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悅悅
編輯|悅悅侃歷史
讀過小說《紅巖》的朋友一定都會對小說的主角“瘋老頭”華子良非常熟悉,而鮮為人知的是華子良的原型是一位叫韓子棟的老人。
韓子棟是一位智勇雙全的革命英雄,他雖然身陷囹圄,但卻在白公館內與敵人周旋了十四年,歷盡千辛萬苦終於脫離險境,他的故事堪稱是一個傳奇。
韓子棟被叛徒出賣身陷囹圄
韓子棟是山東陽穀縣人,這裡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自古便是英雄輩出,韓子棟也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大英雄。
他出生於1908年,才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參加了革命,由於非常機靈,而且沉著冷靜,因此被上級委派打入敵人內部做情報工作。
韓子棟也不愧是一位特工天才,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從敵人那裡得到了許多重要的情報,為我黨立下了汗馬功勞。
遺憾的是,在三十年代中期,他因為叛徒的出賣在北京被國民黨反動派抓捕了,從此身陷囹圄。
國民黨想從他這裡得到我黨的情報,於是對他嚴刑拷打,不過韓子棟始終不開口,將所有的酷刑都一一承受了下來。
後來韓子棟換了幾次監獄,南京、武漢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最終他被轉移到重慶歌樂山白公館這個吃人的魔窟。
韓子棟雖然英雄了得,有過硬的意志力,但他畢竟是肉體凡軀,白公館的酷刑他是有所耳聞的,他擔心有一天萬一承受不住就糟糕了,因此他想了一個主意——裝瘋。
在一次遭到拷打後,韓子棟就“瘋”了,他沒事就大喊大叫,脫光自己的衣服滿屋子跑。在放風的時候,他會在院子內狂奔,無論嚴寒還是酷暑都是如此。
由於韓子棟已經被抓了幾年了,期間嚴刑逼供就沒有斷過。
國民黨特務以為韓子棟在百般折磨下真的瘋了,於是就不再對他看管得那麼嚴格了,韓子棟總算是暫時逃過一劫。
不過裝瘋並沒有那麼輕鬆,為了不引起敵人的注意,韓子棟幾乎很少正常吃飯,總是故意把飯盆打翻,因此弄得他營養不良,人也變得面黃肌瘦。
一起被關押在白公館的小蘿蔔頭是個善良的孩子。
他雖然不知道韓子棟是在故意裝瘋,但是他覺得韓子棟是個可憐人,連飯都吃不飽,於是會找機會偷偷塞給他一個包子。
韓子棟一開始沒想接受,因為怕被識破。
後來他心想小孩子應該可靠,至少不太可能是敵人指使的,因此他接受了小蘿蔔頭的好意,並用眼神向他表示了感謝。
不過這個眼神卻引起了一個有心人的注意!
韓子棟在白公館內遇到一個特殊的犯人
這個人叫鄭發,河南許昌人,當年他有個三弟流落到浙江省,聽說被收養在一戶姓蔣的有錢人家裡,而據鄭發說這個人就是現在的蔣介石。
後來鄭發千里迢迢跑到重慶去見蔣介石,但是卻吃了閉門羹,戴季陶勸他說讓他先回老家去,因為蔣介石有苦衷,沒法見你。
不過鄭發卻認為非要見一面確認一下,後來他在重慶飯店偷偷看到了參加活動的蔣介石,覺得自己和他長得很像,更加確認蔣介石就是自己失散的兄弟。
這件事搞得蔣介石很是苦惱,於是就派手下戴笠去解決這件事。
戴笠覺得這件事挺棘手,看蔣介石的態度,似乎這事不像是假的,否則早就把這個騙子抓起來了。
但是這個人既不主動走,而且又不方便把他趕走,因為這件事鬧得挺大,重慶大街小巷都傳開了,要是來硬的,蔣介石面子上也不好看。
後來戴笠想了個辦法,他找了一所房子,把鄭發一家給軟禁起來了,不讓他們出去,久而久之這件事的風頭就過去了。
另外在軟禁的地方,給他們好吃好喝,這樣一來可以堵住他們的嘴,二來在蔣介石那裡也好交代。
鄭發就是個普通的農民,非常樸實,他也明白蔣介石的意思。
無論他是不是自己的親弟弟,以他現在的身份也絕對不會和自己這個鄉下人相認,因此也就非常失望地放棄了認親的打算。
由於軟禁的地點緊挨著白公館,因此他也和裡面關押的一些政治犯有所接觸。
在鄭發看來,這些人確實很可憐,他沒什麼文化,也不懂政治,只是單純看他們被刑訊逼供,所以覺得很同情。
尤其是小蘿蔔頭,這個才五歲的孩子,由於長期受到虐待而營養不良、瘦骨嶙峋。
鄭發對他非常照顧,經常暗中給他送一些吃的。
一來二去兩個人就很熟悉了,另外監獄對小蘿蔔頭這個孩子的看管也不是很嚴格,因此他也有機會去鄭發那裡玩。
這一天鄭發給了小蘿蔔頭一個包子,往常這孩子都會歡天喜地地吃下去,可這一次卻有所不同,他道過謝後把包子揣到懷裡轉身就要走。
鄭發覺得很奇怪,問他說:“你怎麼不在這裡趁熱吃完啊?”
