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十八、各國聯合建立的全球性或區域性組織

十八、各國聯合建立的全球性或區域性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是一個獨立於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1995年1月1日正式開始運作,該組織負責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萊蒙湖畔。其基本原則是透過實施市場開放、非歧視和公平貿易等原則,來實現世界貿易自由化的目標。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關貿總協定臨時機構。世貿組織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國際組織,在調解成員爭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權威性。世貿組織的前身是1947年訂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與關貿總協定相比,世貿組織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智慧財產權貿易,而關貿總協定只適用於商品貨物貿易。世界貿易組織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世貿組織的第一任總幹事是義大利前外貿部長雷納託·魯傑羅,第二任總幹事是紐西蘭前總理麥克·穆爾,第三任總幹事是泰國前副總理兼商業部長素帕猜,第四任總幹事是歐盟前貿易談判代表帕斯卡爾·拉米。建立世貿組織的設想是在1944年7月舉行的佈雷頓森林會議上提出的,當時設想在成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同時,成立一個國際性貿易組織,從而使它們成為二次大戰後左右世界經濟的“貨幣-金融-貿易”三位一體的機構。1947年聯合國貿易及就業會議簽署的《哈瓦那憲章》同意成立世貿組織,後來由於美國的反對,世貿組織未能成立。同年,美國發起擬訂了關貿總協定,作為推行貿易自由化的臨時契約。1986年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啟動後,歐共體和加拿大於1990年分別正式提出成立世貿組織的議案,1994年4月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的關貿總協定部長級會議才正式決定成立世貿組織。自2001年12月11日開始,中國正式加入WTO,標誌著中國的產業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2、世界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由30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旨在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戰,並把握全球化帶來的機遇。 前身是1947年由美國和加拿大發起,成立於1948年的歐洲經濟合作組織(OEEC),該組織成立的目的是幫助執行致力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歐洲重建的馬歇爾計劃。後來其成員國逐漸擴充套件到非歐洲國家。1960年12月14日,加拿大、美國及歐洲經濟合作組織的成員國等共20個國家簽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約》,決定成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公約獲得規定數目的成員國議會的批准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約》於1961年9月30日在巴黎生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正式成立。總部設在巴黎。 經合組織提供了這樣一種機制:各國政府可以相互比較政策實踐,尋求共同問題的解決方案,甄別出良好的措施和協調的國內、國際政策。該機制以平等的監督作為有效的激勵手段來促進政策的進步,執行的是“軟法”而非強制性的手段(比如OECD公司治理原則),有時也促成了正式的協議或條約。 經合組織成員國提供了全世界近60%的商品和服務,但在一個相互依存的全球經濟中,經合組織顯然不能獨自發揮作用。它和世界上其他超過70多個國家進行著技術和觀點的交流。 經合組織的成員國創始成員(1961年):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丹麥、法國、德國、希臘、冰島、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國、美國 ;後來加入的成員:日本(1964)、芬蘭(1969)、澳大利亞(1971)、紐西蘭(1973)、墨西哥(1994)、捷克(1995)、匈牙利(1996)、韓國(1996)、波蘭(1996)、斯洛伐克(2000) ;強化夥伴會員:巴西、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南非 ;入會申請中:智利(2007)、愛沙尼亞(2007)、以色列(2007)、俄羅斯(2007)、斯洛維尼亞(2007); 以國際組織身分參與組織工作:歐盟 ;以觀察員身分參與各委員會工作:中國香港、新加坡、中華臺北等。

3、20國集團(又稱G20),它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於1999年12月16日在德國柏林成立,屬於佈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由原八國集團以及其餘十二個重要經濟體組成。該組織的宗旨是為推動已工業化的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開放及有建設性的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並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的持續增長。按照以往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20國集團成員涵蓋面廣,代表性強,該集團的GDP佔全球經濟的90%,貿易額佔全球的80%,因此已取代G8成為全球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20國集團由八國集團(美國、日本、德國、法國 、英國、義大利、加拿大、俄羅斯)和十一個重要新興工業國家(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 墨西哥、 沙烏地阿拉伯、南非、韓國和土耳其)以及歐盟組成。

