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們,今天繼續)
“要怎樣的飛行器才能支撐這樣的星際航行?又要有怎樣的體魄適應星際航行?“
“飛行器是沒有適合的,愛好者們開始想辦法了。如果是身體素質不過關,就沒有辦法可想了。所以,在星球上最忙的機構是醫用資料中心。並不是說看醫生的人多而忙,而是鍛鍊、旅行,挑戰極限的人多,每一個運動都要給出各自的體質極限資料做參考。這些工作雖然機器人在有條不紊的做,但對有醫學愛好的人,他們找機會參與,他們想用資料來研究人類更深層次的人體機能的奧秘,達到人類自己更瞭解自己的目的,讓人類自己的體質更強壯,自然壽命更長久。“
教授好奇地問:“這種飛行器不是簡單的以速度取勝的吧?它可能要用到宇宙中的一些現象的原理才能達到現在的效果,人也不會是穿宇航服就能解決的吧?”
“正常飛船能達到光速嗎?在飛船加速和減速時,人體能承受那樣的重力嗎?聽我解釋吧。當星球上公佈有星外生物時,小主布幅舒看到這個訊息時興奮得不得了。當時我們的小主還是一個少年,只相當初中小平。他立即向國際聯盟協會申請要來地球進行探險活動。協會成員一看是個孩子,直接表示不同意。理由是小主還是個孩子,還沒有成年,心智不成熟,現在的想法就是心血來潮的表現。而且,他也沒有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生活知識,社會經驗又不足,以我們的技術才發現他們的星球。最為關鍵的是,現在星球上的技術還不能支撐去地球探險的能力。他們如果技術和我們差不多或者比我們更先進,也應該發現我們的星球了。地球和我們星球上可能自身進化程度有所不同,對待外星人類會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如果技術比我們差,也就罷了,我們的人去了有能力自保。如果技術比我們先進,而生存環境又不像我們星球現在的生存環境,還像我們以前的生存環境,還是弱肉強食,爾虞我詐,分配不公,我們的人去了,就會被搶先接觸我們的人類圈禁起來,作為他們的一個高階動物,讓人觀賞,以獲取利益。你的尊嚴何在,公理何在,誰為你去鳴不平,也沒有宇宙執法隊可以為你去評理。”
教授問:“你說小主只相當初中水平,是什麼意思?“
“噢,是這樣的。我們那裡沒有學校,小孩都不集中上學,僅在家中影片學習知識。全星球統一授課,各種知識都有,只找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學習。主要沒有就業壓力,成人後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事做,想幹什麼都是興趣使然。即使不想工作,也可以保證衣食無憂。“
“國際聯盟協會雖然不同意,可是小主執意要進行這樣的探險活動,體驗生活。我們絕大多數人,在星球上無憂無慮的生活,精神上卻感到匱乏,時不時嚮往刺激和冒險。但礙於現實的妥帖和舒適,冒險的想法總是點到為止。然而有一部分人,他們不滿足現狀,就像城市裡生活的人們一樣,他們厭倦了都市生活,一心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這些人沒有一個有小主絕決的決心,從協會不同意他進行探險活動開始,小主更加刻苦學習,努力鍛鍊,定期去航天城進行訓練,積極達到航天人的標準。”
“國際聯盟協會了解布幅舒來地球探險的決心,也清楚星球人的願望後,向全星球人徵求意見。這一下捅了馬蜂窩了,青年人個個是熱血沸騰,摩拳擦掌,說,我們還沒有去呢,怎麼讓一個小孩去探險,我們成年人的臉往哪擱?不行,要去必須先安排我們去。“
“可是,安逸的生活讓這些成年人沒有這方面知識的儲備,更沒有體能的優勢。他們是有熱情,更想刺激,但專業的知識,強壯的體能把他們擋在探索地球的大門之外。“
”國際聯盟協會自己清楚,現在沒有一種交通工具能承載這樣的旅行。憑現在的飛船速度,即使技術沒有問題,也要幾百地球年才能到達地球。以現在人類的壽命,探險的人在飛船上都死好幾回了。好在協會沒有澆滅人類自己認知世界的興趣,雖然人類生活無憂,但人類的好奇心一直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有人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興趣愛好奮鬥著。“
“國際聯盟協會也很想促成這次探險活動。說真話,他們也是人,也想過一過更刺激的生活。因為本星球及周邊的星球都走過一遭了,能體驗的專案都體驗過了,也就那麼回事。生活無憂,一覺睡到自然醒,沒有一點刺激,確實讓人索然無味。一百地球年前的一場傳染疫,就是一個鮮活的例證。人人都被要求待在家裡,吃了睡,睡醒吃,差點把人逼瘋。當時還有個網路可以在上面‘衝浪’,也沒有讓人覺得開心。實踐證明,這不是任何人都想要的生活,尋求更刺激的東西是人的一種本能,也是人生命意義所在。所以他們在星球上倡議要建一艘避波曲率生態飛船,用於探索地球。“
“欲建造飛船的訊息一出,造船協會的愛好者們紛紛響應,他們平時也沒有閒著,一有時間就聚到一起研究太空飛船。他們有自己的實驗室,這些人都是飛船迷,好像他們天生就是為建飛船而生。他們和協會立下了軍令狀,保證按時完成任務。其實不立軍令狀他們也願意幹,這只是他們給自己打氣的一種方式,以提高自己的鬥志和信心。”
“飛船按照計劃進行設計和測試。小主的學習和訓練也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在出發前的一段時間內,小主開始填充艙的訓練。進入填充艙人就失去知覺,人就是一個充實的物體,以避免飛船加速或減速對人體的傷害。那樣的速度沒有一個動物能逃過劫難的。”
