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橘子
1955年我軍大授銜中發生了不少故事,其中“皮有功,少晉中”的事情更是成為一大美談。在諸多戰功赫赫的開國少將中,主席為何會對資歷並不是很高的皮定均如此青睞有加呢?這是因為在當年那場敵我力量極為懸殊的較量中,被當作“舍卒保帥”的“棄子”的皮定均,率領一隻偏師,愣是在敵人心腹地區轉戰兩千多里,攪得敵人五個戰區天翻地覆,最後還全身而退,給我軍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和信心,因此才有主席“少晉中”的決定。
1946年6月,蔣氏突然調集30萬大軍,妄圖將豫南的中原解放區一舉消滅,製造第二個“皖南事變”。
當時我軍和蔣軍實力極為懸殊,無論是軍隊人數還是武器裝備以及戰爭準備,蔣軍都佔據絕對優勢,因此中原解放區很快就陷入危險境地,主席立即致電中原局:“同意立即突圍,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顧慮,生存第一,勝利第一”。
中原軍區於是決定向西突圍,為了迷惑敵軍,必須派出一支肩負特殊使命的部隊吸引敵人視線,掩護主力順利突圍,這個任務最終落到了一縱一旅身上。
一旅旅長皮定均,安徽金寨人,15歲就參加革命,由於幼年乞討為生,皮定均身材矮小瘦弱,投奔紅軍時許世友嫌他身體差,但他天生天不怕地不怕,死纏爛打也要當紅軍,許世友感念他這股不要命的狠勁,破例收下他,還真的給革命事業培養了一個好苗子。
皮定均將軍
1946年6月24日,一縱司令王樹聲將組織的決定告訴皮定均和政委徐子榮時,他倆一開始也是有些難過,面對這樣一個“棄子”“死子”的任務,任誰都會難過,組織性紀律性不強的人,甚至會心生怨氣,但皮定均卻第一時間果決回答道:“堅決完成任務!”
王樹聲非常感動,送給他幾匹騾子馱運的銀元,並囑咐他倆預備一身便衣,以備不測時突圍使用,哪知倔強的皮定均一口回絕:“我不用什麼便衣,我15歲幹革命,打蔣軍、日軍十幾年,就是死也值了!”
皮定均回去後立即將一旅兵力分散在二十多里的漫長戰線上,製造出一副“主力部隊”的假象,各部雖然人數少,但個個無不以一當十,奮勇作戰,令敵人遭受強大阻擊。為了迷惑敵人,皮定均故意派偵察兵深入敵人後方,擺出一副主力想要包抄敵人的架勢。敵人果真上當,誤以為這就是中原軍區主力部隊,於是連忙向東部集結,直接減輕了我軍主力的突圍壓力。
皮定均的偽裝做得非常成功,一旅在吸引敵人的過程中也曾幾次與敵人遭遇,愚蠢的蔣軍沒有識破,依然全力追擊他們認為是“敵軍主力”的一旅。
這樣,戰鬥到26日,主力終於越過平漢線,一旅的任務也算完成,接下來該是顧慮他們自己如何突圍了。正巧這天突然天降滂沱暴雨,蔣軍軍隊躲雨避戰,一旅趁勢全線出擊,一舉打退敵軍,順利跳出敵人包圍。
但是接下來又該何去何從呢?有人建議向西追趕大部隊,皮定均斷然拒絕,他們的最重要任務就是讓敵人誤判主力轉移方向,如果現在追上去,就會讓敵人瞬間明白過來,皮定均最終決定繼續向東,向曾經的革命根據地大別山挺進。
於是一旅一邊與圍追堵截的敵人作戰,一邊迅速向大別山轉移,每天不分晝夜都在強行軍,戰士累得走著走著都能睡著,一個營長被沒日沒夜的強行軍惹惱了,氣的衝旅長直髮脾氣,說敵人來了就跟他們拼,不走了。
大部分人此時的意見都是休息一天,政委徐子榮也是這個意見,可是倔強而又敏銳的皮定均明白,敵人是四面八方都有,後面追他們的甩掉了,還有前面堵上來的,所以一刻都不能停!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正是皮定均的倔強挽救了全旅。
一旅的鐵腳板讓圍追堵截的蔣軍軍隊也個個叫苦不迭,一旅派出的偵察員就遇到一個趣事,有一次他們誤撞進敵人營地,只見敵人橫七豎八躺在地上昏睡在地,偵察員用腳踢他們都不醒,都是追一旅累的。
皮定均帶著部隊不斷轉移,終於到達華東新四軍開闢的蘇皖根據地,完成了偉大的中原突圍,有資料記載,皮定均看見前來接應的華東部隊時,連續奔走的雙腿再也站不住,竟一下子癱倒在地。
一旅在24天的時間中,轉戰豫、鄂、皖、蘇四省,行程兩千多里,激烈的惡仗就有23次,小規模戰鬥更是天天都有,一旅一路消滅無數敵人,像鑽進鐵扇公主肚子裡的孫猴子一樣,把蔣軍五大戰區攪鬧得天翻地覆,狼狽不堪。
更重要的是,一旅的勝利撕下了蔣軍唬人的“紙老虎”嘴臉,讓廣大指戰員都看到勝利的希望,樹立了必勝信念。
解放後,周總理在一次會議上看到皮定均的名字,非常罕見地暫停會議,讓皮定均站起來給大家看看中原突圍的皮旅長,總理表揚道:“你們的中原突圍打得非常好,出人意料,我們原都做了最壞打算,哪知你們一個旅硬是做了一個方面軍才能做到的事,真是了不起啊!”
主席也一直念念不忘這個傳奇英雄,1969年視察皮定均部隊時,還誇讚說:“革命就是要有你們中原突圍那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過去是這樣,以後還是應該這樣!”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熱切歡迎讀者朋友點選下方“助力”,為我們參加頭條生機大會加一把油。非常感謝您對我們的肯定與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