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安風
編輯 | 文史洞察官
他作為毛主席的專屬廚師,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飯,但是在這22年間從未在飯菜裡放過一滴醬油,這究竟是為什麼?而且為什麼還要將選單銷燬掉?此人究竟是誰?這其中又隱藏了什麼秘密?
專屬廚師——程汝明
195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程汝明成為了毛主席的專屬廚師,在這之後的22年內一直為毛主席做飯,研究他的喜好以及口味。
但是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程汝明能夠成為毛主席的專屬廚師絕非偶然和運氣,而恰恰證明了他的實力。
程汝明的家庭並不富裕,他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家裡有六個孩子,他是老大。
俗話說得好:“長兄如父”。作為家中的老大,程汝明很早就輟學擔起了家裡種地的擔子,十二歲便開始下地幹活。
但是由於家中兄妹眾多,只種地沒辦法滿足家中的花銷,程汝明便踏上了去天津的打工之路,打算尋找更多的財路。
十年間,他輾轉了多個飯店去學習烹飪技術,最終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西餐烹飪廚師。
1952年,程汝明來到北京的鐵路上工作。在維護亞太和平會議期間,程汝明被派為外賓專列的西餐廚師,專門負責西餐餐飲。
在外賓專列服務期間,程汝明多次受到外賓的誇獎,對於他做的餐飲十分滿意。程汝明也因此受到了外交部的表揚。
成為專屬廚師的歷程
1954年的一天,程汝明像往常一樣到排程室檢視自己的任務,發現上面竟然沒有自己的名字。
隨後他就到保密室問問看是什麼情況,結果他剛走進辦公室,工作人員就調侃他說:“汝明啊,今天你可得好好慶祝一下嘍!”
原來程汝明的牌子被掛在了毛主席的專列上,成為了毛主席的專屬廚師。
能夠成為毛主席的主廚,程汝明的心中無比的興奮。但是比起興奮更多的是緊張。他不知道主席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怕自己做的食物不符合主席的口味,惹得主席發怒。
但是這一份緊張在第一次見到毛主席後便減淡了許多。毛主席待人非常的和善,沒有一點架子,這讓程汝明一下子就放鬆了下來,開始潛心研究主席的喜好。
在剛開始為主席做飯的時候,程汝明還是遇到了一些難題,他不瞭解主席的口味。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他經常請教主席的另一位主廚李錫吾,問他主席的愛好以及忌口。一心想做出讓主席可口的飯菜。
後來,在這次會議結束之後,程汝明和李錫吾一同被毛主席帶回了家中,成為了實打實的專屬廚師,足以看出他的出色。
不吃醬油的秘密
去到毛主席家中的程汝明欣喜萬分,很快就向主席展示了自己的拿手好菜——紅燒肉。
程汝明做的紅燒肉可謂是色香味俱全,他的好友見了他都讓他先做幾份紅燒肉解解饞,還說吃了程汝明做的紅燒肉之後,把這張嘴都慣壞了,再也看不上其他人做的了。可見程汝明做的紅燒肉有多麼的可口。
然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當程汝明把紅燒肉端到主席面前後,主席只吃了一塊便再也沒有動過這盤菜。這讓程汝明很不理解,他想著難道是自己做的紅燒肉不好吃嗎?心中很是疑惑。
這時毛主席也看出了他的不解,就笑著對他說:“汝明啊,你的紅燒肉做得很好吃,只是我不喜歡吃醬油。”程汝明聽到後就更加疑惑了,毛主席為什麼不喜歡吃醬油呢?
隨後程汝明就開始四處打聽,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知道了原因。
原來在毛主席小的時候,家裡賣過一段時間的醬油。當時製作醬油的方法和現在的大有不同,雖然原理是一樣的,但是工藝手法大相徑庭。
當時因為條件的限制,醬油是透過自然發酵形成的,其中難免會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有一次,主席在醬油缸旁邊玩耍,瞟到醬油缸裡面有很多小白點,於是就湊近看了,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那些小白點都是小蟲子。
從那以後,主席心裡就對醬油有了陰影,再沒吃過醬油。
但是這不吃醬油可把程汝明愁壞了,好多菜都需要醬油來提色。就比如主席最愛吃的紅燒肉。
程汝明開始潛心研究,一定要做出沒有醬油的紅燒肉。他進行多次嘗試,用盡了各種辦法。還請教李錫吾廚師做中餐的一些方式方法,最後終於被他給研究出來了。
他將做好的紅燒肉端給主席吃後,主席讚不絕口,並將盤裡的肉吃得一塊也不剩。
從那以後,程汝明每次做的紅燒肉都被主席吃得精光,並且主席也只吃程汝明一人做的紅燒肉。這是何等的榮幸啊!