4、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APEC),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的經濟合作官方論壇。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紐西蘭和東盟6國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舉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首屆部長級會議,標誌著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1991年11月,中國以主權國家身份,中國臺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為“中國香港”)以地區經濟體名義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目前,亞太經合組織共有21個成員。澳大利亞聯邦、汶萊達魯薩蘭國、加拿大、智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墨西哥合眾國、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 、秘魯、菲律賓共和國、俄羅斯、新加坡 、泰國、美國、越南、香港、臺北。

5、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又稱PECC),前身是1980年9月建立的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是由工商 企業界、政府和學術界三方人士組成、協商性的非政府間國際組織。1992年改為現名。其宗旨是:在自由和開放經濟交流的基礎上,本著夥伴關係、公平和互相尊重的精神,加強經濟合作,以充分發揮太平洋盆地的潛力。成員國有23個(1999年5月):中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秘魯、菲律賓、哥倫比亞、加拿大、韓國、馬來西亞、美國、墨西哥、日本、泰國、汶萊、新加坡、紐西蘭、印尼、越南、智利,以及中國臺北、中國香港、南太平洋島國(作為一個整體)以及法屬南太平洋領地(準成員)。我國於1986年參加PECC以後,一直參與其各種活動。

6、太平洋島國論壇,一般每年召開一次政府首腦會議,在各成員國或地區輪流舉行。迄今,已舉行了34屆論壇首腦會議。1971年,斐濟、薩摩亞、湯加、諾魯、庫克群島和澳大利亞在紐西蘭首都惠靈頓召開南太平洋7方會議,正式成立“南太平洋論壇”,並決定每年召開一次會議。2000年正式改稱“太平洋島國論壇”。 機構宗旨為:加強論壇成員間在貿易、經濟發展、航空、海運、電訊、能源、旅遊、教育等領域及其他共同關心問題上的合作和協調。近年來,論壇加強了在政治、安全等領域的對外政策協調與區域合作。機構成員16個成員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斐濟、薩摩亞、湯加、巴布亞紐幾內亞、吉里巴斯、萬那杜、密克羅尼西亞、索羅門群島、諾魯、吐瓦魯、馬紹爾群島、帛琉、庫克群島、紐埃;1個地區:中國臺灣;   2個觀察員:新喀里多尼亞、東帝汶。

7、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東盟的前身是馬來亞(現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於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東南亞聯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四國外長和馬來西亞副總理在曼谷舉行會議,發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確定的宗旨和目標是:(1)以平等與協作精神,共同努力促進本地區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2)遵循正義、國家關係準則和《聯合國憲章》,促進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3)促進經濟、社會、文化、技術和科學等問題的合作與相互支援;(4)在教育、職業和技術及行政訓練和研究設施方面互相支援;(5)在充分利用農業和工業、擴大貿易、改善交通運輸、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進行更有效的合作;(6)促進對東南亞問題的研究;(7)同具有相似宗旨和目標的國際和地區組織保持緊密和互利的合作,探尋與其更緊密的合作途徑。成員國10個(截至2011年8月):汶萊(1984年)、柬埔寨(1999年)、印度尼西亞、寮國(1997年)、馬來西亞、緬甸(1997年)、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1995年)。

