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地質知識,大家有沒有過一些好奇心?例如你想知道你的家鄉有哪些礦嗎?或者是湖北哪裡地方出現過恐龍?關於這些“未解之謎”,你都可以來湖北地質博物館尋找答案。這裡經過一年半的改造升級,如今已經重新開放,一起來看看吧。
亮光的骨骼化石,以及排列整齊的牙齒,眼前這具恐龍骨架化石高約三米,長約6米,它是湖北省發現的第一條較為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湖北鄖縣龍化石。據介紹,這條恐龍距今已有六千多萬年曆史,是唯一以“湖北”命名的恐龍屬種。
湖北地質博物館 李鴻飛:湖北鄖縣龍化石來自一條距今約6600萬年前,處於白堊紀的恐龍,它是龍蛋共生的。它的牙齒並不鋒利,而是扁平狀的,是比較溫順的食草恐龍。
恐龍化石是研究恐龍的主要依據,一直深受科考、勘探愛好者的喜愛。最近,湖北地質博物館經過一年半的改造,重新免費開放。這一次,湖北地質博物館共展出四具完整的恐龍骨架化石。其中,還首次展出劍齒虎頭骨化石。
湖北地質博物館 李鴻飛:老虎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幾百萬年前甚至幾千萬年前,那個時候的老虎我們稱之為劍齒虎。有兩個非常鋒利的獠牙,像兩柄寶劍一樣,所以叫它劍齒虎。就目前的資料來看,它的身長可達四米左右。
為了增加體驗感,湖北地質博物館還新增一本恐龍魔法書,每翻一頁書,都會有對應的3D恐龍形象出現在熒幕,吸引了不少孩子的興趣。
除了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館藏展品還有重達552.4斤的“天外來客”光化鐵隕石,常被古人做成的手串、項鍊的綠松石,以及顏色多變的方解石等精美礦石。為了讓參觀的市民能更加清晰地感受地球滄海桑田的變化,博物館還依次設定了地球演化廳、生命演化廳、資源與環境廳和多媒體功能廳四個展廳。
目前,湖北地質博物館僅可透過武漢文旅碼進行預約參觀,每日預約數量有限,感興趣的市民朋友們抓緊時間前來預約。
湖北地質博物館 李鴻飛:湖北地質博物館的開館時間是週一至週六,每天早上九點到下午四點半。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中午會有一段時間的消殺工作,但是並不閉館,遊客可自由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