的特色與普通人無異。
現代不少童星和古代傷仲永一樣,在最該享受教育,知識積累,生存技能積累,心智成長的年紀,被當賺錢工具利用最後慘遭無情的拋棄,失去自己的生存能力,消失在人海中杳無音訊。
一個人能成事和事業的成功並不能取決於高學歷,關鍵在於不斷地堅持學習和積累。有不少人因為自己的學歷而自卑焦慮時,真的沒有必要。
現實生活中,很多沒有高學歷的,照樣過得風生水起,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非常善於學習並且能堅持學習和積累。
一個人當前沒有什麼成就,並不代表一輩子就這樣了,積累都是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
看過有個調研“通勤路上你在幹嘛?”。有個網友留言:“公交20分鐘看書,地鐵60分鐘看書,等車等地鐵思考,堅持3年了,看過300本書,工資從5000元升到現在3萬。”
毫無疑問,這位網友是個非常自律,善於學習和積累的人,把通勤路上的時間也能充分利用好。
注重積累,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1.積累的人生是充實有希望的,不積累的人生是無目標和充滿隱患的。
隨著知識經驗,生存技能,資金等的積累,帶來目標的達成,收入的提高,知識閱歷的收穫,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有希望。反之,則會覺得人生虛無和無聊。
2.積累需要時間的保證和支出。
任何積累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沒有什麼捷徑可走。最好的捷徑就是馬上去做,充分利用好時間,堅持下去。
3.知識的獲得,生存技能的提升,原始資金等人生的各方面都需要積累。
4.積累是從點滴開始,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大錢是從一塊一塊的小錢積累起來的,閱歷經驗是從一點一點積累的,文章是從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
積累從點滴開始,從現在做起,不給未來留遺憾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