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2月12日報道,英國利茲大學的研究表明,透過簡單的眼部檢查可以在心臟病發作前12個月提早被發現,而正是人工智慧技術使之成為可能。
報道稱,人工智慧正在向所有蘊含發展潛力的研究領域挺進。所有部門都希望將這項技術帶來的益處融入其日常用途當中,這一次輪到了醫學領域。醫療保健行業此前已經實現了資訊學上的重大突破,以期不斷研發出新藥物。然而,該領域的一項最新發現或可拯救數百萬人的生命。
英國利茲大學的研究發現,在光學領域實施的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在心臟病發作很長時間之前就發現罹患疾病的端倪。而為了實現這一點,患者只需接受一項簡單的眼部檢查。
該大學在英國《自然·機器智慧》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到目前為止,操縱眼科掃描器的人工智慧已經能夠預測未來12個月患者是否可能出現心臟病發作的症狀,而且在這方面的準確率已經達到了70%。
然而,在此之前醫學領域只能根據病史,以及患者的年齡、性別、吸菸史、膽固醇和血壓等引數,預測其罹患此類病症的機率,因此這項技術意味著,人類在檢測此類疾病的準確性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
據該研究的作者稱,早期發現此類心臟病變將使在疾病發生之前進行有效治療成為可能,進而大大降低死亡風險。
報道還稱,這一突破或可拯救數百萬人的生命,因為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資料,心臟病在美國是導致死亡的主要誘因。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亞歷克斯·弗蘭吉表示:“視網膜掃描器價格低廉,在眼鏡店裡經常使用這種儀器。根據自動篩查的結果,患病風險高的患者或將被轉送到專門的心臟病醫療服務機構。”
該系統利用患者的視網膜影象來評估心臟的一個腔室,特別是左心室的大小,以及這個腔室中的血壓。收集到這些資訊之後,人工智慧會結合人口統計學資料,預測患者在未來12個月內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
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此類心臟檢測?這就是這項技術的主要問題所在。這個系統已經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了測試,儘管十分接近現實條件,但仍然引起了廣泛質疑。
人工智慧檢測能否在街頭的小眼鏡店中成為現實,這些小型企業能否負擔得起這種先進技術,普通人是否有經濟能力獲得這種技術?這些都是尚待解決的問題。
來源:參考訊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