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媒人觀察對隆鑫系13家企業破產事件進行了關注。地產如江湖,報道發出後,一位曾在隆鑫地產歷練過的“江湖人”跟我們取得了聯絡。
已被各家新聞稿件一再講述的隆鑫故事,當它出現在一個親歷過隆鑫地產六年輝煌與黯淡的前隆鑫人口中,會是什麼樣?
Mr. X 現在已經是重慶地產圈資深人士,2003到2009年在隆鑫地產的日子,是他地產從業履歷上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一段。
透過他的回憶,我們再次連綴起一段“隆鑫往事”。
01、 一切,從一手好牌開始
2002年,生產摩托車起家的隆鑫開啟了自己的首個地產專案。
提起隆鑫早期開發的“駿逸”系列產品,Mr. X 依然很肯定:“2002年的產品,放到現在看也不差,位置、產品、場景都不錯。”
(南岸駿逸天下小區)
Mr. X 回憶,當年隆鑫開拓地產專案,一開始是請了很多“高人”的。一炮打響之後,隆鑫地產再接再厲。2005年4月,隆鑫地產4盤同開,同年便一舉躋身重慶開發企業前10名。
“08年以前,塗建華的能量不見得比重慶其他龍頭地產老大差。”
依託重慶三大摩幫之一,隆鑫地產有資金、有資源、有人脈,可謂拿足了一手好牌。
這局牌在09年時變起悄然。
在Mr. X 等隆鑫地產的老員工感覺裡,從09年開始,隆鑫地產“之前的那口氣沒了”。當時,隆鑫地產進行了調整,戰略開始不聚焦,人才也開始流失。
對此,身在局中的Mr. X 有很直觀的感受,他將很大的原因歸於管理層本身。
(塗建華)
“之前隆鑫過慣了好日子,缺乏危機感,決策層對自身侷限性缺乏認知,覺得自己無所不能。”
這時候的隆鑫地產,不再那麼尊重專業,也不再站在市場角度思考問題,很多人離開了。
在眾多新聞報道里,關於隆鑫地產這一段時間的動作是這樣記載的:早在2011年,隆鑫地產就完成了近萬畝的土地儲備,並試圖切入資本賽道,為赴港上市設定了三年計劃。
裂變的紋路,從最輝煌的頂端開始滋生。
02、 野蠻生長or盲人瞎馬?
隆鑫地產的這段經歷,從整個地產行業看來很眼熟。
在那個時候,很多地產企業陸續走上規模化擴張的道路,規模化帶來巨大誘惑讓他們血脈賁張。去年爆雷的某大的2011年被形容為最後的“拿地瘋狂”。
這體現在隆鑫,是在摩托、地產之外大量開闢新賽道。今年宣告破產的隆鑫系企業中,金融、酒店、礦業等都有涉及。
具體著落在隆鑫地產,則是在旅遊和商業地產上的大舉進軍。
2010年,隆鑫突然將戰略重心轉向了旅遊地產。僅在豐都瀾天湖,就壓上了六七十個億。同時,還上馬了海南諾亞方舟、仙女山花漾的山谷、巫山三峽國家度假公園、三亞龍棲灣、雲南撫仙湖等多個旅遊地產專案。
Mr. X 認為,對於旅遊地產,重慶消費支援根本不夠。重慶人買旅遊地產,想要的是15萬以下精裝都包完的產品,上了20萬就賣不動了。
但那時的隆鑫地產,已經是由一些不那麼專業的人領導的一個團隊。
後來的故事是,隆鑫地產重倉的瀾天湖,如今已成為爛尾樓成片的巨型“鬼城”。
(未完工的瀾天湖 圖片來源網路)
關於當時隆鑫轉向做旅遊地產的情形,Mr. X 說:“反對的人肯定有啊!有人覺得資金有限,不做住宅開發做旅遊地產是欠考慮,然後被踢出局了。”
高速擴張隨之而來的是盲目自信,個人的弱點在虛幻但宏大的前景下被鼓勵、被放大。
在對行業沒有深入瞭解時,要保持敬畏之心,但那時的隆鑫地產和塗建華,似乎已經忘記了這一點。
彼時隆鑫地產的不專業到什麼程度?Mr. X 舉例,一個從保潔公司過來的人也能做副總,做諮詢的公司也能操盤商業。
“旅遊地產和商業地產,對任何一家涉足房地產的企業都是極大的考驗。更專業的企業都不敢隨意觸碰的領域,你憑什麼認為自己就可以?”
