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通訊員 畢乙賀
出生僅13天的女嬰患有先心病,存在嚴重的主動脈縮窄,臨近年關的一天凌晨,女嬰動脈導管痙攣收縮近乎自動閉合,生命危在旦夕。手術中,女嬰又一度出現“石頭心”,嚴重水腫只能延遲閉胸……克服重重困難後,女嬰手術完成並恢復良好。
年前的一天凌晨,關關父親焦急的抱著剛剛出生僅13天的關關來到青島市婦兒醫院。當時,關關已經呼吸費力,面色發青,經皮血氧飽和度僅有正常人的一半,病情緊急。將孩子轉入心臟重症監護室(CICU)後,專家緊急評估關關患有嚴重主動脈弓縮窄合併主動脈弓發育不良、室間隔缺損、心室收縮力減低。經搶救後,孩子的指標有所緩和。
關關為什麼會突然出現這麼嚴重的症狀?原來,關關的先天性心臟病比較特殊,人體內在胎兒期有一根重要的維持迴圈的“生命通道”——動脈導管,正常人出生後會逐漸閉合。但因為存在嚴重的主動脈縮窄,關關的下半身臟器需要動脈導管開放才能維持供血,相當於在體記憶體在一個“定時炸彈”。由於某種原因,關關的這條生命通道痙攣收縮近乎自動閉合了,引爆了“炸彈”,病情突然惡化。
手術治療是這個僅有3kg的小生命活下來的唯一出路。心外科團隊開胸建立體外迴圈後,手術迎來了關鍵又棘手的環節,心臟需要暫時停止跳動,進行手術矯治。灌注停跳液的過程中,關關的心臟一度出現“石頭心”,正常心臟停跳後心髒是軟的,而關關的心臟則摸上去和石頭一樣硬,整個團隊的心也隨之提起來了。心外科團隊憑藉精湛的技術,在放大鏡的幫助下一步一步修補室間隔缺損。手術操作順利完成,帶著對這顆嚴重水腫的心臟能否跳起來的擔憂,隨著主動脈重新開放,心臟緩慢跳動起來,越跳越有力,不通暢的上下半身血管重新連通,小生命奇蹟般的活下來了。
術後,因心臟水腫嚴重,無法將胸骨閉合,心臟中心團隊決定採取“延遲關胸”的技術,給心臟一個空間,慢慢恢復,在透明補片下可以清晰的看到跳動的心臟。在渡過72小時心肌水腫期,經歷凝血功能異常、術後引流多、新生兒滲漏綜合徵、心臟水腫所致心肌收縮乏力、腎功能不全需要腎替代治療等重重難關,小關關病情逐步穩定。近日,心臟中心團隊進行關胸,關關逐漸恢復自主排尿,全身浮腫消退,自主呼吸恢復,已能自己吃奶了。
青島婦兒醫院心臟中心專家提醒,目前產前檢查對先心病的診斷水平越來越高,常常有胎兒四維超聲提示主動脈弓偏細的情況。青島婦兒醫院有成熟的產前-產後一體化治療模式,讓每一個患兒得到個性化及時準確治療。一旦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提示有主動脈弓發育問題的相關疾病,應儘早到醫院進行超聲檢查及評估,以免“生命通道”自動閉合,出現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