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2月18日發表題為《新實驗證實魚類也有自我意識》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如果不是因為有一個科學家團隊持之以恆地研究這個主題,那麼人們可能會對這個結論嗤之以鼻。
三年前,一群日本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學》雜誌上發表了一個讓人驚訝且不同尋常的研究結果:一些專門清理其他海洋生物身上寄生蟲和死皮的裂唇魚通過了用鏡子進行自我識別的測試。
這項測試的內容是,在裂唇魚身體的某個部位——通常是喉嚨區域做一個只能在鏡子反射中間接看到的棕色標記。在進行實驗的四條(這個數字與用其他動物進行研究的數字相似)裂唇魚中,三條在遊向鏡子後觸控或刮擦了標記,從而證實了魚的自我識別能力。
儘管有這一發現,但該研究仍因幾個原因受到批評,最主要的原因是這是在小魚身上完成的實驗,它們是最原始的小腦脊椎動物。
“因此,方法上可能存在錯誤。”大阪市立大學研究生院理學研究系教授幸田正典承認說。現在,這位專家在同一期刊上發表一項新研究,提供的新證據駁斥了所有批評並堅定支援他的第一個研究結論。
現在,新的研究表明,很多其他魚類或許也可以透過表明它們具有自我意識的鏡子測試,這是大家以前沒有意識到的一點。
日本科學家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動物行為研究所和瑞士納沙泰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合作。他們強調說,這項研究“不僅是動物認知研究的進步,也是認為人類才有自我意識的心理學研究的進步”。
為了檢驗他們的結果,專家將樣本量增加到18條裂唇魚,結果其中17條(也即94%)裂唇魚表現出與之前研究相同的行為。
在第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在魚身上做了一個棕色標記,它看起來像一種小型寄生蟲,這是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是因為從猴子、豬、狗和羊等進行了類似研究但未能透過鏡子測試的動物實驗結果來看,最好的實驗標誌是在自然環境中不會引起它們害怕的標誌。
但是魚怎麼會知道鏡子裡出現的是自己而不是其他動物呢?
動物看自己的影像會經歷三種狀態:首先它表現出攻擊性行為——因為它可能將鏡子中的影象視為另一種動物;然後它表現出不自然但非攻擊性的行為——因為它確認鏡子中的影像不是另一種動物,最後它停止攻擊,反覆注視著自己的身體。
最後一個狀態說明可能產生了自我識別,因為魚可能看到標記並嘗試抓撓它。這種行為發生在對裂唇魚的第一次實驗研究中,但問題是如果移動鏡子,裂唇魚是否會再次出現攻擊性。
為了測試這一點,該團隊將裂唇魚轉移到一側有鏡子的水箱中,三天後又將它們轉移到另一側有鏡子的水箱中。在任何水箱中,魚兒都沒有表現出對自己形象的攻擊性。
來源:參考訊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