“在建造一艘避波曲率生態飛船的同時,研究機器人的升級版--仿生人的速度也在加快。他不僅要解決探索地球問題的需要,同時也是星球人類解決自身的生產、生活問題的需要。”
“生產上需要有人類思維和超強記憶力的大腦去指揮和完成複雜的勞動,指揮機器人完成相對應的工作,讓人類既省心又省力。機器人無法與人類比的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人性,機器人不能像人類一樣與人類互動,他們不具有同理心,或人與人之間的同情心和其他情感。機器人在機械世界中放肆,也無法達到道德與審美的高度。因此,用人類的思維方式來定義的仿生人誕生了,它的出現實現了與人的互動,構成了人類更加繽紛的世界。“
“有了仿生人以後,他解決了人類情感問題的難題。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人類再也沒有隱私可言,個人的性格、脾氣、愛好,基因等因素都在公眾知情的範圍內。人類尋找伴侶再不需要湊合和適應的過程,而是找真正的情投意合的伴侶,減少彼此適應的過程。人沒有經濟的瓜葛,沒有養老的分歧,沒有教育的壓力,也沒有醫療的煩惱,真正做到人生的隨性而為。仿生人的誕生,也解決了性格暴戾乖張和基因缺陷人的後顧之憂。”
“在我們星球上的人群中有焦慮和憂鬱的人很是稀奇,自閉症的也寥寥無幾。生小孩都是夫妻自願的,所有女性備孕都是按照醫療中心的要求進行,不會為了傳宗接代而生育。人在工作壓力、生活煩惱和環境惡化的情況下,生出問題小孩的機率是很高的。但我們沒有這些煩惱惡化的環境。而且有遺傳疾病的人沒有與人結婚的可能,只和仿生人結婚,所以生出的小孩基本上不會有自胎體的疾病。“
“在有經濟利益聯絡的社會里,因為人的各項活動都與經濟和利益有聯絡,隱私權必須受到保護。現在各個體之間的經濟聯絡不再以金錢為紐帶,而是以人日常的實際消耗為基準,經濟關係不再是衡量社會關係的最重要的標準。人們不用在攀比中生活,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生活。它表現出的最大好處就是不浪費資源,保護環境,讓星球以原始的狀態呈現在人們的視線裡。不以經濟為紐帶的社會里,情感的重要性被擺在最突出的位置上。過去人們找人生伴侶,表面上看是追求的眼緣和談得來,可背後博弈的是房子、車子、票子。實在不行,最起碼也是一個潛力股。現在人的情感沒有了這些經濟條件的綁架,真正要的是地久天長,而支撐地久天長的是性格脾氣和興趣愛好。“
教授問:“人都是有自私的一面,如果人人都不工作,你們人類不是要滅亡了嗎?“
星咪答:“這是不可能的,你們地球上不是有一句話叫:‘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嗎?我們也一樣,有人肯動腦筋,肯鑽研科學,這都是他們自己興趣所致,所以出成果的機率奇高。即使做不出成果也沒有關係,有想法就是好事,只要把這些想法放在那裡,讓後人再去鑽研,總有成功的。成功的成果就為全人類共享。發展初期,我們也像你們一樣,各自為政,自己研究的成果自己享用,其他人是不能擁有這項成果的,如果你要用,就要購買。有些高精尖的技術,用錢都買不到。想擁有這些技術必須自己研發,造成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的極大浪費。也為人類自我毀滅埋下禍根。”
“在各自為政和相互競爭的環境中,資源掠奪,技術封鎖,人為造成國家之間的不平等,而各個團體之間還有人為的製造不平等。技術的進步沒有給普羅大眾帶來福音,確帶來了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飢餓、戰爭、暴力、恐怖等事件層出不窮。
教授插話說:“是啊,你說的這些,在我們地球上,這些例子不勝牧舉。特別是各國的軍備競賽,運用的都是核心技術,核心人才,核心勞動力。在試驗與演習上又破壞地球生態,都在美其名曰保護領土,保護民眾,從來不想統一觀點,和平共處。“
星咪說:“就是,雖然你們有一些技術優勢,但整個地球社會就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政,也不能同心同德,一致對外。”
星咪繼續說:“現在透過觀察,看來星球人以及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你們的科學技術還沒有發達到我們的這個水平。我們雖然來了一個星球人和兩個仿生人,但地球人想控制我們是絕無可能的。我們來時帶來了星球上最先進的技術,主要是防止被奴役。我們到地球上是抱著誠意來和你們相處的,不知你們人類見到我們是什麼想法,我們還沒有證實。但透過對地球人的意念觀察,篩選出的一批人作為我們接觸的物件。經過近十地球年的考察,經歷了大浪淘沙,有部分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價值觀的要求,已被我們排除在外,目前符合條件的寥寥無幾。你是符合我們要求的人選之一,因為你工作的特殊性,我們現在只把你作為中間人的身份和你對話。我們在地球上要具體接觸的物件在你的實驗室裡,與地球人溝通的任務就交給他完成,他是我們最合適的人選。“
教授驚道:“你說,你第一個要接觸的物件在我的實驗室裡,他是誰?怎麼在我的實驗室的?”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