8、博鰲亞洲論壇(縮寫BFA,或稱為亞洲論壇、亞洲博鰲論壇), 博鰲亞洲論壇由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及日本前首相細川護熙於1998年發起。於2001年2月下旬在海南省瓊海市萬泉河入海口的博鰲鎮召開大會,正式宣佈成立。論壇每年定期在中國海南博鰲召開年會。 博鰲鎮地處海南省瓊海市,是“亞洲論壇”永久會址所在地,論壇為非官方、非營利性、定期、定址的國際組織;為政府、企業及專家學者等提供一個共商經濟、社會、環境及其他相關問題的高層對話平臺。成員國為:澳大利亞、孟加拉人民共和國、汶萊達魯薩蘭國、柬埔寨王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共和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日本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哈薩克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蒙古國、緬甸聯邦、尼泊爾王國、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菲律賓共和國、大韓民國、新加坡共和國、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塔吉克共和國、泰王國、土庫曼、烏茲別克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等26個國家(簡稱“26個發起國”)。

  9、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起源於1989年開始,是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五國關於加強邊境地區信任和裁軍的談判程序的組織。1996年4月26日,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首次會晤。從此,“上海五國”會晤機制正式建立。2001年6月14日至15日,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第六次會談,烏茲別克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組織。次日,六國元首舉行首次會談並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並簽署《關於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宗教激進主義公約》。同年9月,上海合作組織政府首腦在哈薩克阿拉木圖舉行首次會談。聯合決定啟動上海合作組織多邊經濟合作程序,宣佈正式建立上海合作組織政府首腦定期會談機制。 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它進一步加強了我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觀察員國:蒙古、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和平夥伴國:白俄羅斯和斯里蘭卡。

10、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是由歐洲共同體又稱歐洲共同市場發展而來的,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荷盧比三國經濟聯盟、歐洲共同體、歐盟。歐盟是一個集政治實體和經濟實體於一身的區域一體化組織。1991年12月,歐洲共同體馬斯特裡赫特首腦會議透過《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裡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盟正式誕生。現有27個會員國,位於主要在歐洲。歐盟已經制定了一個單一市場,透過一個標準化的法律制度,保證人、貨物、服務、資本的遷徙自由;它保持了一個共同的貿易政策、產業政策、區域發展政策;15會員國使用一個共同的貨幣即歐元。在對外政策上,代表其成員在世界貿易組織,在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和在聯合國的會議上發言,維護其成員國利益。目前,歐盟的經濟實力已經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而隨著歐盟的擴大,歐盟不僅因為新加入國家正處於經濟起飛階段而擁有更大的市場規模與市場容量,而且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的國家集團和商品與服務出口的國家集團,再加上歐盟相對寬容的對外技術交流與發展合作政策,對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至關重要。歐盟可以稱得上是個經濟“巨人”。2010年歐盟國內生產總值16.106萬億美元,人均GDP32283美元。

11、非洲聯盟(簡稱非盟),是一個包涵了54個非洲會員國的聯盟,是屬於集政治﹑經濟和軍事於一體的全洲性政治實體。非洲聯盟的前身是於1963年5月22日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阿貝巴成立的“非洲統一組織”。2002年7月在南非改組,總部設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2011年8月15日,非洲聯盟正式接納南蘇丹共和國成為其第54個成員國。非洲聯盟於未來有計劃統一使用貨幣、聯合防禦力量、以及成立跨國家的機關,這包括一個管理非洲聯盟的內閣政府。此聯盟的主要目的是幫助發展及穩固非洲的民主、人權、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除此之外亦希望減少非洲內部的武裝戰亂及創造一個有效的共同市場,最終目標是建立阿非利加合眾國。非盟的主要任務是維護和促進非洲大陸的和平與穩定,推行改革和減貧戰略,實現非洲的發展與復興。非盟致力於建設一個團結合作的非洲,力爭各成員國在重大國際事務中能夠用一個聲音說話。該組織還積極落實2001年發起的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推動各成員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和爭取外資及援助,以促進非洲大陸經濟一體化。非盟在維護地區安全、調解地區戰亂和衝突方面採取了積極行動。非盟參與調解了蒲隆地、剛果(金)、賴比瑞亞、索馬利亞、象牙海岸和蘇丹等國的衝突,有效地避免了這些國家安全域性勢進一步惡化。

