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時候,一家人又在餐桌上大吵了起來,女兒大聲斥責父母,生了我就得養我,原諒我,我又不是沒有去做事情,我一直在準備,我做前期準備,你們到底懂不懂?
父母說你已經準備了10年了,但女兒依然態度強硬,對父母出言不遜,這一家人到底發生了什麼呢?為什麼母女的關係會如此緊張?
    啃老10年毫無悔意
女兒名叫方錦程,今年已經33歲了,大多數人在這個年紀已經為人妻為人母,並有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可方錦程在家裡已經呆了10年了。
她當年畢業後開始有找了幾份工作,但都沒有做長久,實在幹不下去就回了老家,一直在家蝸居啃老。吃父母的,用父母的。
父母也是盡心盡力地照顧她,但並沒有得到她的感激,反而方錦程對父母經常出言不遜,每天吃飯的時候就是爭吵最激烈的時候,基本上雙方都是從日常瑣事中指責對方。
方錦程從來不覺得自己哪裡有做錯,哪怕父母明確地跟她指出來,希望她出門找一份工作,她都會藉口狡辯,就是不願意出門找工作,並且強調這也不是她的錯。
在這一次爆發的爭執中,方錦程說自己想要在村子裡養魚,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援。
可是父親說,你自己之前說想去幹什麼,想去做老師,想去當心理諮詢師,甚至讓你去做個收費員,你都推三阻四,說這個做不了,那個做不了,那你現在說要去養魚,你有這個資金,你有這個資金嗎?家裡是拿不出錢來的,而且你完全沒有做過,家裡根本承擔不了這個風險。
方錦程根本聽不進去父親的話,只是覺得父母不肯支援自己,又和他們大吵大鬧起來。
很難讓人理解,為什麼33歲的方錦程啃老啃得如此理直氣壯,為什麼多年以來她就再也沒有想過出去上班呢?
    畢業工作屢遭挫折
方錦程的家裡其實也是比較困難的,家裡除了有三畝田地以外,是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的。
她自己沒有工作,而且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花銷全部要依靠父母。而父母已經年近70早已退休,為了維持住家裡的生活開銷,平時還要再額外去打一些零工。父親身體並不好,天熱的時候就上不了班,當時只能靠母親一天幾十的收入來維持,有時候還需要大女兒補貼家用。
可是對於父母的辛苦,方錦程絲毫沒有放在眼裡,而父母看到小女兒如此不知上進也是恨鐵不成鋼。
當問及方錦程不上班的原因,她說自己當初畢業時找了一份期貨銷售的工作,但面對客戶時非常緊張,說話總是結巴,無法正常交流,自己心裡更是難受,所以做了一個月左右就主動辭職了。她覺得自己患上了交流恐懼症,無法和別人正常溝通,所以銷售類的工作實在不適合她。
辭職之後很快姐姐幫她找了第二份工作,並且和自己的專業相關。家人以為這次可以穩定下來,但是方錦程不僅上班天天遲到,還不遵守公司規章制度,工作時更不會聽取客戶的意見,一直我行我素,和同事的關係也非常糟糕。
她驕傲自滿的態度引起了老闆的不滿,老闆對她提出了批評,可在方錦程眼中,這就是老闆故意針對她。隨後在一次會議中,脾氣火爆的方錦程正面與老闆爆發了衝突,認為老闆是故意找茬,然後就主動辭職了。
雖然在這之後方錦程也試圖找過其他工作,但是她那自以為是的態度和難以與人相處的性格,使她所有的工作都沒做滿過兩個月,這無疑讓錦程開始自我懷疑,也給她留下深深的心理陰影。那段時間方錦程心灰意冷,決定回家好好調整。
    望女成鳳卻事與願違
可是回到家後,父母不但沒有給予關心,還對她冷嘲熱諷,說自己從小什麼都不如姐姐,學習不行,工作不行,投在自己身上那麼多精力卻沒有一絲回報,沒有人問她這段時間到底經歷了什麼,這對她無形中又多了一層打擊。
之後方錦程便不再出門找工作,一心窩在家裡,每天除了吃飯看電視外什麼也不做,而父母看到女兒如此墮落,對她更是難免失望了。
方錦程的父母也是哭訴到自己已經年近70的人了,都沒有享受過小女兒一天的福,每次說她都會吵架。她還理直氣壯地說,現在社會上啃老的人多的是,可是這個家庭哪裡經得住她這樣啃老。
雖然方錦程曾經多年在家沒有出去工作,但在家這些日子裡,她一直在調整著自己的心態,也和父母提過她的很多想法。
之前村口有一家位置比較好的商鋪,方錦程覺得村子裡買東西都是要進城趕集,很不方便,如果能在那裡開間超市,生意是會很好,肯定能大賺一筆。
但是她的想法並沒有得到母親的支援,她想創業大幹一場,但是母親覺得還是腳踏實地的上班比較穩定。更何況方錦程並沒有任何投資經驗,若貿然投資,虧損的風險家裡是擔當不起的。
其實方錦程並非沒有能力,相反她的想法很多,但是在父母看來都是無法實現的。
在老一輩追求穩定的思想裡,他們就是覺得方錦程整天不務正業,只會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點子,因而對她非常失望。尤其是父親,他曾經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小女兒身上,可是卻並沒有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原來當初父親在糧食局上班,當時單位明文規定只允許生一胎,可當初為了生下方錦程,違反了規定,父親被單位開除,只能回家種田,很長時間都沒有從失意的陰影裡走出來。
又因妻子太過強勢,所以方錦程的父親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把女兒培養成才,長大了以後不說出人頭地,但至少可以生活安穩。
為了讓方錦程考上本科,能在畢業之後有一份體面的工作,父親要求她高三複讀了三年。只可惜方錦程並不是個讀書的好苗子,如此努力的結果卻只考上了一所專科學校,讓父親更沒想到的是,畢業後的方錦程竟然不願意出門找工作,直接回來啃老了,而且她還將所有的責任都怪罪到父母身上。
    大倒苦水稱從未被認可
方錦程一直對父母不假辭色,明眼人都看得出他們之間存在很深的矛盾,難道就是她一個人的過錯嗎?方錦程的房間被打掃得一塵不染,物品也是擺放有序,和咄咄逼人的性格大相徑庭,那她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女孩呢?為何又變得如此不可理喻?
