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男足就不如女足?為什麼男籃就不如女籃?為什麼我們的足球和籃球就不如乒乓球,跳水,體操?不管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應該都有很多的問號。這篇文章雖然不能回答所有的問題,但也希望能提供給人們一些思路。
直接說我的答案,就是體育的市場化和產業化。目前世界上產業化最深入的五大運動是男足,男籃,網球,高爾夫和賽車。這五項運動也吸收著世界上最大的體育資本和最多體育人才,“虹吸”著其他體育運動。
在男籃和男足上擁有很深的市場化和產業化的國家,也都是這個世界上的足籃強國。產業化和市場化帶給這些國家的就是充足的資金,龐大的“球員市場”和廣泛的群眾基礎,這三個是相輔相成的。比如我們熟知的五大聯賽和NBA。我們男足和男籃差歐美就差在足籃球人口上,本質上是差在產業化上。而以巴西和阿根廷為代表的南美洲足球最近被歐洲逐漸甩開的原因也是在產業化上的巨大差距。
所以回答為什麼男子足籃不如女子足籃?本質原因是因為女子足籃在各個國家的市場和產業化上都不深入,許多國家甚至歐美國家還真沒有我們的女子足籃儲備人員足,有的國家甚至都沒有女子足球和籃球聯賽。所以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是有機會強於其他國家的。
當然,大家也會說我們男足和男籃拼搏精神不如女足,男足和男籃隊員就是“酒囊飯袋”等等。或者說我們的男足和男籃也是產業化和市場化,但為什麼還是不行。我們就是適應“舉國體制”?
在這就要說下我們的男足和男籃的產業化了,我們的男足和男籃是真正的產業化嗎?
市場化和產業化最基本的就是有自己賺錢的能力,即使是有資本注入或融資也是為了培養以後有賺錢的能力。但看我們現在的足籃球聯賽有自己賺錢的能力嗎?是被其他產業“包養了”,我們足籃球產業是“二奶”產業。首鋼籃球隊是首鋼這個企業下的籃球隊,上海海港隊是上港集團下的足球隊,北京國安是中信證券下的球隊。。。
這些“金主爸爸”把錢投入到足球和籃球產業中來是為了掙錢的嗎?簡單說是為了“玩票”的,投入到足籃球聯賽的錢對他們來說太少了,就算掙也太少了,根本不去在乎的,就是喜歡去“花著玩“,或者是為了給自己的產業“打廣告”,本質上都不是去為了促進足籃球產業發展的。所以拖累我們足籃球發展的不是職業化和產業化,而是偽職業化和偽產業化。
大家可能會問歐洲的豪門球隊不也是這樣嗎?注意歐洲有上萬支俱樂部,而豪門就只有十幾二十幾支,歐洲足球的精華是這上萬支俱樂部球隊,而不是豪門球隊。所以去年夏天豪門們想跳過歐足聯自己搞個“超級聯賽”。結果就是估計就能火個三五年,之後這些“豪門”會衰落,然後在剩下的上萬支俱樂部中再產生新的豪門,花朵再好看,離開土壤早晚腐爛。
如何實現真正的產業化?就要俱樂部自己獨立運營,不要做任何企業的附屬,球隊去掉企業冠名取中性名,讓玩票性質的娛樂資本撤出。短時間內可能會影響部分球員,俱樂部甚至整個聯賽的收入,但只有這麼做才能逼產業向前發展。前兩天曝足球運動員抗議薪水降到300萬,其實解決辦法也是這樣的,俱樂部自己經營的話,薪水就自動降下來了,想升上去自己去賺。
可能會有人有疑問那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甚至韓國和日本的球隊都是有企業冠名和贊助啊,他們的職業化似乎也是有“金主爸爸”,為什麼人家的足球就行呢?原因是多樣的,我也說不出為什麼別人這樣就能做好,而我們不行,或許這跟我們的足籃球基礎,國家的體量,財富的分配方式甚至足籃球的管理層都有關係。
多說一點,這可能就是社會科學跟自然科學最大的不同。就算是到31世紀,也不可能出現違反牛頓三大定律的現象出現。但在社會科學裡,不管研究得多麼深入,總結出來的只能是一般規律,要較真肯定能找出違反這個規律的實際例子。
但不管怎麼樣,沒走在正確道路上卻相對成功的例子不能成為我們不走正確道路的理由。好比一個貪玩的孩子考試考了倒第一,父母責備他時,孩子會說“那我們班上的誰誰整天也是貪玩,為什麼就能考前十名呢?”父母估計也不知道為什麼,但只要是理性的父母都知道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孩子必須要戒掉貪玩,努力學習才能考前十名。
總結來說,當我們最近足球遇到了很大問題的時候,社會各界人士都在紛紛獻計獻策我們的足球該怎麼樣。有將軍出來說要讓國家隊員參加軍訓的,有說讓專業人員比如孫雯來管理足球的。不去主觀判斷如果讓孫雯當上足協主席會怎麼樣。但我知道如果孫雯不能讓足球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最後的結果可能也不會讓人驚喜。
圖自網路,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