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後臺及生活中很多朋友向拆助理諮詢關於“回遷房值得買嗎?風險大嗎?”的投資問題,眼瞅著回遷房比同地段周邊商品房單價便宜一半,都盤起心裡的小算盤躍躍欲試了。
哪種回遷房可以上市?
回遷房能否上市買賣需要以土地性質為基礎劃分
城中村改造專案土地的原生是宅基地,屬於集體所有,村集體經濟組織透過土地轉性民主程式表決並向有關部門申請、批准方可轉為國有建設用地。
轉為國有建設用地的復建區域一般是由政府以劃撥國有土地方式無償交給村集體經濟組織,這意味著地上的房子未來具備上市交易的基礎,但需要在回遷房轉讓時補繳土地出讓金及滿足政府限售條件後入市。
一般轉為國有建設用地的回遷房可以正常辦不動產權證,在實際操作中,落地時間較長(3-10年甚至更長),且受地塊土地證上的村民房屋是否全部完成拆遷補償所限制。
回遷房的優勢VS劣勢?
優勢 |
劣勢 |
便宜! (周邊商品房價格的50%-60%) |
一般需要一次性付全款,不能貸款,資金佔用率較高 |
常見回遷房的房屋品質和物業管理比商品房略低,容積率一般也比商品房要高不少,升值空間不如商品房 |
|
回遷房的持有周期更久,過戶之前也不能進行抵押,這就意味著資金在7~10年之間幾乎失去了流動性,且房子的金融屬性不如商品房 |
購買回遷房有哪些法律風險,如何應對?
風險 |
建議應對方式 |
未完備“集轉國”手續,買賣合同存在被認定無效或效力待定的風險 |
購買前調查清楚,查該村是否具備土地轉性的批覆和公示檔案,不購買未轉性的回遷房 |
房屋過戶前,回遷戶及其共有人/家庭成員發生諸如繼承糾紛等權屬爭議,會影響購房人權益 |
尋找對村內家族情況知根知底、“信得過”的中間人做介紹,合同中約定該類情況的救濟手段 |
回遷房買賣暫不納入房地產交易中心網籤備案系統,存在一房/指標面積數賣的風險 |
除了做好背調,如果可以,需求村集體/專案開發商/公證處的見證或公證,增強公信力 |
過戶前,若專案所在地段價格上升,回遷戶存在毀約風險 |
在合法有效範圍內,設定最大化的違約金條款,提高違約心理門檻 |
過戶前,回遷戶若有債務糾紛,回遷房可能存在被查封的風險 |
合同約定回遷房交付回遷人後,購買人第一時間實際佔有、使用、收益 |
回遷房上市還有什麼注意?
1、關注回遷房交易新政策,做好交易週期風險評估
以舊改專案最多的廣州市黃埔區為例,2021年釋出的《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關於深入推進城市更新實現產城融合促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徵求意見稿)》對回遷房的自持面積比例提高到了50%、且自持時間不少於20年,這意味著若買的是村民自持面積部分,20年內不得辦理過戶手續,風險週期拉長。
(四)規範回遷房屋流轉。舊村改造復建區回遷房原則上要求村民自用,已辦理“集轉國”手續的回遷房建築面積自持比例不低於50%,且自取得回遷房不動產登記證後,自持年限不少於20年;自持以外部分,自取得回遷房不動產登記證不滿5年或未完成補繳土地出讓金的,不得上市交易。嚴格查處中介機構和員工違法違規釋出、撮合、代理無證買賣回遷房行為,嚴禁村集體、改造開發企業違規為回遷房提供辦理安置補償協議及買賣轉名等相關手續。
2、慎重評估回報率和風險,綜合考慮機會成本。購買回遷房帶有一定“賭博”的性質,同時會發生很多隱性成本,謹慎對待不為過。對於那些首房首貸資格仍在的年輕人,更是要珍惜可以使用槓桿購買商品房的機會。
以上就是關於回遷房在法律風險和優劣勢方面的一些討論,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