商業地產是隆鑫地產押寶的另一個方面。然而在拿了觀音橋、兩路口的地塊後,隆鑫地產面臨了一些狀況,如兩路口地塊權屬出現問題,導致地塊遲遲無法開發。
地塊閒置,但買地的利息卻需照付,過慣了舒服日子的隆鑫,第一次感受到了“資金吃緊”這四個字的痛。兩路口拿地失敗凸顯出團隊對於地塊前調工作不足,盲目自信,好大喜功,而歸結到底就是缺乏一個專業的操盤團隊。
(曾經的隆鑫地產兩路口專案效果圖)
不夠專業的團隊面臨一個充滿風險的領域,這一切似乎是“盲人瞎馬,夜半深池”寓言的現實版。不知道當時的隆鑫人,是否為此心驚膽戰過。
時間很快到了2014年。隆鑫地產等來的不是之前預計的赴港上市,而是資產轉讓。
2019年有一則新聞引起了重慶人的關注,塗建華公開討債,稱14年將房地產資產出讓給一家國企,至今被欠轉讓款,隆鑫地產被“活活拖死了”。
而這,也許只是壓垮隆鑫地產這匹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03、 沒有故事可以重來
關於隆鑫地產,有太多遺憾的“如果”。
如果保留更專業的團隊……
如果掌門人對市場更多敬畏……
如果用六七十個億做住宅……
Mr. X 也認為,隆鑫如果當初更專注、更專業地去做,不管是摩托車還是地產,都有可能做出來。
對於隆鑫,他更多的其實是惋惜。
“現在的摩托車產業縱深做得也很好,細分領域也有了。像隆鑫這樣的企業,完全可以為地方培養更多的小企業。比如寶馬汽車,200多個配件就有200多個加工廠。”
(隆鑫摩托)
然而現實的故事不能推倒重來。
就地產而言,隆鑫地產一開始對賽道就沒有清晰的認知,這導致了它戰略的轉移,不聚焦。
“唯一清晰的認知就是做地產賺錢。”Mr. X說。
那是一個野蠻生長的時代,賺快錢的快感模糊了對未來目標理性的判斷。
有業內人士指出,隆鑫地產的產品力一直沒有提升。十年前還屬於中高階品牌,但後來最終售價可能只堪比中端甚至中低端產品。
Mr. X 也認為,隆鑫地產20年沒什麼提升,那是因為錢太好賺了,想不到去做精品化。
在前十年,有著隆鑫這樣想法的地產企業大有人在。
然而地產在走向職業化發展,標準化、精品化是大勢所趨。
Mr. X 說:“精細化也有利潤可挖掘。”
然而,這些都是活下來的地產企業要思考的事了。
隆鑫,在重慶人記憶裡,已定格為悲情英雄。
媒人觀察:
重慶三大摩幫都涉足過房地產,力帆和隆鑫已經隕落,宗申的地產還在繼續,但並沒有具有市場亮點的作品。
因為,房地產是很多企業都會跨界的一個行業,尤其在十年前。
Mr. X在採訪時開玩笑說,只有某製藥企業沒有玩房地產,因為覺得利潤太低。
今天的房地產行業面臨的是另一番景象。 活下去,是許多活下來的企業正在面對的。
隆鑫的故事給我們的,除了唏噓,還有更多有分量的東西。
江湖上已沒有隆鑫,但還會留著它的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