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自宅嗨網,原作者:bos 感謝bos兄的精彩分享!
一臺電視,並不是開機就能出最好的畫面,而不同的預設模式針對不同的目的用途,呈現出不同的畫面風格。要想真正感受到導演所要表達的意圖和真實場景的還原,就要選擇最接近標準的模式,進一步要用專業的校色儀器和軟體對電視的灰階、色彩進行校準,從而獲得標準真實的觀感體驗。
之前我在以往的帖子裡一直告訴大家,大法電視要用電影模式和專家色溫,估計很多朋友還不知所以然。剛好藉著這次FIBBR的影片調校活動,我使用新的方法再一次對電視進行校準除錯,並將幾個代表性的畫面模式透過資料和屏攝,給大家看看實際區別。
我的電視是老型號的9300E,資料不會跟其它年代其它系列一模一樣,但索尼電視在每個畫面模式上調校的風格是一脈相承的。
我文筆不好,校色過程我就不詳述了。緣分大佬和WY老兄都已經發了投影和電視的校色教程精品帖,可移步。
https://www.hao4k.cn/thread-67892-1-1.html
https://www.hao4k.cn/thread-67956-1-1.html
一、準備工作
校色裝置:i1pro 2 、 SpyderX
由於普通的色度儀會有些許的不準確,所以這次特意用光譜儀i1pro2對色度儀spyderX進行矩陣校正。
校色軟體:ChromaPure 3.0
由於影片校準就是要追求準確,而免費的HCFR太過於不準,所以買個軟體還是值得的
校色片源:DVS HDR10 Test Pattern 、 ChromaPure Bluray 、 Spears Munsil UHD Benchmark
感謝FIBBR這次提供的DVS校色影片
二、資料對比
下面就用測得的實際資料來看看鮮豔模式、標準模式、電影模式和自定義校準的區別
鮮豔模式
鮮豔模式的伽馬飛到了1.0甚至更低,色溫冷到了南極,色準飛到了火星。
(鮮豔模式預設的選單色溫為“冷色調”)
鮮豔模式是以畫面亮度和色彩鮮豔度為首要追求,完全不在乎灰階和色準的表現。
也就是說,用鮮豔模式的話,呈現的畫面離導演意圖差了一個銀色系。
從這也可以看到,就算是大法電視,也會有極其不準的預設模式。
標準模式
標準模式的伽馬是一條男人都喜歡的S型曲線,色溫還是以明顯的冷色溫為主,色準比鮮豔模式好了一些,但還是處於不準的範疇。
(標準模式預設的選單色溫為“中間色調”)
標準模式不追求亮度,但是從灰階到色準,還是離導演意圖差了一個太陽系。
電影模式
電影模式的伽馬已經非常穩定平直的躺在標準線上,雖然白點還不夠純正,但色溫已經很接近6500k,色準也是基本準確。
(鮮豔模式預設的選單色溫為“專家”)
老型號的電視會有“家庭電影模式”和“專業電影模式”,這兩者唯一的區別是前者採用gamma2.2,後者2.4。
電影模式以準確為首要目標,色域也控制在bt709裡面,並沒有進行色域對映擴大。使用電影模式時,恭喜你,你與導演已經同在一個地球上了。
自定義模式
對於有強迫症的發燒友來講,預設的電影模式的準確度還是不夠的;
而且自定義校準還可以根據資料調試出自己喜歡的畫面風格。
例如我,喜歡gamma2.4,喜歡將sdr的片源對映到P3色域。下面就放上這次最終的除錯結果
三、屏攝對比
資料是冰涼的,缺乏除錯經驗的朋友應該很難根據圖表想象出實際畫面,所以,接下來就從兩個方面,用實際屏攝對比各畫面模式的表現差異。
(每個部分的屏攝順序都是 鮮豔、標準、自定義)
1. 色溫
色溫就是平常說的畫面偏暖還是偏冷,電影中普遍以D65作為基準白點
這部分用拍照色彩還原度高的蘋果手機iPhone X來拍攝
我想,這種差異應該不用我解釋了吧,大家應該都能看出來哪個是正常的
鮮豔模式嘛,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
2. 伽馬
伽馬,可以理解為一個畫面中亮與暗的關係
為了更好的體現,將電視各模式的背光亮度調到一致,其餘設定不動
這部分用華為手機P20 Pro的專業模式,固定相機快門引數拍攝
首先看看液晶天敵——灰階圖
首先說明,電視亮的區域不是漏光,是被亮的白字照亮了,不過也剛好,可以直觀看到白字的亮度差異
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到,
鮮豔模式的白字是最亮的,但黑位細節卻是最差的;
標準模式的黑位正常了一些,但白字還是過曝了;
自定義模式能做到白點既不過曝,又有清楚的黑位細節。
接著來看看高光表現
很明顯,在手掌和左臉處的高光,鮮豔模式和標準模式都不同程度的過曝了,只有自定義模式清晰的表現了高光細節。
另外,上面兩個模式的顏色都過飽和了,明顯假的感覺。
最後,再來看看複雜畫面的整體表現
這個場景是表現HDR特性——高對比度非常好的素材
鮮豔模式,只能用傻亮來形容。
標準模式,開始黑下去了,但自定義模式的黑位明顯更黑。不過受手機拍攝能力限制,不能把暗部細節拍出來。
現場的觀感,自定義模式的對比度明顯更高,出屏感更好。
三、校準屏攝展示
我使用iPhone X的HDR拍照,最能表現hdr的高對比度,最接近現場觀感。
一起來感受校色除錯後的畫面吧。
第一張圖是電視9300E,第二張圖是三星顯示器CHG70,第三張圖是MacBook Pro。
可以看到,雖然是不同的顯示裝置,有不同的顯示能力,但表現出了高度的一致性,這就是校色的魅力——讓你在不同裝置上,都儘可能貼近導演的意圖
五、結語
1. 校色有些繁瑣,也有點枯燥,但卻是你接近導演意圖的必經之路;
2. 經過校色的除錯,不單是畫面準確,也能讓顯示裝置發揮最大的潛力;
3. 希望大家學習校色、重視除錯,摒棄數毛、鮮豔的嗜好,追求高還原、高對比度、高景深、通透自然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