12、 阿拉伯國家聯盟(簡稱阿盟),是為了加強阿拉伯國家聯合與合作而建立的地區性國際組織。1945年3月,埃及、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和葉門7個阿拉伯國家的代表在開羅舉行會議,通過了《阿拉伯國家聯盟條約》,宣告聯盟成立。到1993年共有22個成員國。宗旨是加強成員國之間的密切合作,維護阿拉伯國家的獨立與主權,協調彼此的活動。 阿盟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地區性國際組織。組織機構主要有首腦會議、聯盟理事會和秘書處,總部設在開羅。聯盟成員國自成立後陸續締結了一些加強各方面合作的條約、協定,在維護本地區石油國權益、支援巴勒斯坦人民正義事業,處理阿拉伯國家間分歧和解決本地區國家間衝突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是當代國際社會,尤其是中東地區的重要政治力量。阿拉伯國家聯盟2011年11月27日在埃及首都開羅召開外長會議後決定,立即對敘利亞實施經濟制裁,並於11月中旬中止了敘利亞的成員國資格。

13、美洲國家組織,是現存區域性組織中歷史最久的組織。其起源可溯及19世紀初期中南美獨立解放戰爭。1826~1889年,美洲國家曾舉行過11次國際會議,導致“美洲共和國國際聯盟”的成立。在此後將近60年中,美洲國家會議先後通過了一系列條約和宣言,並使該組織的職能從偏重商務逐漸擴大到了政治、司法、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到1948年,在波哥大召開的第 9屆泛美會議,通過了《美洲國家組織憲章》,將該組織確定為現在的名稱即“美洲國家組織”。它的總部設在華盛頓,到1982年7月,有成員國34個。成立宗旨為:加強本大陸的和平與安全;保障成員國之間和平解決爭端;在成員國遭到侵略時,組織聲援行動;謀求解決成員國間的政治、經濟、法律問題,促進各國經濟、社會、文化的合作;控制常規武器;加速美洲國家一體化程序。目前,共有58個國家或組織向美洲國家組織派觀察員。

14、77國集團,是一個經濟組織,它是發展中國家為改變國際經濟貿易中的被動地位,改善日益惡化的交往環境,為阻止發展中國家國際收支逆差不斷擴大而建立起來的。1963年第18屆聯合國大會討論召開貿易和發展會議時,73個亞、非、拉國家和南斯拉夫、紐西蘭共同提出一個聯合宣言,形成“75國集團”。後來肯亞、韓國、越南加入,紐西蘭宣佈退出。 1964年6月15日在日內瓦召開的第一屆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產生尖銳分歧。77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聯合起來,再次發表了《77國聯合宣言》 ,要求建立新的、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並以此組成一個集團參加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談判,因而該集團被稱為77國集團。1967年,77國集團第一次部長級會議在阿爾及利亞舉行,會議通過了該組織的憲章。截至2008年6月,77國集團有正式成員134個。   77國集團的產生是由於國際上的不平等經濟秩序對發展中國家造成了嚴重損害,它反映了發展中國家聯合起來維護自身利益的歷史趨勢。自成立以來,77國集團逐漸從設在日內瓦的貿發會議擴充套件到聯合國其他一些機構。此外,在聯合國的一些重要會議裡也有77國集團。77國集團沒有總部、秘書處等常設機構,也沒有章程和預算,但由於成員國有著共同的利害關係,它們在同發達國家談判時,往往能以“一個聲音講話”。每屆聯大和貿發會議召開前該集團通常要舉行部長級會議,研究對策,統一步調。由於該集團協調行動,步調一致,在維護髮展中國家獨立和主權、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以及在國際經濟領域的鬥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它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一個鬆散的磋商機制。議事時採取協商一致的原則作出決定,但在主要的國際經濟機構中都有它的組織。它在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工業發展組織中的活動尤為活躍。每屆聯大和貿發會議舉行之前該集團通常舉行部長級會議,協調立場,研究對策,部長級會議是該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主要出版物有《77國集團通訊》等。77國集團成立後,主要致力於維護髮展中國家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爭取經濟利益,在一些涉及重大共同利益的問題上協調立場,發揮積極作用。近年,77國集團要求進一步加強團結與合作的願望和呼聲日益強烈。77國集團強烈要求平等地參與國際經濟事務的決定,強調在國際金融機構中加強協作與配合,對國際金融體制改革和建立多邊貿易體制等提出具體主張。77國集團成立多年來,已成為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組織中共同利益的代表。它在促進南南合作、推動南北對話、為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以及改變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並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主持的談判中達成了一系列對發展中國家有利的國際公約和協定。77 國集團的宗旨是加強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領域的合作,採取一致立場反對超級大國和帝國主義的控制、剝削和掠奪。主要活動方式是在每屆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召開之前,舉行成員部長級會議,研究對策,協調立場,採取聯合行動,為改革不平等的國際經濟關係同發達國家進行鬥爭。

