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茨岡是前蘇聯俄羅斯作家高爾基著作的自傳體小說《童年》中的人物,是作者外祖父一家的年輕幫工。
小茨岡一生命運坎坷,先是被親生父母遺棄在作者外祖父家門前,得以被外祖父一家收養。當喪父的阿廖沙跟隨母親來到外祖父家裡後,小茨岡無疑成為了阿廖沙的玩伴之一。小茨岡本身聰明、伶俐、幹事麻利利索,這也是他討得外祖父喜歡的一點。但小茨岡有小偷小摸的壞習慣。
最後,在雅科夫舅母去世週年那天,舅舅們故意讓小茨岡揹著沉重的十字架去到墳地裡去,因為體力不支而被十字架砸傷而死。
縱觀小茨岡的一生,促使他死亡的幫兇其實有四人,且聽我娓娓道來。
其一,外婆。
外婆最初收養小茨岡完全是因為好心,那時候小茨岡被遺棄在他們家的家門口,天寒地凍的。外婆因為心疼這孩子的遭遇便決心收養小茨岡在家中。
但最後,因為沒有給到小茨岡更多的教導,使得小茨岡有了小偷小摸的壞習慣,這是外婆始料未及的,而外婆也僅僅是在小茨岡做錯事情之後與小茨岡不再說話,心裡雖然認為小茨岡做法的不正確,但確一再縱容下去小茨岡這樣繼續做下去,使得小茨岡養成小偷小摸的壞習慣。這是外婆的責任。
其二,外祖父。
如果說外婆使得小茨岡悲慘結局只是一個外因的話,那外祖父在小茨岡悲慘結局中所佔據的比例不可謂不深。
在外祖父答應外婆收養小茨岡的時候,目的就不單純。外祖母收養小茨岡完全好心,但外祖父卻想在小茨長大以後在他身上撈一筆。
而在發現小茨岡機敏、能幹的時候,外祖父不止一次在自己兩個兒子面前誇獎小茨岡能幹,說將來打算給小茨岡買一張免除兵役的免疫證件,而外祖父的兩個兒子本來就心術不正,在聽到父親如此說之後,心裡自然對小茨岡充滿了怨恨。這些都是外祖父知道的,不過他也並沒有住口,反而是更加頻繁的在兩個兒子面前訴說小茨岡的種種好。
其三,阿廖沙的兩位舅舅。
如果用詞語來形容兩位舅舅,只能用自私、狹隘來形容。被外祖父養成了嬌慣的情緒,認為天下老子是第一!在看到小茨岡如此能幹之後,特別是有一手出色的染布手藝之後,他們二人首先想到的是拉攏小茨岡來自己這邊,於是平日裡十分敬重小茨岡,好在以後自己分家之後,小茨岡能夠來自己這裡工作。
但是私下裡,兩位舅舅卻對小茨岡百般詆譭。更是在外祖父提出想要為小茨岡買張免除兵役的兵役證後,擔心小茨岡分得家產或者小茨岡自己出去單幹,這勢必會讓兄弟倆個蒙受損失。於是處心積慮的想要小茨岡死亡。
於是就出現了那一幕,在雅科夫舅母去世的一週年之際,讓小茨岡背上沉重的十字架去到墓地。但因為十字架太重了使得小茨岡無意間絆了一跤,沉重的十字架最後壓倒在小茨岡的身上,最後導致他意外死亡。
但這也僅僅是嘴上這麼說這是意外,誰也不敢肯定兩位舅舅在路上故意勾倒小茨岡使得他摔倒。另外再提一嘴,雅科夫舅母不是意外死亡,而是被丈夫雅科夫給活生生地打死了。
另外,咱們再分析一下小茨岡這個人。
首先,他確實知道自己的偷竊不對,但為什麼一而再而三的犯?因為只要他把東西偷回家,就會受到除過外祖母剩下所有人的表揚,兩位舅舅更是對他百般親切。小茨岡本來就是一個孤兒,內心肯定孤獨之際卻也渴望被認可。但當他發現偷竊會取悅家裡人時候,儘管知道這件事的做法是不對的,但也會義無反顧的去做。
另外,就要談一下當時蘇聯的社會風氣了。當時蘇聯偷竊成風,而且大家似乎並不認為偷竊不對,反而認為這這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這也是作者高爾基藉此批判當時社會上的不正之風。
小茨岡的死,死的稀裡糊塗,卻又無可奈何。
大家認為還有哪種因素促使小茨岡的死亡呢,請評論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