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銀行業,合規優先。從監管部門的行政處罰罰單可以窺探出監管風向。新華財經記者和麵包財經研究團隊對近5年監管部門針對A股上市銀行的違規處罰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從罰單數量、罰款金額、單位資產罰單數等角度透視上市銀行合規情況。本篇為綜述篇,後續將分別推出國有銀行篇、股份制銀行篇、城商行篇和農商行篇,按照分別透視各類機構的合規排名情況,並對重要罰單和違規事項進行分析。
2021年銀行業監管重拳出擊。新華財經和麵包財經的研究發現,上市銀行罰單數量增加了逾20%,但罰單總金額有所下降,主要是大額罰單有所減少。監管“重頭戲”依然聚焦在信貸業務,尤其是和房地產相關的信貸業務成為違規“重災區”;大額行政處罰中理財業務顯著增加,顯示理財業務成為新的重點監管領域。
國有銀行整體合規情況較好,儘管由於規模大、網點多總罰單數量高,但單位資產受處罰情況明顯低於其他類銀行。國有銀行鉅額罰單數量較少,唯一一張超過千萬元罰金的罰單來自交通銀行,該行因涉及多項嚴重違規被監管部門開出了單張金額4100萬元的罰單。
股份制銀行合規情況不容樂觀,2021年單張罰單金額排名前四的均來自股份行,分別是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和浦發銀行。其中,民生銀行已經連續兩年吃下單張金額過億罰單,顯示出該行合規形勢尤其嚴峻。
由於總體規模較小,城商行與農商行罰單總數及被罰款金額的絕對值較低,但以單位資產計,罰單數與罰款金額遠高於國有銀行,合規水平有待加強。城商行單張罰金最高的罰單來自北京銀行,該行因涉及理財、同業、信貸等領域的嚴重違規,被開具單張820萬元罰單。
總體而言,2021年金融嚴監管態勢下,監管部門對銀行業合規監管持續加強,且更加精細化,聚焦於與金融安全和金融消費者密切相關且違規頻發的重點領域。
2021年上市銀行領超1600張罰單 機構罰款總額同比下降約1億元
根據對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公示的主要行政處罰資訊(含分支機構,合稱監管部門,銀保監會歷史資料含原銀監會與原保監會)的統計,2021年(以處罰日計)涉及A股上市銀行的罰單總數超過1600張,處罰物件包括銀行機構(含總行及分支行)和個人(銀行工作人員)。
剔除個人罰單後,以機構為處罰物件的樣本罰單數為946張(簡稱機構罰單,以下所稱罰單均指機構罰單)。資料顯示,機構罰單數量較上年增加159張,總罰款金額10.35億元,較上年減少約1.08億元。
總罰款金額較上年減少,主要是因為大額罰單數量較少。2021年罰金前10名的罰單總額4.584億元,2020年為約5.467億元。
從歷史資料對比來看,2018年是最近5年監管部門對上市處罰金額最高的年份,總額高達15.11億元,同樣是由於鉅額罰單推升了總體金額。2018年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嚴重違規,被開具一張金額超過4.6億元的罰單推升了總罰款額。
在吃下鉅額罰單三年後,浦發銀行的合規情況仍然不容樂觀。2021年浦發銀行由於涉及“對監管發現的問題屢查屢犯、未向監管部門真實反映業務資料、使用理財資金償還本行貸款、委託貸款投向不合規、違規向委託貸款借款人收取手續費”等31項嚴重違規被銀保監會開出單張6920萬元的大額罰單。
從每萬億元資產對應的罰單數及罰款金額來看,同樣呈現出同比頻次增加、金額減少的特徵。上市銀行暫未披露2021年年報,2021年資產使用三季末資料,其他年份使用年末資料。
2021年每萬億資產對應的罰單數量為4.25張,較2020年的3.8張輕微上升。但每萬億資產所對應的罰款金額較2020年的551.36萬元下降至465.4萬元。
國有行罰單總數最多 股份制銀行罰款金額近6億元
分類統計顯示,2021年國有銀行罰單總數最多,股份制銀行的整體罰款金額最高。城商行和農商行的罰單總數及罰款金額均較少,但除城商行外,其他型別的銀行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
圖3:2019-2021年不同型別上市商業收到的罰單總數與罰款總金額
六家國有銀行罰單總數為583張,較上年增加109張,但罰款金額顯著下降,從5.9億元降至約3.54億元。
股份制銀行的罰單數量和被罰款金額均明顯上升,罰單數從207張增加到262張,罰款金額從4.27億元增加至5.91億元。股份制銀行罰款總額高,主要是因為部分銀行涉及嚴重違規,吃下大額罰單。2021年,單張罰單金額排名前四的均來自股份行,分別來自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和浦發銀行。
