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關於愛情與婚姻,多數人都認為,“門當戶對”尤為重要,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人正在打破這一觀點,向大眾證明,即便看上去不太合適的兩個人,也可以順利地走到一起,由此,越來越多人開始對愛情進行許多美好的幻想,甚至為了愛情甘願放棄一切。對愛情過於憧憬,往往會讓人脫離現實,不顧一切地相愛,最終,給雙方帶來的可能是幸福,亦可能是傷害。
01
在提倡“大膽愛”的時代裡,人們的確更容易被愛情衝昏了頭腦,在很多情況下,常常沒有考慮清楚便開始了一段戀情,或是成就了一段婚姻。這種“閃電式”的愛情,就如快餐一樣,結束得快,也更容易在經受考驗時變得不堪一擊。
如今,在新媒體的時代發展下,“記者”也成為了十分體面的職業,薪資待遇往往是比較高的。
提及記者,人們首先會想到其職業的特殊性,如學歷高、談吐好、氣質高等,而馬金瑜也曾是記者中的一員,她是一名一線新聞媒體的記者,在十多年前也算是小有名氣。可是,就在2010年,在一次採訪中,馬金瑜意外認識了一位養蜂的青年農民,隨後與之墜入愛河,還結了婚。
馬金瑜學歷高,工作體面,在大都市裡,她也是一位自信而美麗的都市麗人,為何她偏偏就看上了一位農民出身的青年呢?在成婚之後,馬金瑜的生活狀況又是如何呢?
據瞭解,馬金瑜出生在新疆,新疆地域遼闊,養育出了大批富有異域風情的女子,馬金瑜也是其中之一。
眾所周知,新疆是棉花的盛產地,而馬金瑜也經常在就學之餘,幫助採摘棉花的工作。由於家庭的不和諧,馬金瑜十分想走出新疆,另謀其他的生路,順便也想去看看外面的生活。
1996年,馬金瑜順利被上海大學錄取,憑藉高學歷與自己的堅持努力,她在畢業後便找到了工作,十年下來順利成為了一線城市媒體界的名記者,常常被委以重任,四處採訪。透過採訪,馬金瑜也認識了形形色色的人,而馬金瑜的丈夫,最先也是在一次採訪中意外結識的。
2010年,馬金瑜來到新疆,依照工作要求採訪蜂農的生活。輾轉四處後,馬金瑜又來到了新疆,接觸到了扎西一家。
值得一提的是,扎西並不是馬金瑜丈夫的真實姓名,或許是因為對異域風情的男子過於著迷,馬金瑜才為丈夫取了一個這樣的名字。
扎西本出生於青海,誰也沒想到,如馬金瑜一樣的優秀女性,會在之後戀上這位青年,按理說,馬金瑜習慣了大都市光鮮亮麗的生活,而扎西不過是偏遠地區的養殖戶,二人的生活與思想本有諸多不同,但是,他們仍然走到了一起。
02
就在採訪過扎西后的一個月後,扎西鼓起勇氣給馬金瑜告白,得到了後者的同意。那一年,馬金瑜事業有成,卻也到了三十多歲的年紀,於是,在不久之後,二人就結了婚。
婚後,二人有了一個孩子,馬金瑜便徹底地放下了事業,承擔起照顧丈夫和孩子的責任。為了讓扎西的養蜂生意更好,她開始在網上宣傳蜂蜜產品,將原本售價幾十的蜂蜜抬價到近兩百。
有如此賢惠的妻子,扎西本該心存感激,可就在結婚不到半年,馬金瑜就遭到丈夫的家暴,都說家暴只有零次與無數次,在此後的生活中,馬金瑜活成了丈夫發洩的羔羊,每當二人意見不合開始爭吵時,扎西便會動起手來,打的妻子鼻青臉腫。
更加過分的是,扎西還曾叫來孩子圍觀自己毆打妻子,這給孩子的內心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馬金瑜遭到家暴的情況,直到再次懷孕都沒有結束。在懷孕期間,馬金瑜再次被丈夫打到住進醫院,她需要大量的激素藥物來治療,可為了孩子,還是選擇了其他的治療方案。
然而,在忍受了六年的家暴生活後,馬金瑜依然帶著孩子逃離了扎西的家,還寫下事情的經過釋出到網上,這當即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
原來,起初扎西只是懷疑妻子與他的一位藏族朋友有曖昧關係,便毫不客氣地對她拳腳相向,一再逼問。後來,扎西漸漸地變本加厲,只要馬金瑜做出了讓他不夠滿意的事情,便開始實施家暴。好在如今,馬金瑜終於離開了那個惡魔,她帶著自己的孩子,也能夠重新過上新的人生……
結語
一昧地選擇相信愛情,有時便會承擔巨大的風險,馬金瑜因為愛情放棄了理想與事業,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家暴。因此,在開始一段戀情之前,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擦亮眼睛,當然,衝動是魔鬼,在面臨矛盾時,切記不可以用暴力的方式解決,給彼此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