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日集中官宣的電視劇可不少,騰訊的《我們的婚姻》對陣優酷的《相逢時節》和《婚姻的兩種猜想》,三部題材重合的都市情感劇撞在一塊,收視競爭相當激烈。而正在播出的劇集中,都市劇也是相當“內卷”,《盛裝》《不會戀愛的我們》等近11部都市情感劇爭奪著觀眾市場。而根據廣電總局近日釋出的一月電視劇備案公示,都市劇仍獨佔鰲頭,44部劇集中有21部當代都市題材,《愛情而已》《愛的雙重奏》《愛的雙行線》《此處禁止戀愛》等多部備案作品也昭示著即將投入拍攝的這些都市劇中,都市情感還是主流。都市劇市場競爭壓力巨大,誰會是下一個口碑佳作?
陰盛陽衰,都市劇講述“她”的故事
現在的都市劇約等於女性群像劇,這句話並不失真。縱觀2021年至今的都市劇和2022年備案的電視劇市場,都市劇仍然是女性群像劇的主戰場,而且這一女性群的年齡層正呈現出中年傾向。備受關注的正午陽光新劇《相逢時節》劇情被網友稱作是中年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婚姻的兩種猜想》的女主角是而立之年的職業女性,《我們的婚姻》設定為相夫教子的全職母親進入職場,中青年女性的婚姻、情感困局和職場生活成為都市劇的“成功學”。
都市劇市場競爭圍繞著女性、尤其是都市中青年女性生活展開是已經醞釀發展並最終在“她經濟”的時代背景下成熟的現象,十五年前的《奮鬥》到十一年前的《男人幫》,這些都是為人津津樂道的以男性群像為主體的都市劇,而如今受到觀眾肯定的都市劇《歡樂頌》《愛很美味》《三十而已》等劇都是集中關注女性及女性生存的現實議題,實現了從婆媳矛盾、愛恨離分等故事模式的抽離,為什麼男性群像的都市劇會衰微至斯?
現在我們回看《奮鬥》《男人幫》等劇,或多或少會感覺這些男主被編劇開了“金手指”,說是要追逐理想,創造事業,實際上拿著戀愛腦的劇本,劇中對於女性形象單薄而物化,更是不貼地氣。
都市女性群像劇乘風而上獲得市場認可,與其更加現實主義的藝術表現手法密不可分,更加真實的生活感,更加真實的困境與解決方式,更加現實的家庭與情感生活,都市劇的題材傾向也體現著市場對於現實主義的呼聲。
迴歸生活,現實主義成輸贏天平
都市劇涵蓋的型別元素很多,家庭、婚姻情感、職場等現實主義題材的都可以歸納進當代都市劇範疇,而且根據近年來電視劇的備案情況來看,現實主義題材是不變的主流,而現實主義都市題材則佔有絕對的數量優勢,足見都市劇題材的市場根基相當紮實,古裝劇、奇幻劇、科幻劇各種題材起起落落,唯有都市劇在市場中屹立不倒,保持著穩定狀態。
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始終會是開啟觀眾心門的那把鑰匙,應該看到,儘管當前都市劇也存在同質化問題,但是確實湧現出了不少非常有地氣、有煙火氣的劇集,迴歸生活邏輯,刻畫小人物們的喜怒哀樂,沒有“金手指”,有生活的歡樂,也有苦悶與憋屈,這樣的都市劇才擁有直達人心的力量。
已播的都市劇還沒完結,待播劇就將上線,在日漸激烈的都市劇賽道上,在女性群像的題材被反反覆覆利用的當下,扛起現實主義大旗,反映當代生活與時代脈搏,這條創作規律不管是在什麼題材的影視劇創作中,都不會過時。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校對 蘇雲
來源:紫牛新聞