15、不結盟運動,是一個鬆散的國際組織,它成立於冷戰時期。1956年,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埃及總統納賽爾和印度總理尼赫魯舉行會談,針對當時東西方兩大軍事集團嚴重對抗殃及廣大中小國家的情況,提出了不結盟的主張。1961年9月,首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25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了會議,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現有118個成員國、17個觀察員國和10個觀察員組織。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聯合國會員國,絕大部分是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總和佔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國際社會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其成員國奉行獨立自主、不與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中的任何一個結盟的外交政策。不結盟運動定期舉行首腦會議,目前已經舉辦了14次。不結盟運動奉行獨立、自主和非集團的宗旨和原則,支援發展中國家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捍衛國家主權以及發展民族經濟和文化的鬥爭,堅持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種族文化和一切形式的外來統治。不結盟運動的成立是發展中國家走向聯合自強的新開端,在支援和鞏固成員國民族獨立和經濟發展、維護成員國權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國際社會的重要力量。隨著冷戰結束,世界政治和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不結盟運動嘗試對自身進行重新定義。在新形勢下,不結盟運動著重強調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邊主義等原則,併為來自不發達地區的成員國在國際談判中爭取權益。不結盟運動不設總部,無常設機構。它定期召開首腦會議、外長會議、協調局外長會議及紐約協調局會議等。首腦會議為不結盟運動的最重要會議,自1970年起,首腦會議會期制度化,每3年舉行一次。不結盟運動各種會議均採取協商一致的原則。如有分歧,各成員國可採取書面形式向主席國正式提出保留意見,以示不受有關決議或檔案的約束。現任主席是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2009年7月當選 ,任期3年中國一貫重視與不結盟運動的關係,在國際事務中與不結盟運動保持著良好的合作,並於1992年9月正式成為不結盟運動的觀察員國。

16、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組織或北約),是美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1949年,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荷蘭、英國、盧森堡、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義大利在華盛頓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1954年,吸收聯邦德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擁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規部隊,是西方的重要軍事力量。宗旨是成員國在集體防務和維持和平與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進北大西洋地區的穩定和福利。在冷戰期間,軍事的議題就成為北約安全戰略設計的主要考慮因素。進入20世紀90年代,歐洲的政治與安全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北約的職能轉變為政治軍事組織,所要面對的議題也從過去的軍事威脅,擴散到全球恐怖主義、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網路攻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多元問題上。  

17、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組織或華約)是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為對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而成立的政治軍事同盟。成員國包括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波蘭人民共和國、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1954年,八國在華沙簽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華沙條約組織這一軍事、政治同盟正式成立,總部設在莫斯科,。1991年7月1日,華沙條約組織正式解散。

(此文作者王振嶽,曾任佳木斯市委黨校教研室主任,經濟學教授。發表於2012、3、12. 網際網路.)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2-01-01

相關文章

40億年後,銀河系與仙女座的星系碰撞,整個宇宙將為之閃爍

40億年後,銀河系與仙女座的星系碰撞,整個宇宙將為之閃爍
估算星系裡的恆星數量,絕不是一件易事,實際上,我們連地球夜空中肉眼可見恆星的數量都很難數清.論質量,仙女星系差不多是銀河系的1倍,仙女星系約有4000億顆恆星,是銀河系的姐妹星系,在夏天,找到一個合適 ...

