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夏晨翔 北京報道
2月17日,北京2022年首批集中供地正式落下帷幕,共計推出18宗地塊,最終成交17宗,1宗地塊流拍。
《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發現,本次集中供地總起拍價格491.8億元,最終17宗地塊總成交額480.2億元。成交的17宗地塊建設用地面積合計80.1萬平方米,合計規劃建築面積169.8萬平方米,成交地塊分別為大興區4宗、石景山區2宗、昌平區2宗、朝陽區2宗、豐臺區2宗、順義區2宗、懷柔區1宗、通州區1宗、房山區1宗。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集中供地中,朝陽區崔各莊鄉黑橋村、南皋村棚戶區改造地塊為溢價率最高地塊,達到15%,同時也是唯一一宗進入競“現房銷售”面積環節的地塊。
土地出讓資訊顯示,該地塊土地面積4.11萬平方米,建築控制規模9.24萬平方米,容積率2.5。須配建4400平方米保障型租賃住房。此外,土拍檔案還要求,如果競價達到地價上限時,競“現房銷售”面積。
該地塊吸引了首開、建發、中海、綠城、城建、華潤、金地+保利、中建智地8家開發商或聯合體參與競爭。
經過激烈的競拍,最終,綠城以43.47億元地價、4.1萬平方米的現房銷售面積競得該地塊,成交樓面地價約4.7萬元/平方米,可售住宅樓面地價約5.33萬元/平方米,溢價率15%。
而豐臺區紀家廟地塊則是本次成交地塊中,樓面價最高的地塊。
土地出讓資訊顯示,該地塊土地面積3.35萬平方米,建築控制規模8.54萬平方米,容積率2.8。該地塊設定了競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份額的環節,政府產權份額的上限是15%。
最終,經過21輪競爭,華潤以57.12億元的地價及政府持有6%產權比例拿下該地塊。成交樓面地價為66885元/平方米,可售樓面價約7.03萬元/平方米,溢價率為5%。未來商品房限售價格為10.246萬元/平方米。
記者注意到,本次集中供地進入現場競拍的地塊中,依舊是以國企、央企為“主力軍”。中指研究院土地事業部高階分析師張曉飛即指出,本次參拍開發商企業幾乎為央企、國企全覆蓋,前身民營地產的綠城混改後成為中交控股的央企背景開發商,在本次土拍表現比較亮眼,共參與了7宗地塊競爭,最終獲得3宗住宅用地。其他拿地企業除了旭輝一家民營以外,清一色是央企、國企開發商。
如中海以62.69億元拿下昌平中關村與大興舊宮鎮綠化隔離地區兩地塊,華潤以79.94億元拿下石景山首鋼園區、豐臺玉泉營街道紀家廟村兩地塊,保利金地聯合體則以59億元斬獲順義和朝陽兩地塊。而前身為民企的綠城混改後也變身為央企背景,共參與了7宗地塊競爭,最終以98.4億元的價格斬獲朝陽區崔各莊鄉黑橋村、南皋村棚戶區,石景山區劉娘府,以及大興區亦莊新城0510街區三宗地。
唯一一宗由民企拿下的地塊為順義第五街區平各莊地塊,起拍價14億元。最終由旭輝以14.07億元競得。該地塊可售住宅樓面價約為1.97萬元/平方米,溢價率0.5%,無須配建保障房。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在北京此輪集中土拍中,房企參與意願回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年初拿地、年內有望實現回款;二是北京樓市已有回暖跡象;三是此輪掛牌的土地位置較優,部分被視為稀缺地塊。
(編輯:盧志坤 校對:顏京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