小蘿蔔頭回答說:“鄭叔叔,我就先不吃了,因為監獄裡有個叔叔病了,總是不吃飯,我想把包子拿給他吃。”
鄭發說:“包子我這裡還有,這個人是誰啊,一會我給他送幾個去好了。”
可是小蘿蔔頭卻拒絕了,他回答說:“叔叔只會吃我給他的,別人給的他都不吃。”說完就扭頭走了。
鄭發聽了這話莫名其妙,他打算跟著小蘿蔔頭去看看這個人究竟有什麼秘密。
這個人正是韓子棟。
鄭發看到他的時候,韓子棟正在裝瘋,但是他接到小蘿蔔頭給的包子後卻安靜下來了,鄭發覺得此人眼睛炯炯有神,不像一個瘋子。
鄭發心想:這個人在監獄裡長期受到酷刑虐待,會不會他是在故意裝瘋為了保護自己呢?看起來很有這個可能。
於是鄭發主動和韓子棟接觸,一開始韓子棟對他不信任,依舊裝瘋,對鄭發問的話也從不回答。
這也很正常,韓子棟在監獄裡生存下來靠的就是警惕性,如果這個人是國民黨派來的特務怎麼辦,所以他決不可能輕易相信鄭發。
不過一來二去,隨著鄭發屢屢表現出善意,再加上小蘿蔔頭多次對韓子棟說鄭叔叔是個好人,韓子棟終於開始相信鄭發了,於是也與他接近起來。
雖然白公館的特務都相信韓子棟瘋了,但是對於一個瘋瘋癲癲的人,他們也不會客氣,沒事就對他進行毆打。
鄭發只要看見就進行阻攔,這讓韓子棟少受了不少罪。
鄭發雖然只是個被軟禁的人,但是在白公館內部卻沒有受到什麼限制,只是不能外出而已。
但這樣也讓他很不舒服,畢竟誰都不願意失去人身自由,因此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來庇護被捕的共產黨人。
就這樣,在鄭發一次次的庇護下,韓子棟逃過了危機,他終於相信鄭發是個好人,而鄭發也對韓子棟的經歷佩服不已,希望找機會可以救他出去。
除此之外,鄭發還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經常出入監獄主任周養浩的辦公室,他稍微認識幾個字,因此沒事就要來報紙閱讀,然後將看來的訊息都告訴了韓子棟。
結果鄭發就為獄中的地下黨組織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訊息,他也成了獄中與外界進行聯絡的一個媒介,可以說對我黨的情報工作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家人和朋友讓鄭發左右為難
其實鄭發也非常矛盾,蔣介石雖然不認他這個哥哥,還把他關了起來,一開始確實讓鄭發非常氣憤,但是久而久之他又恨不起來了。
在他心裡,一直把蔣介石當成自己失散多年的親人,雖然對方不仁不義,但是鄭發不能像他一樣六親不認,他還是有良心的。
這樣以德報怨究竟值得嗎?鄭發反覆在內心中詢問著自己。
不過韓子棟呢,他確實是自己的朋友,兩個人相交莫逆。
但他同時也是蔣介石的敵人,自己包庇他,沒有把他是裝瘋的事情說出去就已經有些對不起弟弟了,如果再幫助他逃跑,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但是鄭發的老婆也不贊同蔣介石的為人,覺得蔣介石沒良心,不僅不認哥哥,還把哥哥關起來。
這麼反覆說,鄭發也不知不覺受了影響,最終他下決心還是要幫著韓子棟逃出去。
遺憾的是非常不巧,1946年,專門負責安置鄭發的特務頭子戴笠因為飛機失事身亡了。
這下別說認親的事沒了著落,連重慶他都呆不下去了。
軍統覺得鄭發經常接觸犯人,這不符合規定,而且他在重慶影響也不好,因此強制要求他回到河南老家去。
這個機會終於來了!