2021年部分以往合規水平較高的股份行在理財等領域出現了嚴重的違規事項。比如,招商銀行因為涉及“為非保本理財產品出具保本承諾、部分未按規定計提風險加權資產、理財產品之間風險隔離不到位、信貸資產非真實轉讓、瞞報案件資訊”等嚴重違規事項,被銀保監會開出單張7170萬元的罰單。
每萬億資產罰單數:農商行最高 國有行最低
從每萬億資產所對應的罰單數來看,分類排名依次為農商行(6.41張)、股份制行(4.62張)、城商行(4.47張)和國有行(4.04張)。
從每萬億資產所對應的罰款金額來看,分類排名依次為股份制行(1042.74萬元)、農商行(618.31萬元)、城商行(395.50萬元)和國有行(244.97萬元)。
以每萬億資產對應的處罰情況來看,國有銀行合規情況較好,對應的罰單數及金額均最低。2021年罰款金額排名前十的罰單中,僅有一張來自國有銀行,即交通銀行。國有銀行罰單總量較多,主要是因為資產規模大、網點多。
交通銀行由於涉及“理財業務和同業業務制度不健全、理財資金違規投向土地儲備專案、監管檢查發現問題屢查屢犯”等23項嚴重違規,被銀保監會開具單張金額4100萬元的罰單。
大額罰單集中在股份制銀行 信貸及理財業務為違規重災區
在歷年處罰中,大額處罰一直是重點關注物件。
2021年上市銀行中超過1000萬元的大額處罰共計6起,總罰款金額為4.24億元,較上年同期相比,處罰次數及處罰金額均出現明顯下降。
![]()
圖5:2017-2021年超1000萬大額處罰次數及總罰款金額
從銀行的型別來看,股份制銀行單筆1000萬元的大額處罰偏多。資料顯示,2021年的6起大額處罰中,股份制銀行佔5起,2020年19起大額處罰中,股份制銀行佔7起。
2021年金額最高的罰單來自民生銀行。由於涉及“監管發現問題屢查屢犯、檢查發現問題整改不到位、違規調整理財產品收益、理財產品收益兌付不合規、違規調節理財業務利潤、使用內部賬戶截留理財產品浮動管理費收入和承接風險資產、發行虛假結構性存款產品、委託貸款委託人資質審查不審慎”等31項嚴重違規,民生銀行在2021年7月被銀保監會單筆罰款1.145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上市銀行金額最高的罰單同樣來自民生銀行。由於涉及“虛增存貸款、違規轉讓不良資產”等30項嚴重違規,民生銀行在2020年被銀保監會單筆罰款1.0486億元。
華夏銀行因為涉及“違規使用自營資金、理財資金購買本行轉讓的信貸資產、貸前審查及貸後管理不嚴、透過同業投資向企業提供融資用於收購銀行股權、部分理財產品相互交易、風險隔離不到位、部分理財投資投前調查不盡職、委託貸款資金來源不合規”等27項嚴重違規,被銀保監會單筆罰款9830萬元。
銀行有哪些違規亂象?對大額處罰所涉及的銀行違規行為梳理發現,信貸業務一直是監管重點,且近年來監管力度在不斷加大。隨著2021年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理財業務在2021年也成為監管部門重點監管的領域。
2021年銀保監會對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和交通銀行開出的大額罰單均涉及對理財業務的違規處罰。銀行的違規行為主要涉及理財業務整改轉型不符合監管要求、違規調整理財產品收益、理財產品資訊登記、披露不規範。
人民銀行的監管主要集中在銀行對客戶身份的識別、交易資訊、大額交易等。2021年,人民銀行對中信銀行開出2890萬元的罰單對以上三方面均有涉及。
總體而言,2021年監管部門對上市銀行的監管呈現出明顯的精細化特徵,聚焦於與金融安全和消費者利益密切相關的重點領域,嚴監管態勢不減。
近期,已有多地銀保監局開出了2022年“1號罰單”。展望2022年的監管處罰趨勢,銀保監會日前在2022年工作會議上表示,2022年要堅決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無序擴張,在金融領域為資本設定“紅綠燈”。推動中小銀行保險機構依法合規多渠道補充資本金。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築牢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防火牆”,加強對股東的穿透式監管,嚴防銀行保險資金被用於盲目“加槓桿”。完善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引導將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深入融合。推動中國金融人才庫發揮作用。強化金融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堅持金融業務持牌經營規則,嚴厲打擊“無照駕駛”行為。
新華財經和麵包財經將持續研究上市金融機構的合規資料,本專題後續篇章——機構篇將從監管部門行政處罰角度,分型別梳理各上市銀行的合規排名情況。
本文源自麵包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