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他相識是在高中一年級的時候。QQ擴列認識的。他和別的人不一樣,有的人擴列之後沒幾天我們雙方就達成一個共識:咱們倆個不太合適,一起玩兒沒什麼意思,就這樣吧。然後就再也沒理過。但是他不太一樣,他總是在理我。但是我和他明明一點共同話題都沒有啊……我總是這麼想。但是他好像也從來沒放棄過和我交好這件事兒。過生日互送禮物,互相安慰失意的時候的自己。一直到了高二我集訓的時候,我們兩個還是保持一種很奇怪的關係,說曖昧算不上,說友情也差點兒味兒。
我是藝術生,註定是要參加集訓的。他也要住校了。我們哪裡每週都可以玩一次手機,我也是每週給他發一次訊息,但是他開始不怎麼回我了。我一開始有點兒慌,但是隨著他一天覆一天的了無訊息後,我也放棄了。大概是和之前的擴列一樣的吧,我感覺自己有點兒失望。但是說實話,我們一起聊天那麼久,說刪除就刪除,我心裡也是不太舒服的,所以也就一直放在那裡沒有管他,甚至到最後,我已經忘記了還有一個這樣的人在我列表裡。直到那一年過年,我照例給微信和QQ所有好友發了新年祝福時,他回了我一句,我才想起來:哦對,這個人好像是之前聊的很開心的朋友。
那個新年我跟他多說了幾句話,但是也只是幾句而已,他好像很忙,他說只有過年才能拿幾天手機。我沒有很在意,因為我好像已經不再把他當成一個摯友了。
後來一直到高考,升入大學,我們也沒有多少交流。因為他雖然和我同齡,但他晚上一年學,我上了大學,他也才高三。一個剛入大學,對未來充滿朝氣和希望的大一學生和一個備戰高考的高三學生都是忙的腳不沾地的程度,自然也沒有太多功夫閒聊,聊天的內容大多是在哪個學校,學怎麼樣,最近忙不忙什麼的,時間也是在一個又一個間隔很長的假期。
直到他高考結束,我們的聊天也沒有明顯增多的樣子。他高考結束,自然是輕鬆了很多,而我還是忙的不行,他問我什麼時候有空,他說想見見我。我挑了一個合適的時間,說一定要帶他看看我的城市,他說好。
我們是在高鐵站見面的,沒有想象中的侃侃而談,只有兩個不善言辭之人的沉默寡言。我不知道該怎麼開這個口,因為我也是第一次見網上的人,他看起來也想要找些話題,但是也不知道該找什麼。
“考得怎麼樣?”我說出這句話我就後悔了,因為到底不知道他有多少信心。
“啊……嗯,還行……”他撓了撓頭,告訴我道。
我有心想活躍氣氛,就多跟他說了說話。引導永遠比沉默有效得多。
我們就這樣聊了一天,從初識到初見,他好像都沒怎麼變過,總是沉默寡言。
我們自那以後聊天的日子也越來越多,後來又順理成章走到了一起。
其實我總是惡作劇的很希望沒那麼順理成章,但是我所過的生活一直都是這麼奇怪,很順利,順利的我心裡七上八下的。
我問他當年擴列完發現沒什麼共同話題為什麼還理我呢?他說他也不知道,但是他就是不想我再也不理他。他還跟我解釋,高中幾年並不是不想和我說話,而是怕他的平庸無法讓他見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