在依依惜別時,鄭發對韓子棟說一定要多保重,等將來如果能脫離苦海,一定去河南許昌找自己,也不枉朋友一場,韓子棟痛快地答應了。
鄭發的老婆心很細,她將家鄉的具體地點和地形特徵都跟韓子棟詳細說了,韓子棟牢牢地記在了心裡。
韓子棟開始策劃越獄行動
其實韓子棟這段時間一直裝瘋,除了讓白公館的特務降低警惕以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在亂跑的同時抓住機會勘察地形,為以後的越獄行動做準備。
不過當時形勢也是非常嚴峻的。
從1947年開始,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節節敗退,對於被抓捕的共產黨人,他們的態度也越來越惡劣,甚至開始有人遭到殺害。
在重慶白公館中,這種情況也開始發生了。
因此獄中的黨組織認為,必須要抓緊時間行動了,能跑出一個算一個,如果再這麼耗下去,難保國民黨特務要痛下殺手,到時候就全完了。
在這種情況下,韓子棟是最有可能跑出去的。
首先國民黨特務都以為他瘋了,所以對他的看管也不太嚴密。
另外,韓子棟沒事就在監獄裡跑來跑去,他對地形也最為熟悉,哪裡的院牆最矮,哪裡的看守最為薄弱,獄卒換崗是多長時間,這些他都瞭如指掌。
因此獄中黨組織決定全力支援韓子棟的越獄行動,讓他先跑出去,等將來革命勝利、重慶解放的時候,再由他帶解放軍來解救其他的人。
當時獄中被捕的革命黨人的代表叫徐曉軒。
他指示韓子棟只要能逃出去,就要儘快趕到延安,將獄中的情報告訴黨中央,然後揭露白公館內國民黨特務的暴行,讓全國人民都瞭解國民黨反動派的罪惡。
這個機會終於來了!
監獄的特務都不怎麼重視這個瘋子,有時候也會把他當一個免費的苦力,反正不用白不用。
1947年8月18日,監獄裡有個姓陸的特務讓韓子棟跟著出去採購,幫忙拿東西。
其實這種事也不是第一次了,韓子棟以前就被要求出去幹活。
但他始終沒有輕舉妄動,一直是傻傻地跟著,讓幹什麼就幹什麼,表現出很合作的樣子。特務們看他老實,因此更加放鬆了。
這一次韓子棟決定行動了,當時他挑著擔子跟著特務走了很遠,結果這個特務犯了酒癮,就跟朋友喝酒去了,他要求韓子棟在旁邊等著。
沒過多一會,姓陸的特務就有點喝多了,變得迷迷糊糊的。韓子棟看機會來了,於是提出要去小便,特務沒多想就同意了,然後繼續和朋友推杯換盞。
韓子棟出門就找了個隱蔽的地方,把監獄裡獄友給他湊的一套舊衣服換上,為了不引起別人注意,把囚服也扔掉了,然後拔腿就跑。
他一路向北跑去,到了嘉陵江畔後,繼續順江北上,走米倉道,翻越險峻的大巴山,他的身影就這麼消失在了崇山峻嶺之中。
韓子棟北上之路異常艱難
翻越大巴山到達漢中盆地後,韓子棟又開始猶豫了。
自己逃跑一事肯定會引起軒然大波,國民黨反動派也肯定開始通緝自己,說不定畫像和照片早就散佈出去了,自己並不安全。
按說一直向北跑,翻越秦嶺到達陝西是最便捷的,但是這一點國民黨肯定也想得到,他們很可能在漢中通向陝西的路上設卡堵截自己。
自古蜀道艱險,從漢中北上的路就那幾條,想要混過去是很不容易的。
於是韓子棟靈機一動,決定反其道而行之,這樣雖然繞遠,但是卻更安全。
於是韓子棟放棄了最近的路線,沒有繼續北上,而是順著漢江東下,一路走到了襄陽一帶。
這一路線是國民黨萬萬沒想到的,他們在秦嶺設卡堵截,但是撲了個空,韓子棟早就跑出他們的包圍圈了。
走這條路還有一個好處,從襄陽北上就是河南南陽,再往北走就是許昌和洛陽了,從洛陽往西走就是陝西。
這樣的話就可以經過當初的老朋友鄭發的家,正好可以去尋求一些幫助。
這段時間韓子棟千里奔波,沒有錢也沒有吃的,基本是靠著乞討撐過來的,如果沒有支援的話,他就快撐不住了。
一路上倒是非常順利,雖然河南省是當時國共兩軍交戰的前線,路上國民黨也經常會進行盤問,但他們根本想不到韓子棟會到河南來。
而且韓子棟現在就像個叫花子,外貌也有了一定改變,再加上他有做特工工作的經驗,因此一次次化險為夷,終於來到了河南許昌。
不過就在韓子棟打算去找鄭發的時候,他又有些猶豫了。
經過這段時間的交往,韓子棟已經知道了鄭發和蔣介石的關係,畢竟他們才是一家人,鄭發會不會出賣自己呢?這個韓子棟可沒有把握。
最後經過了一番心理鬥爭,韓子棟決定還是相信鄭發。
