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頌輝 上海報道
“過去一年,集團未曾新增一塊土地,前期開發的專案賣得只剩少量車庫和商鋪了。”面對集團“無米下鍋”的境遇,在南京某房企擔任管理層的沈冶(化名)最終選擇了離職。
與沈冶相似,近期從“老東家”離職,另謀“錢”途的房企高管並不少見。2月21日,旭輝集團在公司官網宣佈,周軼群出任集團副總裁兼運營中心總經理。“這是旭輝2022年步入‘三五戰略’後,引進的首位重量級職業經理人。”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2月份以來,房地產行業中已有近30家品牌企業的高管發生變動,除旭輝集團和仁恆置地外,還包括綠城中國、中南置地、弘陽地產、祥生集團、美好置業和雨潤地產等。
針對房地產行業跳槽現象日益增多的現象,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這反映出在房地產行業銷售下滑等情況下,房企正透過精簡組織結構、提升組織效能以及更加重視績效來提升精細化管理和盈利能力。
“明星職業經理人離職在行業屬正常現象,企業也不能過分看重單個職業經理人的管理能力。”一家總部位於浙江寧波的房企董事長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房企而言,必須透過總結過往的經驗,形成一套可複製、可持續的管理體系,才能確保不斷健康地執行。
多位房企高管“轉會”
在房地產行業進入新週期的背景下,曾經手握豐厚年薪的高管們開始紛紛“轉會”,或者在其他賽道尋求職業生涯的機會。
赴南京擔任房企高管之前,沈冶曾是一家浙系房企安徽區域公司的副董事長。熟悉房地產開發運營的他,曾因為不滿老東家的內部混亂問題而跳槽。這次再度選擇離職主要是因為公司業績下滑明顯。
在沈冶看來,公司整整一年的時間沒有在土地市場公開拿地,這對地產企業而言無疑是不正常甚至是危險的。看著公司銷售額和利潤只能勉強維持管理層和員工的工資,他最終選擇了離職,開始尋找新的任職機會。
總部位於上海市的旭輝集團,最近迎來了新任副總裁——職業經理人周軼群。旭輝集團在官網釋出的資訊中將其稱為“重量級職業經理人”。
據介紹,周軼群有著18年的房地產行業從業經驗。在加入旭輝前,其在仁恆置地集團擔任執行副總裁,分管集團投資、商業、酒店以及文旅業務。此前,周軼群還曾擔任仁恆置地上海公司總經理、路勁地產集團上海公司總經理等職務,在房地產多業態投資及運營、跨區域經營及管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優勝劣汰、迭變重整,旭輝必須穿新鞋、走新路,探索出一條全新的內涵式發展之道。”旭輝集團董事局主席林中表示,相信周軼群的加盟,能讓公司的精細化管理和精益化經營再上一個臺階。
與此同時,2月26日,前中南商業總裁、中南置地副總裁韓石加盟旭輝商業,擔任旭輝商業副總裁兼旭輝商管公司總裁,並主持旭輝商管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工作。
此外,美好置業副總裁李駿近期已跳槽至雨潤集團,並出任地產板塊副總裁,分管營銷和品牌;陽光城集團產品中心總經理鄧健加盟弘陽地產,擔任首席產品官;藍光發展副總裁張勝利加入綠城中國,擔任西南區域總經理。
“手裡還有一定資金的房企,當下都會迎來新高管的加盟,而資金緊張的房企則更多地是在削減編制。”上海地產行業獵頭Damon告訴記者,仁恆置地高管出走主要是因為被“定向挖角”。
更青睞穩定基礎薪資
據沈冶介紹,每年年初,房企都會按照慣例召開會議,制定全年的銷售目標和戰略。“在這期間跳槽的高管多是受到業績壓力影響。”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認為,類似高管變動除了與房企應對行業形勢變化和戰略調整而進行的組織結構調整、人員精簡有關外,也可能涉及業績考核因素與新一年目標任務變化的問題。
中指研究院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月23日,A股有69家房企釋出業績預告或業績快報。其中,28家虧損,佔比40.6%,虧損額超過10億元的房企有11家。
