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能聽見我說話嗎?”身高一米八九的江勇,滿懷期待地站在重症監護室(以下簡稱ICU)的探視影片鏡頭前,聲音哽咽、略帶哭腔。
身材魁梧的他盡力剋制自己,可第二句話還沒說出來,他就手扶牆,肩膀一聳一聳,抹起了眼淚,失聲哭了起來,像個小孩兒一樣。身旁的醫生護士安慰他,“剛才請北京協和醫院的專家進行了遠端會診,治療方案和現在是一樣的,老人昏迷是暫時的,要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探視在醫護人員的安慰聲中結束。江勇83歲的母親,因重症胰腺炎住院,老人病情一直不太穩定,家屬要求轉院,但權衡之後覺得還是遠端會診更經濟、方便。探視結果讓原本焦慮不安的江勇,吃到了定心丸。
每天下午五點是ICU的探視時間,患者家屬會提前來到探視間門口等候。在這裡收住的還有36歲線粒體肌病的妻子,43歲消化道出血的父親,65歲心衰、腎衰的哥哥……
探視開始後,在外面的樓道都能聽見喊聲:“齊心協力!戰勝病魔!”“加油!爸爸!”“加油!兒子!”“很快就能出院了!要堅持住!”“今天比昨天好多了!要繼續加油啊!”這樣不自覺的吶喊,喊出了壓抑、喊出了希望。
為有效防控疫情,降低院內感染風險,同時滿足家屬探視需要,和平醫院ICU推出了“雲”探視服務,架起了暖心親情橋。
ICU主任張棟介紹說,“家屬長時間見不到患者,有的人不太能接受。從患者角度考慮,得不到親人的陪伴也容易出現焦慮、抑鬱。”“雲”探視可以讓家屬多角度、全方位瞭解患者住院期間的狀況,瞭解患者醫療、護理及生活方面的情況與需求。對一些掛著呼吸機且無意識的病人,醫護人員會主動影片連線,向家屬介紹病人的情況,讓家屬放心,同時還可以實現多名家屬同時探視的功能。
“雲”探視,用愛心和智慧解決了患者和家屬的需求,用溫暖和希望照亮了“渺茫無望”的未來。
華燈競處,人月圓時。元宵佳節,“雲”上相聚。(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