兩個人認識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憑直覺,韓子棟覺得鄭發不是那種出賣朋友的小人,雙方的交情是真情實感的。
另一方面,韓子棟也確實需要幫助,他要撐不下去了,於是也就堅定了去找鄭發的決心。
雖然韓子棟牢牢記住當初鄭發老婆留下的那個地址,但是實際找起來也沒那麼容易,他一路上詢問了許多人,可都說不知道。
後來韓子棟沒辦法,乾脆把鄭發的名字說出來了,這下村民都知道了,鄭發在當地挺有名的,大夥都知道他去重慶尋親的事。
村民帶著韓子棟到了鄭發的家,這對老朋友終於再次相見了。
韓子棟之前的判斷是正確的,鄭發確實是個有情有義的人,也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他完全沒有出賣韓子棟的意思,之前確實是韓子棟多慮了。
鄭發見到老朋友也是非常高興,他說:“你在我這住下來吧,沒人會想到你藏在這裡的,在我這絕對安全。”
韓子棟確實也想在這裡休養一段時間,但是他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
他要儘快回到延安,將白公館之內的事情儘快報告給黨組織,以便將來對獄友進行營救,拖一天就有可能導致更多的戰友犧牲。
因此這件事可是一點也耽誤不得。
鄭發在聽到這件事以後也是深表理解,於是給韓子棟準備了吃的和衣服,並且給了他一點錢作為路費。
另一方面,鄭發還託人給韓子棟辦了一張路條還有身份證,方便他應付警察的盤問。韓子棟對此也是非常感激。
就這樣,韓子棟在老朋友鄭發的幫助下,順利躲過了國民黨的圍捕,歷經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延安。
見到黨組織後,韓子棟將白公館內國民黨特務的暴行一一說了出來,這些也都成了將來對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指控的證據。
他還把鄭發多次幫助自己的事說了,組織表示以後一定會答謝鄭發。
遺憾的是雖然黨組織在得到韓子棟的情報後全力組織營救,但是白公館內被關押的革命志士大多還是被殺害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罪行又添了一筆。
新中國成立後韓子棟繼續為人民服務
新中國成立後,韓子棟擔任貴陽市委副書記,有一次他去北京出公差,在北京遇到了沈醉,提到了當年鄭發的事。
他這才知道解放後鄭發過得並不好,因為他與蔣介石有密切的關係,曾經還被關進監獄。
韓子棟聽說當年幫過自己的老朋友這麼悽慘,感到非常難過,不過他畢竟不是什麼大人物,也沒有能力去改變什麼,因此只能儘自己全部的力量幫一下鄭發。
在鄭發出獄後,韓子棟派人給鄭傳送了二百塊錢和一些茶葉,但是鄭發只收下了茶葉,錢卻沒有收。
他讓韓子棟的秘書把錢帶回去,並跟他說:“我當初幫助韓子棟是因為朋友情意,根本不是希望得到報答,現在韓子棟做了官,希望他能夠為老百姓做主。”
秘書把鄭發的話帶回去後,韓子棟聽了也是感慨萬千,他覺得這個朋友交得真是太對了。
後來電影《烈火中永生》在全國播放,華子良的大名無人不知。
這下鄭發的冤情終於得以昭雪,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大英雄鄭發,韓子棟的救命恩人,因此對他也是敬佩萬分。
後來鄭發得到了善終,八十多歲的時候去世。
不過他的女兒鄭喜雲的生活也是一樣艱難,直到八十年代後,鄭喜雲的生活條件才終於好了一些。
後來她在北京見到了韓子棟,韓子棟回憶起當年和鄭家人交往的事,也是感慨萬千,同時也對沒能對他們有什麼幫助表示歉疚。
為此韓子棟專門寫了一副字給鄭喜雲,落款則是老朋友韓子棟,由此可見在他心中鄭家人的分量有多重,他始終沒有忘記當年幫助過自己的恩人。
1992年,為人民服務了一輩子的韓子棟因病去世,可他的傳奇故事卻在老百姓中代代相傳。
而幫助了他的鄭發也得到了公正的評價,韓鄭兩家人也成了世交,至今兩家的後人也依然維持著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