今天出現的新生事物“元宇宙”能走多久?

今天出現的新生事物“元宇宙”能走多久?
前提: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中聲稱: 人類之所以成為地球主宰,就在於人類能創造並且相信 "虛構的故事". ---------------- 當今的這 ...

地球在星際空間中狂奔,一天5500萬公里,人類要被帶去哪裡?

地球在星際空間中狂奔,一天5500萬公里,人類要被帶去哪裡?
哲學上有非常著名的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人類‬在地球上‬發展繁衍了‬數百萬年‬之久‬,從‬最初‬非洲大草原上‬瑟瑟發抖的‬小可憐‬,到今天‬已經站到了‬食物鏈的頂端‬,發展出智慧文明‬ ...

兩彈一星元勳賦|彭桓武賦

兩彈一星元勳賦|彭桓武賦
編者按: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在國慶之際,中國科訊特邀辭賦家,推出<兩彈一星元勳賦>系列,透過"賦"這一中華古典文學體裁彰顯科學精神.弘揚愛國之情.以銘記這 ...

每秒630公里!地球正在宇宙中飛奔,目的地:1.5億光年外的巨引源

每秒630公里!地球正在宇宙中飛奔,目的地:1.5億光年外的巨引源
相對論告訴我們,宇宙中不存在絕對靜止的物體,靜止是相對而言的,運動才是絕對的.當我們在地球上坐著不動時,地球其實正帶著我們在宇宙中高速飛行,最快速度相當於每天前進5440萬公里,而我們對此卻全然不知. ...

用積木遊戲的比喻啟發對宇宙的理解
05. 用積木比喻啟發對宇宙的理解 透過對積木遊戲的認識過程來啟發對宇宙的認識是本節的目的. 一些難於一目瞭然的道理或自然現象,人們常常喜歡用簡潔的日常事例來比喻. 比如:心理學教導人們的大腦必須經常 ...

最近大火的元宇宙到底是什麼?

最近大火的元宇宙到底是什麼?
視覺中國供圖 準確地說,元宇宙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個經典概念的重生.1992年,美國著名科幻大師尼爾·斯蒂芬森在其小說<雪崩>中這樣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線 ...

元宇宙火爆出圈 UENC將成為下一個風口
近期,一個新奇的概念名詞在網路上迅速躥紅,引發科技界和投資界的廣泛關注.這個概念名詞,就是"元宇宙".那麼,元宇宙到底是什麼? 四大核心屬性 元宇宙(Metaverse)一詞出自1 ...

宇宙還存在一個除光速以外的速度限制,這才是人類真正的障礙?

宇宙還存在一個除光速以外的速度限制,這才是人類真正的障礙?
許多科學家認為,這個宇宙應該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宇宙,生命在宜居行星上自然出現的機率接近100%,雖然現實上我們從來沒有找到任何地外生命的蹤跡.科學家們認為,宇宙的範圍太過廣泛,人類其實就像地球上的一窩螞 ...

地球帶著人類在宇宙中“奔跑”,一天5200萬公里,有目的地嗎?

地球帶著人類在宇宙中“奔跑”,一天5200萬公里,有目的地嗎?
網路上流行一句話叫:"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是用天體力學來對生活中的種種難題進行調侃,彷彿量子力學就能修復一切難言的人生bug. 還有一句話叫:"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 ...