其實除了紅燒肉,主席還喜歡吃辣椒和苦瓜。但是這兩道菜都是需要醬油的搭配才更加的美味。透過程汝明的苦心鑽研,最終決定用豆豉來代替醬油,最終做出來的菜也讓毛主席讚不絕口。
其實主席身邊的人也經歷過一次大換血,包括警衛員、秘書、廚師等都換了一遍,就連主席的另一位廚師李錫吾也被調派到其他的地方,唯獨程汝明一直留在主席的身邊,而且一待就是二十二年。
正是他的努力與細心抓住了主席的胃,進而抓住了主席的心。
用心良苦的程汝明
在程汝明負責主席的飲食後,主席的食慾明顯比以前好了許多。
1960年,我國遭遇了許多的自然災害,許多百姓連基本的溫飽都達不到,平時吃飽飯就是一種奢望,更別說吃肉了。
主席看到百姓們這樣心裡十分的難受,就跟程汝明說以後做飯別放肉了,等什麼時候百姓吃上肉了,我再吃肉。
這年春節主席也是一切從簡,仍然是飯桌上不見一塊肉。但是程汝明看著主席這樣整天沒日沒夜地工作,如果不吃肉,營養恐怕是跟不上,於是他就想到了一個辦法。
程汝明買來豬肉煉成豬油,並將剩下的肉切成蔥花大小,和蔥花混合起來做成了主席最愛吃的蔥油餅。本來主席並未發現端倪,吃到後還連連稱讚程汝明的廚藝進步了不小。
但是幾天後,主席發現了其中的小心機,嚴厲批評了程汝明,並且要求他以後不許再做蔥花餅。
這條路行不通的程汝明開始另闢蹊徑。他深知主席不願意吃肉是為了省下這筆錢,為百姓做更多的事。所以,他開始潛心研究如何花最少的錢做最美味營養的飯菜。
結合主席喜歡吃辣椒的喜好,他研究出了炸辣椒這一美食,當然,這一美食也得到了主席的稱讚。
用心良苦的程汝明不僅要研究出主席愛吃的美食,還要將主席的食譜燒掉,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銷燬選單的秘密
起初,程汝明接到上級的命令說:“每次做完菜之後要將選單銷燬。”對於這一行為程汝明很不理解,但是依然會照做。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程汝明和一個老兵聊天,從老兵那裡得知,原來銷燬選單是為了防止敵人從選單中窺探出主席的飲食習慣和身體狀況,進而對主席做出什麼不軌的行為。
知道了這其中的原因之後,程汝明比往常更加的謹慎和小心,生怕有什麼閃失。正是他的這份謹慎,也得到了更多人的信任。
程汝明的身份不能讓任何人知道,就連他的家裡人也只知道他在中南海當廚師,其他的一概不知。
即使同為中南海里的工作人員,程汝明往往也僅限於和其他領導人的廚師交流一下烹飪技術,除此之外一律不提。
作為主席的廚師,程汝明盡職盡責,也感到更加的光榮。
令他自豪的事情
1956年,毛主席在武漢兩渡長江,即興寫下了一首詩。其中兩句是:“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很多人都認為這當中的“武昌魚”是在現場捕撈的,但其實不然。
程汝明解釋說,這條魚是從長沙帶到武漢的。在去武漢的當天,專列停在了長沙。
程汝明和李錫吾正在為主席準備午餐,但是警衛突然通知要開始出發,於是程汝明就把食材先收起來了,放到了自制的簡易冰箱裡,其中就有那條剛殺過的武昌魚。
後來到了武漢,程汝明就為毛主席燒製了一條武昌魚。吃完後,毛主席對於這道菜讚不絕口。後來就有了此句詩。
每當有人提起這句詩,程汝明就十分的興奮。非常熱心地將這個故事講授給他人,並且還很自豪地說:“毛主席當年提到的武昌魚是我做的!”
當別人問起程汝明:“您覺得您這一生中最自豪的事情是什麼?”他說:“最自豪的就是,為主席做了一輩子的飯。”
2012年,程汝明逝世,享年八十六歲。雖然他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他嚴謹的精神將一直留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