方錦程回憶到,自己從小到大都沒有被父母誇獎過,印象裡全是父母對自己的指責和打壓。他們一直拿自己跟姐姐做比較,認為自己什麼都不如姐姐,久而久之她也就覺得自己越來越壓抑。
而母親則解釋道,自己出生在農村,沒有讀過什麼書,也沒有什麼文化,一輩子在田裡沒見過什麼世面,不知道如何去引導和鼓勵孩子,只知道讓孩子好好學習。可是母親不明白,在同樣的教育下,為什麼大女兒如此優秀乖巧,二女兒則如此暴躁不懂事。
在上一輩的觀念裡,兒女們能有穩定的工作是他們最大的心願,他們不奢求子女可以大富大貴,只求她可以穩定健康。所以面對方錦程天馬行空的想象,他們不理解也不支援。
父母長期以來的責備,讓方錦程內心積攢下巨大的憤怒,這也是她為什麼畢業後啃老10年,也沒有對父母絲毫感激。
    專家模擬母女日常對話發現問題
為了化解她們雙方之間的矛盾,有人特地請她們一家來參加一檔心理諮詢節目。
節目開始時方錦程說就是自己從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指責和打罵下成長的,造成了自己的心理陰影。在工作時無法正常與人溝通,當初回家也是想著自我調節,可沒想到父母對自己並不理解,反而對自己一直惡語相向。
聽著方錦程指責的話,坐在一旁的母親和姐姐卻顯得十分平靜,似乎早已屢見不鮮。母親這些年一直無法理解,甚至在現場說恨自己女兒的話,方錦程聽到後情緒激動的的打斷了母親,兩人直接爆發了衝突,讓現場的氣氛更加緊張。
在場的心理諮詢師們一直默默聆聽,仔細觀察著,他們表示十分能理解方錦程的心情。
因為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與學校家庭和社會息息相關。每個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成長任務。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所成長的不僅僅是書本中的知識,更要給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顯然方家父母在中間沒有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由於現場方錦程和母親爭論不休,專家決定了,現場模擬方錦程和母親的日常相處模式。由專家扮演方錦程,而方錦程則扮演母親。開始後兩人沒說到三句話就爆發了激烈的衝突,專家一個勁地為自己為工作辯解,而方錦程則用母親當初對她說的話語駁斥專家,完美的再現了這對母女在家時候的狀態。
雖然方錦程很反感母親的做法,但在此刻她都沒有意識到她內心深處已經和母親的想法是一樣的了,在她的潛意識裡,母親已經對自己沒有了信任,那麼自己無論成為什麼樣的人都沒有關係了,所以才自我放任。
專家說,以這樣的理由去逃避自己的成長,用母親的方式去對待母親,讓她產生的一種都是因為自己的母親導致自己會變成這樣的想法,而這在心理學裡叫做投射性認同。
專家明確指出,因為在方錦程的成長過程中,一直處於不被理解與支援的狀態,她做的任何事情都會被家人質疑,所以她沒有在自我成長中獲得成就感,導致她變得十分敏感和不自信,甚至剛出校園的時候都患有社交恐懼症。
    心理測試後母女冰釋前嫌
而為了讓方錦程重拾自信,專家還特意為她設計了小遊戲,是一個心理測驗。在一個通往未來的梯子上,上面放著7個啞鈴,每一個啞鈴都重達10斤。這些啞鈴代表她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也象徵著她已經揹負的壓力,那方錦程能否扛起這些重負?走上梯子的最高峰?
開始後,方錦程便毫不猶豫地將所有的啞鈴全部揹負在身上,可是70斤的重量讓她舉步維艱,肯定是無法正常走上高處的。看著她搖搖晃晃的樣子,此時專家提議母親和姐姐一同幫忙,將她身上的壓力一個一個解除掉。
當方錦程全身的壓力都被釋放後,她感覺前所未有的輕鬆,也成功地登到了頂峰。而這種被人信任和仰慕的感覺正是她多年來苦苦追求的,這一刻她說自己終於如釋重負,感覺壓力沒有了,可以正常地面對生活了。
直到這一刻,母親才明白了女兒隱藏在心中多年的苦悶,知道自己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教育的不當,才導致女兒在畢業後不僅無法正常工作。
但更多的問題還是在方錦程自己身上,她沒有勇氣正式地面對自己的問題,遇事只會逃避,將錯誤歸咎於對方。若不能及時改正這樣的心理,作出積極的行動,她一輩子也只能成為一個一事無成的人。
    小結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教導和鼓勵都是必不可少的,可能方錦程的父母在這方面做的的確不好,導致了方錦程暴躁自卑的性格,但同時她也應該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問題,不能遇到挫折就只會逃避,陷入自卑的陰影裡走不出來。
只要勇敢面對,一定可以撥開雲霧見青天,活出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