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引起聽力受損,嚴重時可導致失聰。下面用具體病例加以說明並給與糖友警示。
典型病例簡介 糖友老包現年72歲,患糖尿病多年。近期開始出現耳鳴,繼而出現聽力明顯下降,當時自認為年紀大了,可能聽力自然退化了,有一天發了耳鳴,經耳鼻喉科醫生診斷為“神經性耳聾”
病例解讀與分析 糖尿病是致神經性耳聾的原因之一,也是加重老年聾的因素,其致聾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引起耳蝸及耳蝸神經變性而導致聽力減退。病變部位不僅限於耳蝸,也影響了聽覺腦幹通路,致使衝動傳遞延遲。糖尿病患者聽力減退隨年齡增大而加重,本例糖友,年齡在70歲以上。
另外,與病程、病情控制程度和併發症明顯相關,糖尿病病程越長,病情控制越差,越易引起聽力減退,本例糖友還併發高脂血症、高血壓,故發生聽力減退明顯高於無併發症者。本例糖友糖化血紅蛋白高於正常,表明病情控制差。
科普一下糖尿病代謝性耳病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障礙性疾病,可併發多系統病變。其中糖尿病代謝性耳病位列其中。糖尿病代謝性耳病引起聽力受損仍至失聰(耳聾)原因多種多樣。糖尿病耳聾的發生與內耳和微血管病變等病理改變有關。一般認為是由於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影響血流及血供,造成微迴圈障礙,組織慢性缺血、缺氧,進而引起耳蝸神經繼發性退變。同時,持續性高血糖造成的蛋白質非酶性糖化反應及其產物,可引起機體多方面的損害,如受到不同程度的非酶性糖化以後,膜的流動性與細胞的變形性減低,氧的釋放與一些酶的活性下降,而這些變化也可直接影響微迴圈與氧的供給,加上由於糖代謝紊亂,脂代謝障礙與維生素不足,最終導致聽功能減退。
怎樣防治
糖尿病代謝性耳病引起的突發性耳聾的治療,應根據可能致病的病因制訂治療方案。對於糖尿病微迴圈障礙所致者,在降低血糖的同時,多采用改善微迴圈、促進細胞代謝類藥物及提高氧分壓的治療,以增高血漿溶解氧的含量,增加細胞的新陳代謝,改善血液黏滯度,促進受損區側肢迴圈的建立,糖友經擴張血管、降低血黏滯度、神經營養藥物治療及高壓氧治療,療效顯著,聽力恢復快。但對於重度耳聾者因聽器受損嚴重,組織修復和功能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療程不宜過短,一般10天-20天為一療程。糖尿病耳聾的重症患者,經過上述系統治療後聽力仍未恢復者,則需佩戴助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