而2021年,規模房企整體的目標完成情況也遠不及歷史同期。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2021年規模房企平均目標完成率不到90%,明顯低於近年105%以上的平均水平。在披露2021年度業績目標的部分規模房企中,截至2021年12月底有逾8成房企未完成全年業績目標。
對於大部分房企未完成年度銷售目標的情況,克而瑞研究中心表示,即使年內規模房企已對業績增長保持了謹慎預期,並適度調降了銷售目標的情況下,但下半年在市場大幅降溫、企業業績持續萎縮的影響下,多數企業的業績壓力仍然較大。
每年年前和年後的幾個月是獵頭公司的旺季。然而,Damon原本合作的房企近期大多都縮減了編制。“招聘高管的房企明顯減少了,有的正面臨資金壓力,有的業績出現了虧損。”他介紹道。
Damon還透露,自己曾將一位碧桂園區域負責人推薦到了旭輝集團,該人士不再願意承受高週轉的開發運營工作,而是選擇去相對穩健型的房企任職。
“這位區域負責人原來一年的薪酬將近千萬元,主要包括較低的基礎薪資和高額的銷售獎金,但他認為現階段在房地產行業已很難再拿到高額銷售獎金,因此選擇了跳槽。”Damon表示,相對於碧桂園,旭輝集團給這位區域負責人開出了比較保守的薪資,相當於基礎薪資比在碧桂園時要高一些,他選擇了寧願拿保守薪資。
據Damon介紹,自己曾運作的一位廣西榮和集團高管離職案例也是類似情況,更青睞穩健型房企和更高的基礎薪資。“在房地產行業火熱的時候,他們在房企曾享受過一波紅利,儘管彼時基礎薪資只有200多萬元,但隨著營銷業績連年翻番,個人獲得銷售獎金相當高。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Damon表示。
“其實,目前在房企中還有一部分人的工作已經不多,但還沒有選擇跳槽,只是他們覺得裁員還沒到自己頭上,而且當市場上很少有薪資上漲的機會時,就只能先選擇待著不動。”據Damon透露。
重在提升管理效能
CIC灼識諮詢總監張辰愷表示,隨著國內全面落實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房地產行業爆發式增長的時代已然過去,平穩健康發展將成為未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主旋律。
因此,房企組織架構也在向更為合理的規模、更為扁平化的架構、更為專業化的管理轉變,透過進行新一輪的職能整合、職能協同、專業強化,以期降本增效。
2021年12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房地產良性迴圈發展目標,同時提出“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今年2月份以來,全國多地出現首付比例下調現象、70城房價指數環比出現止跌。
在新發展模式下,房企應該如何應變?張辰愷建議,房企應該精準匹配合理規模的人力,避免機構臃腫,扁平化架構;關聯職能拉通,提高部門協同效率;管理下沉,總部人員參與具體業務條線,補齊專業短板,強化實戰經驗和專業能力。
房地產在過去數十年的“高週轉”模式下,創造了規模快速擴張、利潤不斷暴增的發展奇蹟,行業普遍追求“重兩頭”的快週轉模式,重視投拓和營銷環節,同時,依賴外部資源、環境、資本流轉速度、品牌形象、銷售速度等。
然而,在“房住不炒”以及一系列房地產長效機制之下,房地產行業的傳統經營方式在逐步打破,拿地難和營銷難成為了普遍現象。
柏文喜表示,以今年的房地產行業環境來看,企業要“活下來”而且“活得好”,在公司冶理方面需要以保流動性、提升銷售業績為核心,實現精兵簡政和提升管理效能,在戰略規劃方面則需要根據市場變化調整公司的發展方向與發展目標,以實現戰略轉型。
上述來自浙江寧波的房企董事長也認為,房企銷售業績從百億元跨越到千億元,不只與職業經理人的能力有關,還與公司的團隊合作密不可分,依靠的是“天時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