每秒29.8公里,地球正以超快的速度在穿越宇宙,我們卻渾然不知

每秒29.8公里,地球正以超快的速度在穿越宇宙,我們卻渾然不知
在諾大的銀河系中,大到行星.小到塵埃,一切物質都處於運動中.千萬年來,它們遵循著宇宙的"潛規則",在各自的軌道上規律地執行著,卻又彼此影響. 比如月球和地球,月球圍繞著地球不同的旋 ...

區塊鏈專題報告:NFT,使用者生態新元素,元宇宙潛在的經濟載體

區塊鏈專題報告:NFT,使用者生態新元素,元宇宙潛在的經濟載體
(報告出品方/作者:東方證券,張穎) 一.從NFT熱潮中看NFT的意義和價值 1.1. 什麼是 NFT?區塊鏈時代的主流資產. NFT(Non-fungible Token) 代表不可替代的代幣,是可 ...

最高山不足1毫米,中子星到底有多圓?宇宙中有完美球形的天體嗎

最高山不足1毫米,中子星到底有多圓?宇宙中有完美球形的天體嗎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宇宙中的天體為什麼都是圓的.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曾經專門發文解釋過.說到底,其實是萬有引力的結果.對於質量足夠大的天體來說,它們都可以克服固體引力,從而達到流體靜力平 ...

我們生活的宇宙,是一個“甜甜圈”?

我們生活的宇宙,是一個“甜甜圈”?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 "甜甜圈"形狀的宇宙概念圖(圖片來源:ESO / J. LAW)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介紹過關於宇宙形狀的猜想:宇宙可能像一張平坦的白紙.一 ...

元宇宙vs. 數字孿生:技術演化的視角

元宇宙vs. 數字孿生:技術演化的視角
近幾個月來元宇宙概念的爆火,與近幾年來數字孿生的大熱,兩種現象之間有哪些異同? 元宇宙究竟是概念炒作的科幻噱頭.資本割韭菜的利器,還是代表了網際網路的未來,亦或兩者都有? "脫胎於現實世界. ...

探索高能量密度“宇宙”中的奧秘

探索高能量密度“宇宙”中的奧秘
--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專案"高能量密度物理若干前沿問題研究" 創新群體專案成員合影,左六為張傑. 記者 甘曉 宇宙中絕大多數物質均處於高能量密度等離子體狀態,而像地球一 ...

格林尼治天文臺建臺345週年!來看看人類觀測宇宙史上重要節點

格林尼治天文臺建臺345週年!來看看人類觀測宇宙史上重要節點
中國小康網訊 1676年9月15日,格林尼治建成,第一位擔任此職的是約翰•弗蘭斯蒂德,他以擔任天文臺的臺長和"致力於以最忱治的關心和努力校正天體運動的星表,和恆星的位置,以便能正確的定出經度 ...

夢的具象,後人類的永生世界——《元宇宙》

夢的具象,後人類的永生世界——《元宇宙》
元宇宙,這個誕生至今約三十年的概念,最近橫掃了各大社交媒體,關於其的定義和討論也是五花八門,每個論調似乎都是在盲人摸象,作為人類脫碳入矽的堅定擁躉,我第一時間妄圖自己總結.組織和提煉關於這個概念的一些 ...

元宇宙,會是下一個網際網路嗎?

元宇宙,會是下一個網際網路嗎?
文/孟永輝 一夜之間,元宇宙火了.從表面上看,這是始料未及的,並且很多人將它看成是一個由資本觸發的存在.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人們對元宇宙的看法才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局面.對於元宇宙看中的人,會對它推崇有加 ...

宇宙是彎曲的?這個效應,可能改變我們對宇宙形狀的認知

宇宙是彎曲的?這個效應,可能改變我們對宇宙形狀的認知
宇宙是無邊無際的平坦空間,還是一個閉合的球面?我們無法直接觸碰宇宙可能的邊界,但根據來自地面與衛星的觀測資料,在計算了宇宙中物質分佈的密度後,多數宇宙學家認為宇宙是平坦的.但是近年來,一些研究對此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